往生故事 | 世事无常恍如梦,幻海沉浮枉此生
亲爱的听众朋友们,大家好。今天为您讲述的是民国时期的张静山居士弃商求法,在重病难愈之际,斩断妄念,毅舍尘缘,一心念佛,最后往生净土的故事。
张静山居士,名汝真,号实庵,家乡在浙江余姚。
他自幼读书,长大后从商。四十二岁那年,他感叹世事无常,如浮云般飘忽不定,不可思量,于是想要放弃商业,皈依佛法,专修净土法门。然而,要立刻关掉店铺并不容易,于是他将店铺改成了莲社,与同参道友、家亲眷属一起,戒荤食素,专修净土法门。
每天到了五更(凌晨三至五时),张居士就起床了,每天必定高声念佛,就这样三年如一日,从未中断。
一九四二年夏天,张居士忽然病倒,饱受病苦折磨有一年多。第二年的九月初一,他写信邀请宁波的逸山法师前来。法师见到他病重,于是严肃地劝诫他:
“你既知自己病重,为什么不放下万缘,谢绝医药,一心念佛,求生净土呢?念佛的人,平时能念佛,不如病时能念;病时能念,不如死时能念。你久病不愈,死又有什么可怕呢?正好借此机会坚定心中对西方佛国的向往和信心,念念不离阿弥陀佛,一心求生西方净土,时时莫忘西方。须知娑婆极苦,西方极乐,一心念佛,以求弥陀接引,往生彼岸。”
张居士听完后欣然接受,随后,他摒弃医药,放下世缘,嘱咐家人写下纸条,说:“我决定专心念佛,求生净土,凡是各位亲友前往家中探病,一定请他们不要谈论世事,多念阿弥陀佛,助我往生,若真如此,我就感激不尽了!”
写好之后,张居士把纸条贴在墙上,他还邀请了几位僧人助念,昼夜不断。
九月初八那天,他忽然见到观世音菩萨前来相告,说:“你十八号可到莲池海会。”张居士屈指一算还有十天。
九月十四号,他再次见到观世音菩萨前来,说:“你在十八号那天往生西方。”
于是,他心意坚决,并嘱咐儿子写信迎请逸山法师在十七号前赶到家中,另外再迎请几位僧人加力助念。
十六号早晨,张居士屡次见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胜境,依正庄严,就在眼前。
十七号早晨,他又看见了这一胜境,于是告诉家人说:“我往生西方净土,有把握了!”这时,张居士神清气爽,六根聪利,超过平常。
午时,逸山法师来到家中,张居士告诉法师说:“我已然放下万缘,全无挂碍,只有往生西方的念头片刻不忘,或许在今夜十一时便要往生了。还请各位法师白天休息,晚上整夜念佛助我往生。”
到了晚上九点,张居士自己起身剃发,沐浴更衣,完毕之后,就诚心发愿,安静地卧着念佛,等待阿弥陀佛接引。
到了十二点,他没有见到佛来,于是举起手指表示一个数字,示意大家往生的时间改为明天九点,并对旁人说:“有好消息,我看见童子提着一对白绫大灯笼,极其光明。”
十八号上午八点,张居士请家人打来一盆清水洗脸,并让家人为他整理衣服,然后端正身体,静静地躺着。念佛半小时后,他忽然恭敬合掌礼佛,再瞻仰佛像,嘱咐儿子面向西方念佛,到了九点二十分,张居士平静安详地往生了,那年他四十六岁。
往生两小时后,他全身冰冷,但头顶温暖。入殓时,四肢柔软,面貌如生。
今天的往生故事就为您讲述到这里,听众朋友们,我们下期再会。
【原文】
张静山居士,名汝真,号实庵,浙江余姚县人。幼读长商,年四十二,感世事浮云,欲弃商修净,以店务结束不易,即将店堂作莲社,与伙友家眷,尽断肉食,专修净业。每五更即起,必高声念佛,如是三年。三十一年夏,忽病缠年余。次年九月初一日,函请宁波逸山师至,见病重,痛下警策曰,曷不放下万缘,谢绝医药,一心念佛,求生净土耶。念佛之人,平时能念佛,不如病时能念,病时能念,不如死时能念。汝久病未愈,死又何惧,正宜心向佛国,念念不离弥陀,志求净土,时时莫忘西方。深知娑婆极苦,西方极乐,一心念佛,以翼弥陀接引,诞登彼岸。即欣然领受,屏医药世缘,嘱书纸条曰,余决专心念佛,求生净土,凡各亲友莅舍探病,务祈莫谈世事,多念弥陀,助我往生。感激不尽。黏于壁间,请数僧助念,昼夜不辍。初八日忽见观音来告,汝十八日可到莲会。屈指尚有旬日,十四日再见观音来曰,汝十八日生西。于是心决,嘱子函请逸师于十七日前赶至,再请数僧加力助念。十六日晨,屡见极乐胜境,依正庄严,现在目前。十七日晨复见之,遂语人曰,我生西方,有把握矣。心神清爽,六根聪利,胜于平常,午刻师至,便云,我一切均不挂心,惟有生西之念不忘,或在今夜十一时去也。请诸师日间休息,全夜念佛助我。至夜九时,自起剃头,沐浴,更衣毕,即诚心发愿,静卧念佛,以待接引。至十二时未见佛来,举指示数,改为明日九时。语人曰,有好消息,见童子提白绫大灯笼一对,极光明也。十八日上午八时,索水净面,命为整衣,正身静卧,念佛半小时,忽恭敬合掌礼佛,再瞻佛像,命子面西念佛,至九时廿分安详而逝,年四十六。二小时后,身冷顶温,入殓时肢柔面如生。
——《净土圣贤录》
【配图文字】
善人念佛求生西方,决定临终,即得往生。
——印光大师
往生故事 | 世事无常恍如梦,幻海沉浮枉此生
亲爱的听众朋友们,大家好。今天为您讲述的是民国时期的张静山居士弃商求法,在重病难愈之际,斩断妄念,毅舍尘缘,一心念佛,最后往生净土的故事。
张静山居士,名汝真,号实庵,家乡在浙江余姚。
他自幼读书,长大后从商。四十二岁那年,他感叹世事无常,如浮云般飘忽不定,不可思量,于是想要放弃商业,皈依佛法,专修净土法门。然而,要立刻关掉店铺并不容易,于是他将店铺改成了莲社,与同参道友、家亲眷属一起,戒荤食素,专修净土法门。
每天到了五更(凌晨三至五时),张居士就起床了,每天必定高声念佛,就这样三年如一日,从未中断。
一九四二年夏天,张居士忽然病倒,饱受病苦折磨有一年多。第二年的九月初一,他写信邀请宁波的逸山法师前来。法师见到他病重,于是严肃地劝诫他:
“你既知自己病重,为什么不放下万缘,谢绝医药,一心念佛,求生净土呢?念佛的人,平时能念佛,不如病时能念;病时能念,不如死时能念。你久病不愈,死又有什么可怕呢?正好借此机会坚定心中对西方佛国的向往和信心,念念不离阿弥陀佛,一心求生西方净土,时时莫忘西方。须知娑婆极苦,西方极乐,一心念佛,以求弥陀接引,往生彼岸。”
张居士听完后欣然接受,随后,他摒弃医药,放下世缘,嘱咐家人写下纸条,说:“我决定专心念佛,求生净土,凡是各位亲友前往家中探病,一定请他们不要谈论世事,多念阿弥陀佛,助我往生,若真如此,我就感激不尽了!”
写好之后,张居士把纸条贴在墙上,他还邀请了几位僧人助念,昼夜不断。
九月初八那天,他忽然见到观世音菩萨前来相告,说:“你十八号可到莲池海会。”张居士屈指一算还有十天。
九月十四号,他再次见到观世音菩萨前来,说:“你在十八号那天往生西方。”
于是,他心意坚决,并嘱咐儿子写信迎请逸山法师在十七号前赶到家中,另外再迎请几位僧人加力助念。
十六号早晨,张居士屡次见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胜境,依正庄严,就在眼前。
十七号早晨,他又看见了这一胜境,于是告诉家人说:“我往生西方净土,有把握了!”这时,张居士神清气爽,六根聪利,超过平常。
午时,逸山法师来到家中,张居士告诉法师说:“我已然放下万缘,全无挂碍,只有往生西方的念头片刻不忘,或许在今夜十一时便要往生了。还请各位法师白天休息,晚上整夜念佛助我往生。”
到了晚上九点,张居士自己起身剃发,沐浴更衣,完毕之后,就诚心发愿,安静地卧着念佛,等待阿弥陀佛接引。
到了十二点,他没有见到佛来,于是举起手指表示一个数字,示意大家往生的时间改为明天九点,并对旁人说:“有好消息,我看见童子提着一对白绫大灯笼,极其光明。”
十八号上午八点,张居士请家人打来一盆清水洗脸,并让家人为他整理衣服,然后端正身体,静静地躺着。念佛半小时后,他忽然恭敬合掌礼佛,再瞻仰佛像,嘱咐儿子面向西方念佛,到了九点二十分,张居士平静安详地往生了,那年他四十六岁。
往生两小时后,他全身冰冷,但头顶温暖。入殓时,四肢柔软,面貌如生。
今天的往生故事就为您讲述到这里,听众朋友们,我们下期再会。
【原文】
张静山居士,名汝真,号实庵,浙江余姚县人。幼读长商,年四十二,感世事浮云,欲弃商修净,以店务结束不易,即将店堂作莲社,与伙友家眷,尽断肉食,专修净业。每五更即起,必高声念佛,如是三年。三十一年夏,忽病缠年余。次年九月初一日,函请宁波逸山师至,见病重,痛下警策曰,曷不放下万缘,谢绝医药,一心念佛,求生净土耶。念佛之人,平时能念佛,不如病时能念,病时能念,不如死时能念。汝久病未愈,死又何惧,正宜心向佛国,念念不离弥陀,志求净土,时时莫忘西方。深知娑婆极苦,西方极乐,一心念佛,以翼弥陀接引,诞登彼岸。即欣然领受,屏医药世缘,嘱书纸条曰,余决专心念佛,求生净土,凡各亲友莅舍探病,务祈莫谈世事,多念弥陀,助我往生。感激不尽。黏于壁间,请数僧助念,昼夜不辍。初八日忽见观音来告,汝十八日可到莲会。屈指尚有旬日,十四日再见观音来曰,汝十八日生西。于是心决,嘱子函请逸师于十七日前赶至,再请数僧加力助念。十六日晨,屡见极乐胜境,依正庄严,现在目前。十七日晨复见之,遂语人曰,我生西方,有把握矣。心神清爽,六根聪利,胜于平常,午刻师至,便云,我一切均不挂心,惟有生西之念不忘,或在今夜十一时去也。请诸师日间休息,全夜念佛助我。至夜九时,自起剃头,沐浴,更衣毕,即诚心发愿,静卧念佛,以待接引。至十二时未见佛来,举指示数,改为明日九时。语人曰,有好消息,见童子提白绫大灯笼一对,极光明也。十八日上午八时,索水净面,命为整衣,正身静卧,念佛半小时,忽恭敬合掌礼佛,再瞻佛像,命子面西念佛,至九时廿分安详而逝,年四十六。二小时后,身冷顶温,入殓时肢柔面如生。
——《净土圣贤录》
【配图文字】
善人念佛求生西方,决定临终,即得往生。
——印光大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