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五本传家,兴业固根-第18集

 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,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《格言联璧》中的下一句:

  勤俭,治家之本;和顺,齐家之本;谨慎,保家之本;诗书,起家之本;忠孝,传家之本。

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:勤俭是治家理财的根本;和顺是治理家事的根本;谨慎是保家守业的根本;诗书是兴家立名的根本;忠孝是传家教子的根本。

  《朱子家训》有云: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古往今来,但凡绵延数代、声名远扬的家族,无不是以这“五本”为根基。

  

  故事 | 司马光的传家之道

  司马光,字君实,陕州夏县(今山西夏县)人,北宋著名政治家、史学家,主持编撰《资治通鉴》,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。

  

  司马光一生崇尚俭朴,即便身居高位,依旧坚守“俭以养德”。日常饮食,不过一菜一汤,子女若穿新衣、戴华饰,必被他教导。他还专门写下《训俭示康》一文,告诫儿子司马康:“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”,要求子孙世代以勤俭为治家根本。

  司马光家中兄弟五人,他排行第三,与长兄司马旦最为亲厚。司马光无论为官还是闲居,始终与兄长同住,凡事皆以兄长意见为先。司马旦年迈患病,司马光则每日亲自为兄长端汤送药,陪他谈话解闷,数年未尝间断。在他的带动下,司马家族数十年间“未闻有争讼之事”,乡邻皆称赞其“家和业兴”。

  

  司马光治家向来谨慎,从不轻率决策。他教育子女为人处世需“三思而后行”,不许他们结交品行不端之人,不许参与风险之事。正是这份谨慎,让司马家族在北宋末年的动荡中,始终未遭大的祸患,保全了家族根基。

  司马光极重视读书教育,家中藏书数万卷,专门设立“独乐园”作为书房与讲学之所。他亲自为子女授课,从《论语》《孟子》到史书典籍,皆逐字逐句讲解,还要求他们每日写读书心得。

  

  他曾对子女说:“诗书非仅为科举谋,实为明事理、修德行之根基。”在他的教导下,儿子司马康后来考取进士,并继承父志,续修《资治通鉴》;孙辈也多以读书为业,形成“耕读传家”的家风。

  司马光一生笃守“忠孝”二字。他为母守丧期间,不食酒肉,不穿锦衣,每日在母亲墓侧的庐舍居住;为官期间,他始终以“忠于国、爱于民”为己任。

  

  司马光以“五本”治家,不仅让自己成为一代贤臣,更让家族绵延数代而不坠。这告诉我们:家风非一日之功,唯有以勤俭奠基、以和顺凝聚、以谨慎防范、以诗书滋养、以忠孝传承,才能让家业兴旺、美德久传。

  

  亲爱的朋友们,今天就和您分享到这里,我们下期再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