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不揭人短,不轻人微-第17集

 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,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《格言联璧》中的下一句:

  事属暧昧,要思回护它,著不得一点攻讦的念头;人属寒微,要思矜礼他,着不得一毫傲睨的气象。

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:属于别人隐私之类的事情,要想方设法维护回避,不能有一丝说坏话的念头;对于贫寒卑微的人,要想方设法怜惜礼遇他,不能有一丝傲慢轻视的迹象。

  孟子说:“仁者爱人,有礼者敬人。”真正的仁义,从不在于对高位者的趋炎附势,而在于对弱者的怜悯、对他人的尊重。

  

  故事 | 继宗仁德

  杨继宗,字承芳,山西阳城人,明朝天顺初年(公元一四五七年)进士,历任刑部主事、嘉兴知府等职。他为官清廉刚正,从不凭借权势轻慢他人,更不愿揭人隐私、践踏寒微。

  

  杨继宗任嘉兴知府时,当地有位叫孔儒的御史,奉命前来清理军籍。孔儒性格急躁,行事蛮横,常借职务之便骚扰百姓,甚至随意责罚无辜平民,百姓敢怒不敢言。

  杨继宗见百姓受难,多次出面劝阻,这让孔儒心中颇为不满,暗中想找杨继宗的过错,以此报复。而杨继宗为官清廉,生活俭朴,每日只以蔬菜为食,连府衙的灯油都要自己购买,这让孔儒毫无下手之处。

  

  一日,孔儒偶然听到有人议论杨继宗手下的一位小吏,说他家中有“暧昧私事”(据《明史》附记,是小吏之母早年的隐私),若是公开,足以让小吏丢官。孔儒心中大喜,便特意找到杨继宗,说要弹劾这位小吏。

  杨继宗听后严肃劝阻道:“御史大人,这件事本就属于他人私域,真相尚未明晰,可谓『暧昧』。为官者当以宽厚为本,若是我们此时公开攻讦,不仅会毁了他的一生,还会让其老母蒙羞,岂非伤天害理?况且,揭人隐私并非君子之为,不如就此回护,让此事慢慢平息,既保全他人体面,也守住了我们的德行,岂不更好?”

  

  孔儒听了,心中颇感惭愧——他本想借事发难,却被杨继宗的仁厚点醒,最终放弃了弹劾的念头。杨继宗这番“回护暧昧事”的举动,不仅保全了小吏一家,更守住了为官者的底线。

  杨继宗对待寒微之人也极为尊重。衙门有一位看守大门的老卒,年近七旬,双腿有些不便,走路时总要拄着枴杖。杨继宗每次进出衙门,见到老卒都会停下脚步,微微弯腰致意。

  他还常对身边的属官说:“老人家为府衙效力数十年,从未懈怠。我们理应敬重他,怎能因他地位卑微就傲慢轻视呢?”

  

  有一次老卒生病卧床,无法上岗,杨继宗特意嘱咐下人送去药物和粮食,还亲自到老卒家中探望,嘱咐他好好休养。老卒感动得热泪盈眶,逢人便说:“杨知府虽是大官,却从不把我们这些小人物当成贱役,这样的好官,真是难得啊!”

  杨继宗的言行,处处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与体谅。他从不因为事情“暧昧”就随意攻讦,也不因为他人“寒微”就傲慢待人——这正是君子之德的核心:待人以敬,处事以仁。

  

  亲爱的朋友们,愿我们都能学杨继宗那般,以仁厚之心待人,以敬重之心处世,不揭人短,不轻人微。今天就和您分享到这里,我们下期再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