饮食中的大学问-第6集
静慧姐姐:
大朋友们、小朋友们,你们好!欢迎来到童心说乐园,我是静慧姐姐。
童慧:
我是童慧。
静慧姐姐:
今天我们继续学习《常礼举要》。通过上期的学习,我们明白了生活习惯会直接影响身心健康。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,还能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,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。下面,我们一起来读诵今天的学习内容吧:
同桌吃饭不另备美食独啖。
不挑剔食之美恶。
食时不叹,不训斥子弟。
童慧:
同桌吃饭不另备美食独啖。
不挑剔食之美恶。
食时不叹,不训斥子弟。
静慧姐姐:
吃饭是每个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,所以饮食的礼节不可忽视。《礼记》中明确指出:“夫礼之初,始诸饮食。”就是说我们的礼节修养要从饮食开始。《礼记》中关于饮食文化的论述十分丰富,对于不同场合都有细致的礼仪规范。反观现代社会,许多社交活动仍在酒席间完成,因此才有了“万丈红尘三杯酒,千秋大业一壶茶”的说法。而《常礼举要》第四章更是将“聚餐”单独列出,提醒我们要特别重视饮食礼仪。
童慧:
是的,静慧姐姐。如果能在家庭生活中就熟悉这些饮食礼仪,对我们未来的成长帮助很大。今天的规则内容都很简单易懂:和家人一起吃饭时,不要独自特别的美食;不要养成挑食的坏习惯;“不训斥子弟”是对家长说的,而对我们做子女的来说,就是吃饭时不能生气,要放下所有不愉快,怀着愉悦的心情吃饭,这样才能吃得健康快乐。
静慧姐姐:
童慧解释得很好。不过,这些规则只是为我们举了几个生活中的小例子,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,不断拓展规则的应用范围。首先,不能养成挑剔的习惯,要做到“对饮食,勿拣择,食适可,勿过则”。妈妈做了什么,我们就吃什么,这样营养才能均衡。而且,不挑食、不吃独食,就是在培养我们的平等心。另一方面,我们也要对食物有分辨能力。现在市场上有许多“垃圾食品”,常吃这些对健康影响很大。所以,饮食礼仪中蕴含着大道理,我们要深入体会。
童慧:
是啊,静慧姐姐。所谓“道在平常”,能从日常生活中修炼出一颗平常心,对我们未来修心开智大有裨益。
静慧姐姐:
没错,童慧。《论语》中孔子说:“士志于道,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”意思是,一个真正读书求道的人,不会太在意衣着饮食,因为他的志向不在物欲上,他有更高的乐趣。
就像颜回,他的生活非常贫困,居住简陋,每天只吃一顿饭,连像样的喝水杯子都没有,但他从不抱怨,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。孔子看到颜回的生活状况,劝他说:“回啊,你生活这么贫困,为什么不去做官求富贵呢?”
颜回答道:“夫子,我虽然贫困,但我并不觉得苦。我追求的是道的境界,而不是物质的享受。听您讲道,我内心充满喜悦,这已经足够了。如果我去追求富贵,就会失去这种快乐。”
孔子听后赞叹不已,说:“回啊,你真是一个贤人!真正知足的人不会被名利所累,明了自己追求的人不会忧虑得失,有真正智慧的人不会在意职业的贵贱。这就是我一直所崇尚的人生境界啊,今天我终于看到了!”
童慧:
我明白了,静慧姐姐。良好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,可以培养正确的兴趣志向,有了正确的兴趣志向,才能养成高尚的人格品质,拥有独立的精神品格,不被物欲所累,就像子路那样做到“穿着破袍子与穿着狐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,而不感到自卑”。
静慧姐姐:
童慧说得很好。一个人的兴趣所在,往往决定了他未来的成就和前途。佛家常说“禅悦为食”,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在修道上有所心得,获得智慧的享受,这份喜悦就能冲淡对美食的欲望,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,过上幸福美满、高度艺术化的生活。
让我们一起再来复习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吧:
同桌吃饭不另备美食独啖。
不挑剔食之美恶。
食时不叹,不训斥子弟。
童慧:
同桌吃饭不另备美食独啖。
不挑剔食之美恶。
食时不叹,不训斥子弟。
大朋友们、小朋友们,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,我们下期再见!
童心说乐园,后面的故事更精彩,记得来听哦!
饮食中的大学问-第6集
静慧姐姐:
大朋友们、小朋友们,你们好!欢迎来到童心说乐园,我是静慧姐姐。
童慧:
我是童慧。
静慧姐姐:
今天我们继续学习《常礼举要》。通过上期的学习,我们明白了生活习惯会直接影响身心健康。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,还能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,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。下面,我们一起来读诵今天的学习内容吧:
同桌吃饭不另备美食独啖。
不挑剔食之美恶。
食时不叹,不训斥子弟。
童慧:
同桌吃饭不另备美食独啖。
不挑剔食之美恶。
食时不叹,不训斥子弟。
静慧姐姐:
吃饭是每个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,所以饮食的礼节不可忽视。《礼记》中明确指出:“夫礼之初,始诸饮食。”就是说我们的礼节修养要从饮食开始。《礼记》中关于饮食文化的论述十分丰富,对于不同场合都有细致的礼仪规范。反观现代社会,许多社交活动仍在酒席间完成,因此才有了“万丈红尘三杯酒,千秋大业一壶茶”的说法。而《常礼举要》第四章更是将“聚餐”单独列出,提醒我们要特别重视饮食礼仪。
童慧:
是的,静慧姐姐。如果能在家庭生活中就熟悉这些饮食礼仪,对我们未来的成长帮助很大。今天的规则内容都很简单易懂:和家人一起吃饭时,不要独自特别的美食;不要养成挑食的坏习惯;“不训斥子弟”是对家长说的,而对我们做子女的来说,就是吃饭时不能生气,要放下所有不愉快,怀着愉悦的心情吃饭,这样才能吃得健康快乐。
静慧姐姐:
童慧解释得很好。不过,这些规则只是为我们举了几个生活中的小例子,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,不断拓展规则的应用范围。首先,不能养成挑剔的习惯,要做到“对饮食,勿拣择,食适可,勿过则”。妈妈做了什么,我们就吃什么,这样营养才能均衡。而且,不挑食、不吃独食,就是在培养我们的平等心。另一方面,我们也要对食物有分辨能力。现在市场上有许多“垃圾食品”,常吃这些对健康影响很大。所以,饮食礼仪中蕴含着大道理,我们要深入体会。
童慧:
是啊,静慧姐姐。所谓“道在平常”,能从日常生活中修炼出一颗平常心,对我们未来修心开智大有裨益。
静慧姐姐:
没错,童慧。《论语》中孔子说:“士志于道,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”意思是,一个真正读书求道的人,不会太在意衣着饮食,因为他的志向不在物欲上,他有更高的乐趣。
就像颜回,他的生活非常贫困,居住简陋,每天只吃一顿饭,连像样的喝水杯子都没有,但他从不抱怨,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。孔子看到颜回的生活状况,劝他说:“回啊,你生活这么贫困,为什么不去做官求富贵呢?”
颜回答道:“夫子,我虽然贫困,但我并不觉得苦。我追求的是道的境界,而不是物质的享受。听您讲道,我内心充满喜悦,这已经足够了。如果我去追求富贵,就会失去这种快乐。”
孔子听后赞叹不已,说:“回啊,你真是一个贤人!真正知足的人不会被名利所累,明了自己追求的人不会忧虑得失,有真正智慧的人不会在意职业的贵贱。这就是我一直所崇尚的人生境界啊,今天我终于看到了!”
童慧:
我明白了,静慧姐姐。良好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,可以培养正确的兴趣志向,有了正确的兴趣志向,才能养成高尚的人格品质,拥有独立的精神品格,不被物欲所累,就像子路那样做到“穿着破袍子与穿着狐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,而不感到自卑”。
静慧姐姐:
童慧说得很好。一个人的兴趣所在,往往决定了他未来的成就和前途。佛家常说“禅悦为食”,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在修道上有所心得,获得智慧的享受,这份喜悦就能冲淡对美食的欲望,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,过上幸福美满、高度艺术化的生活。
让我们一起再来复习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吧:
同桌吃饭不另备美食独啖。
不挑剔食之美恶。
食时不叹,不训斥子弟。
童慧:
同桌吃饭不另备美食独啖。
不挑剔食之美恶。
食时不叹,不训斥子弟。
大朋友们、小朋友们,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,我们下期再见!
童心说乐园,后面的故事更精彩,记得来听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