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往生故事 | 朝遇善缘暮证道,了脱生死往无前

 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,大家好。今天为您讲述的是民国时期的王景文居士福德深厚,本分善良,中年时在儿子们的影响下皈依佛门,修行净土,预知时至,与子感应,临终时万缘放下,一心念佛,自在往生净土的故事。

  

  民国时期有一位王景文居士,名玉纯,家族世代居住在辽宁岫岩县。

  起初,王居士一直以务农为生,后来改为经商。他平时乐善好施,信奉佛法。

  五十三岁那年,他和妻子、孩子们一起发心吃素。

  此前,他的二儿子王超寰和四儿子早已学佛多年。从他们那里,王居士已听闻了念佛的种种利益,因此他知道念佛作为横超三界、直脱六道轮回的捷径,是在家居士最容易修行的法门。

  于是,他一心一意专修净土,持佛名号,以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日日如此,从不间断,在梦中也不曾忘记。

  一九四二年八月二十七号,王居士前往西山的长子家。那天晚餐,他的食量突然减少。第二天早晨,他便拒绝饮食,忽然说道:“我感觉身体有些虚弱,恐怕不久于人世,过不了九月了。”长子觉得父亲平时一贯身体康健,并无疾病,便没有十分在意。

  午后,王居士又将同样的话说给妻子听,正好被小儿子听到。他十分震惊,说:“这是父亲将要往生西方,预知时至啊,必须赶紧准备。”

  于是,他催促母亲检查丧服,并询问父亲现在感觉如何。此外,他还叮嘱父亲应当摈弃一切杂念,清心念佛,不要挂碍其他事情。

  王居士回答说:“我没有生病,只是不想饮食罢了!”说完,王居士闭目不语,但手指仍然微微在动。儿子又轻声呼唤他,问他感觉如何?他回答说:“我不说话时,就是在用手指记数念佛,希望你们不要再打扰我。”

  二儿子王超寰在安东市担任公职人员,后来因工作调动转到了同省的凤城县任职。

  八月二十九日那天,他做完晚课,刚回到卧室时,忽然感觉到父亲来了,仿佛在说:“我在今夜子时,就要往生极乐世界了。”

  王超寰居士听后大惊,说:“果真如此,儿子恐怕来不及见到父亲,也不能送父亲往生了。”

  王居士说:“没关系,你四弟已经回家了,临终一切事宜,他也知道。而且我已经前往西山,在你大哥家中安住,那里人少清净,更加有利于往生。”

  随后,王超寰居士便合掌念佛,心中默默回向道:“如果我父亲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愿佛慈悲垂怜,让我们父子得以见上最后一面,千万不要就此错过,造成无法送父亲往生的遗憾。”

  这时他感觉到父亲又说:“明天你会接到四弟的来电。”

  王超寰说:“明天接到电话,后天下午肯定能够回到家中,希望父亲稍等。”

  王居士说:“如果这样,我往生西方的时间,就定在九月二号子时吧,我已决定等你。”说完,王居士就飘然而去了。

  第二天中午,王超寰果然接到四弟的来电,他心急如焚,想即刻启程赶回安东,但竟然没有夜车可以回去。

  九月一号,他带着妻儿回到家。他询问父亲现在感觉如何?可否如平常一样念佛?

  王居士回答说:“我没有生病,一定会坚持念佛,不会暂忘片刻。”说完,他依旧闭上双眼,默默念佛。儿子们全都守在他的身边,分班轮流助念。

  到了那天晚上子时,王居士忽然起身,面向西方端坐念佛,随后便平静安详地往生了,那年他八十岁。

  经过一天多,王居士仍然端身正坐,就如同在世时一样。

  

  今天的往生故事就为您讲述到这里,听众朋友们,我们下期再会。

  

  【原文】

  王景文居士,名玉纯,世居辽宁岫岩县。初业农,后习商,乐善信佛。五十三岁,率妻及诸子,发心茹素。以次子超寰,及四子学佛,故知念佛为横超三界,直脱轮回之捷径,在家易行。遂虔修净业,专持佛名,以求生西,逐日无间,梦寐不忘。三十一年八月廿七日,赴西山长子家,晚餐顿减。翌晨拒饮食,忽云,余觉体弱,殆不久于人世,将不待九月矣。以其无疾而忽之。午后,以此告其妻,适四子闻之,乃大惊曰,此吾父将欲生西,预知时至也。须速备之。促母检送衣衾。问父现觉如何,可清心念佛,勿计他事。答曰,余无疾,惟不欲饮食耳。遂闭目不语,而指动不辍。因轻呼而询之,曰,余不言时,即以指记数念佛,勿再扰也。寰服务安东,转职凤城,廿九日晚课毕,甫入寝室,忽觉父至,仿佛谓吾今夜子时,超生极乐。寰大骇曰,诚若是,儿不克见父,且不得送父往生矣。曰,无妨,汝四弟已归,临终一切,彼亦知之。且吾已往西山汝兄家,以其地肃静耳。寰即合掌念佛,默回向曰,倘吾父将生莲国,愿佛垂慈,万勿使吾父子不得相见,而不及送其往生也。时觉父谓,明日可接汝四弟来电,寰曰,明日接电,后日下午决可抵家,愿父稍待。曰,若然,吾之生西,可于九月二日子时矣,吾决待汝。飘然而去。翌午,果接弟电,急返安东,竟无夜车,九月一日率妻及子返里,间父现感如何,仍常念佛否,曰,吾无疾,念佛决不暂忘也。遂闭目,仍默念佛。诸子分班助念,至子时,忽起向西端坐念佛,安详而逝。年八十。经日余,仍端坐如生。

  ——《净土圣贤录》

  

  【配图文字】

  持名一法,乃即事即理,即浅即深,即修即性,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门也。

  ——印光大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