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慎勿信汝意,汝意不可信-第1267集

 

  法語:

  自作主張、剛愎自用、為非作歹,這是修行人最大的過失。「慎勿信汝意,汝意不可信」,千萬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,我們起心動念是邪知邪見,是無明、不覺。用自己的意思胡作妄為,果報決定在三途。用誰的意思?依靠經戒。經裡面所說的道理、教訓,句句要依從,決定不能夠違背。

  

  節錄:

  隨心所欲也就是古德所講的「私心自用」,它的意義就是自作主張、剛愎自用、為非作歹,這個是修行人最大的過失。所以佛在此地特別提出經戒不可以虧負,虧負就是欠缺的意思,你的經戒修學不圓滿,你把它打了折扣,更何況隨心任性、妄作非為,這就不得了。《四十二章經》上有兩句話說得很好,佛說「慎勿信汝意,汝意不可信」,千萬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,我們自己的意思靠不住。

  無量壽經(一次宣講)(第69集) 1987

  

  到什麼時候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?證得阿羅漢果就可以了。為什麼?阿羅漢已經斷盡見思煩惱,已經證到了正覺的果位。我們今天起心動念,自己這個意思是邪知邪見,是無明、不覺。用自己的意思胡作妄為,果報決定在三途。

  無量壽經(一次宣講)(第69集) 1987

  

  我們又得要問了,在現前我們也沒有證阿羅漢果,見思煩惱我們一品也沒斷,那我不能用自己的意思,我用誰的意思?佛在此地提供我們一個依靠,就是經戒。經就是這部經,當然廣義的是指一切大乘經論;狹義的來講,就我們本宗來講,我們今天專修西方淨土,我們所依靠的就是這部經。這部經裡面所說的道理、所說的教訓,我們句句要依從,決定不能夠違背,這才不辜負經戒。

  無量壽經(一次宣講)(第69集) 1987

  

  凡夫往往把善看作惡,把惡看作善,你看的東西不圓滿、不透徹,往往只看到片面,你就依照自己意思去做,那叫造業。善業三善道受報,惡業三惡道受報,永遠出不了輪迴。善裡面有惡,惡裡面也有善,善惡混雜,你哪裡能搞得清楚?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19集)

  

  我們沒有明心見性,這個時候怎麼辦?佛教導我們,依據佛的教誨,以真誠、清淨、慈悲心去處理,這就如法。佛教誡弟子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不是教給你三皈依嗎?依三個原則,你就不會錯了。「依覺、依正、依淨」,覺正淨是三寶,沒悟之前,是依佛菩薩的覺正淨;悟了之後,是依自性的覺正淨。什麼是覺?覺心不動。我們的心動呢?動是不覺,動是無明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19集)

  

  什麼是正心?正心不邪。什麼叫邪?錯誤的知見叫邪。自以為是正的不行,與性德不相應,與事實真相不相應。第三教我們依清淨心,什麼是清淨心?不染著。「著」是著相,心裡頭真正有了。譬如我們修布施,布施完了之後,痕跡都沒有。還要著布施的相,我做了多少好事;佛給我們講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哪個是好事?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。真正事實真相是「無所有,不可得」,那才叫好事,那才叫至善。無所有、不可得,不是叫你不做。做了無所有,做了不可得,與自性才相應,那是諸佛菩薩之所做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19集)

  

  回到我們現前的這個位置,我們怎麼修?給你說真話,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。把我忘掉,不要想到我,就是阿彌陀佛,念久了,我執自然沒有,這個好!我執要是念掉,你往生極樂世界不是生同居土,那生方便有餘土,品位大幅度的提升。什麼時候念佛念到我沒有了,我空、人空,念到這個境界,這是方便有餘土,得事一心不亂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512集) 2011/7

  

  凡聖同居土裡面,得一心不亂那是功夫成片,這個很容易得到,人人都可以得到。得到功夫成片,往生自在了,往生有把握,想什麼時候走,真去得了,念頭一動,阿彌陀佛真來接你。因為什麼?你沒有雜念,你起心動念跟六道三善道、三惡道都不相應,你的念頭全是阿彌陀佛。這比什麼都要緊,而且我們都能做到的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512集) 2011/7

  

  實際上就是學海賢老和尚,就行。不要小看海賢老和尚,一句佛號念到底,什麼妄念都沒有,什麼也不要,他也不要讀經,他也不要聽經,師父教他一句阿彌陀佛,教他一直念下去,他就乖乖的聽話真幹,就一直念下去,就念成功了。我們的好榜樣,不要落在念佛同學之後,我們要爭一口氣,要成就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(第403集) 2016/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