持名的真實義-第1265集
法語:
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叫做持名。千萬不要誤以為持名就是一天到晚拿著念珠念阿彌陀佛。持名,持是接受,這一句名號功德自己要能體會,理論、方法、境界要明瞭,完全接受,依教奉行。
節錄:
『持名』就是我們講的老實念佛,這是大勢至菩薩在圓通章上所講的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。所以諸位千萬不要誤會,持名就是我們一天到晚拿著念珠,阿彌陀佛阿彌陀佛。這樣去體會,是自己錯會了意思,你沒有深解義趣。持是接受,這一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,多少你要能體會到一些,理論、方法、境界你要明瞭,完全接受,依教奉行,這叫持、這叫受。持是保持,不能夠失掉。
大乘無量壽經指歸(第16集) 1996/4
我們淨宗蕅益大師給我們提出四個字,「信、願、持名」,持名是行,有信、有願、有持名,信、願、行全成就。要有強烈的願望,堅固的信心,一句佛號接著一句佛號,無論在什麼地方,心裡念佛。口裡不出聲音沒人知道,心裡佛號不能間斷。這樣念佛,善根深厚的一年就行了,善根薄弱的人三年也成就了,為我們證明的人很多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153集) 2014/12
念佛能不能往生,確實是最後的一念,臨命終時最後一念、十念決定得生。但是一定要知道,如果平時不認真努力去下功夫,功夫是什麼?信願持名。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這就是平時功夫。什麼叫都攝六根?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說,大家都能聽得懂的,就是萬緣放下。換句話說,眼耳鼻舌身意,在六塵境界裡面對色聲香味觸法,決定沒有貪戀,決定沒有瞋恚、沒有懷疑、沒有驕慢,這才叫真放下了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422集) 2011/5
然後這一句佛號,淨念是不懷疑、不夾雜,這個念就是清淨的。換句話說,沒有放下,這個淨念就沒有,這一定要知道,心不清淨。淨念是用清淨心去念佛,相繼是不中斷,每天有定課,決定不能中斷。定課不在多少,貴在一心專念,每天十念就可以了。除定課之外叫散課,散課就是隨時想到隨時就念。念佛好,不念佛就打妄想,念佛妄想就沒有了,所以用佛號來取代一切妄念。所以念佛叫正念,不念佛的時候就邪念,我們總是需要正念能勝過邪念,那你就決定得生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422集) 2011/5
什麼叫都攝六根?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。眼睛,你看我們都喜歡看,耳喜歡聽,心裡面喜歡打妄想,這就說什麼?說我們的心往外跑,這六個是個窗口。菩薩教我們都攝六根,統統回來,別往外跑;換句話說,都攝六根意思就是放下萬緣。眼放下色,耳放下聲,鼻放下香(鼻聞好香,他就有貪著),舌放下味,意放下法,你的心就清淨了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209集) 2010/11
然後淨念相繼,所以念佛最忌諱的第一個是懷疑,有沒有極樂世界?是真的是假的?靠得住嗎?有這懷疑就麻煩了,你的信心不堅定。再就夾雜,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,把你念佛的功德全破壞了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209集) 2010/11
我當年學佛的時候,對佛法也不懂,所以老師對這些名相他不講,他教我很簡單的。我問他怎樣修?他告訴我,看得破,放得下,初學的人好懂。所以都攝六根是放下萬緣,也就是科學家教導我們的,所有一切不善的我們要捨棄,捨棄就是放下;所有一切善的我們要提起,善中之善無過於念佛,念佛第一善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209集) 2010/11
我們現在眼往外跑,六根都往外面向六塵奔逸,我們虧吃在這個地方。菩薩怎麼樣?菩薩能回過頭來,他眼不見外面的色塵,他回過頭來見色性,他耳不緣外面的聲塵,他反過頭來緣自己的聲性。怎麼回頭?第一個念頭起不怕,第二個念頭就換成阿彌陀佛,這就叫「都攝六根」,你要換得快。念念都是阿彌陀佛,這是「淨念相繼」,不要叫妄念相繼,要叫這一句佛念相繼,這句阿彌陀佛的佛號要念念相續。我用一句佛號,把所有的雜念、煩惱、憂慮念得乾乾淨淨,心淨了,心淨則土淨。
大勢至念佛圓通章大意(第3集) 1988/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