聪明睿智的存身之道-第14集
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,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《格言联璧》中的下一句:
聪明睿知(zhì),守之以愚;功被天下,守之以让;勇力振世,守之以怯;富有四海,守之以谦。
这句话的意思是说:聪明睿智的人,需以敦厚拙朴之态自持,避免锋芒外露;功勋卓著、泽被四海的人,需以谦恭礼让之姿处世,切忌居功自傲;有震撼天下之勇的人,需以谨慎谦逊之态自律,不可放纵无度;富有四海的人,需以谦和恭顺之态守护,切勿骄奢淫佚。
《论语》说:“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骄且吝,其余不足观也已。”即使一个人拥有像周公那样卓越的才能和美德,倘若他既傲慢又吝啬,那么他其它方面的表现,也就不值得一看了。儒家强调才能与德行需相辅相成,傲慢、吝啬是修身大忌,它会蒙蔽心智、疏远他人,让才能沦为彰显自我的利器,而非造福他人的工具。
故事 | 诸葛恪的败亡
诸葛恪,字元逊,琅琊郡阳都县人(今山东沂南),三国时期东吴大臣,大将军诸葛瑾之长子,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。
他年少时便展露才华,以能言善辩闻名,深受吴主孙权赏识。二十岁担任骑都尉,随侍太子读书,成为太子的宾客好友。
有一次,蜀国使者前来拜访,群臣集会,孙权对使者说:“元逊喜欢骑马,使者回去后请转告诸葛丞相,为他的侄子选一匹好马送来。”
诸葛恪立即上前拜谢,孙权疑惑道:“马还没有送到,卿为何现在拜谢孤?”
诸葛恪答道:“蜀国就像陛下的马棚,如今有了您的旨意,好马一定能送到,臣下怎敢不拜谢呢?”诸葛恪才思敏捷,善于应对的特点,从此事可见一斑。
孙权对诸葛恪屡加重用,然而诸葛恪却刚愎自用,不听劝谏,盛气凌人。吴国丞相陆逊曾劝他说:“我对上级会辅助扶持,对下级会提携帮助。可你对上级傲慢无礼,在气势上欺压他们;对下级轻视怠慢,不把他们放在眼里,这不是培植德行的根基啊!”
他的父亲诸葛瑾也常常为此感到忧愁,叹息道:“恪儿定会给家族招来灭门之祸啊!”
建兴元年(公元二五二年),孙权病逝,太子孙亮继位,诸葛恪接受遗诏升任太傅,成为托孤首辅大臣,执掌国政。
第二年春天,他不顾群臣反对,强行征兵讨伐魏国,打破了东吴长期“休养生息”的政策,举国动荡不安。同年五月,诸葛恪率军包围合肥新城,久攻不下,士卒死伤过半,最终大败而归。但诸葛恪对众将士的阵亡漠不关心,自己则躲在帐中饮酒作乐。
更甚的是,诸葛恪为弥补战役中的物资损耗,竟下令对百姓“加征半年赋税”。官吏强行抄家,洗劫财物,引发多起百姓自杀事件。自此,彻底点燃了百姓的怨气。
这时,大臣孙峻利用此事,发动政变讨伐诸葛恪及其子孙,最终被夷灭三族。
《尚书》说:“满招损,谦受益”。诸葛恪恃才傲物,违背大家的意见、轻视百姓的怨恨,即使有才能,也会丧失品德、失去众人的支持,最终走向败亡。君子应当以谦虚为根本,这样才能保住事业、保全自身,避免重蹈诸葛恪的覆辙。
亲爱的朋友们,今天就和您分享到这里,我们下期再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