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要契機-第1254集
法語:
我們害的是什麼病,就要用什麼方法來對治。藥很好,不對症,會害死人!佛法也是如此,要契機,才能幫助人開悟、證果。要是不契機,就把人的法身慧命斷掉了,那個過失比殺人的身命重。
節錄:
度眾生,幫助一切眾生,又不能執著度眾生的相,你要是著了度眾生的相,那你就煩惱無邊。佛門也有句話說,「好事不如無事」,那還度什麼眾生?那就沒得度,不度眾生了。佛祖句句話都是藥!他說這個話,對什麼人說的,他這個藥是治什麼樣的病人,那個人害的什麼病。我們現在連好事都不願意做,這叫好事不如無事,那就糟糕,藥用錯了。我們現在要鼓勵人多做好事,《金剛經》上不住相,應無所住而行布施,勸你做好事。
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8集) 1995/5
可不能聽龐居士的話,好事不如無事,龐居士是治另外一種人,喜歡做好事,著相;著相,生煩惱。所以,他那個話是治什麼病的,是對哪一種人說的,我們要搞清楚,我們是什麼人,我們害的是什麼病,我們要用什麼方法來對治。諸位要知道,佛法好,就跟藥一樣,藥很好,隨便吃吃,不對症!佛法也是如此,法要契機,才能幫助人開悟、證果。法要是不契機,就把人的法身慧命斷掉了,那個過失就重。
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8集) 1995/5
大家要想念佛有成就,像過去那些已經成就往生的人,將來沒有病苦,往生的時候預知時至,很瀟灑的就走了,那些人的那個境界我們做得到。怎麼做?肯放下就行了;你不肯放下,那你做不到。所以說,身心世界,一切放下。別人的事情,我能不管的盡量不管,我職責之內需要管的,那沒有法子,非管不可,這是世間法。能不管的我再管,這是我多事。還有一點,管別人的事,他肯接受的我管他,他不肯接受的決定不管。
無量壽經﹙一次宣講﹚(第17集) 1987/10
老師教學生也是如此,我們過去在台中,李老師對待學生,肯接受老師教訓的,老師對他沒有好面孔,有打有罵;不能接受的學生,老師對他非常客氣,對客人一樣,合掌令歡喜。他不能接受,你說他幾句他生氣;說重了,下次不來了。所以怎麼辦?不說,看到歡歡喜喜,點點頭,請坐,就是這樣的,不破壞他的善根。因為他歡歡喜喜的,他每天來聽經,總能種一點善根。你說他幾句說重了,他永遠不來了,把這個人聞法的機緣斷掉了,這是不慈悲。
無量壽經﹙一次宣講﹚(第17集) 1987/10
所以我們對一個人說話,責備一個人,是看那個人夠不夠資格,不夠資格決定不說,所以說是說法要契機。平常我們談話也都要契機,俗話常說「話不投機半句多」,話不投機,有的時候得罪人,那個人懷恨在心,多少生、多少世那個怨都解不開,你說多麻煩。所以言語要謹慎,決定不能夠跟人結冤仇。所以責備一個人,關係非常之深,你看在古人,如果不是自己的子女、至親、好友,決定不會說責備的話,只有恭維稱讚。至親好友裡面還要看他接受的程度,他能接受一分,只能說一分,說兩分、三分就變成仇人了,不能說重。
無量壽經﹙一次宣講﹚(第17集) 1987/10
他要能夠接受十分,你只給他講了八分,你對不起他。為什麼?他能接受,就是他能夠改過自新;不能改過自新,這個話說得就沒有意義。像當年印光大師在世的時候,我們在《永思錄》裡面看到,也是有一位法師,看到出家人不守清規,敗壞佛門,很多。印光大師德高望重,這位法師就請印光法師出來,對這些人教訓教訓。印光大師回答,他說「如果我說了他的過失,他要能改,就墮地獄我也肯幹;如果說了他又不改,那我何必說他?」
無量壽經﹙一次宣講﹚(第17集) 1987/10
所以印光大師不說人家過失,看到你做錯了事情,不說。為什麼?說了你不會改;不改,反而還要加怨恨,還要毀謗,換句話說加重他的罪業,這不是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去做的。所以一個有智慧的人,一舉一動、一言一行,真的有很深的學問在裡頭,言語有分寸的,不是隨便講的。
無量壽經﹙一次宣講﹚(第17集) 1987/10
諸佛菩薩在十方世界幫助眾生,所謂是「隨類化身,應機說法」。眾生族類不相同,程度不一樣,佛說法最重要的是契機,因此佛現身說法所說的是有限,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也是有限的。可是淨宗法門、念佛法門,所謂是「三根普被,利鈍全收」,上至等覺菩薩,下至阿鼻地獄眾生都適合,就是它契機普遍,哪一個法門都不能夠跟它相比,普應群機。
大乘無量壽經(第97集) 2000/8
所以一切諸佛不論現什麼樣的身形,沒有不講淨土教的,沒有不教導人修學這個法門,這是無比殊勝。只要能信、能解、能發願、能依教奉行,十念必生,聞名信受一生成就。還有哪個法門比這個殊勝?沒有了,所以說獨妙。
大乘無量壽經(第97集) 2000/8
選擇法門要契機,也就是適合自己修學,學起來不太難,自己歡喜,一生當中可以成就,這叫契機。這個法門太難,對你來說太生澀,不容易成就,叫不契機。一定要選擇我們歡喜的法門,學起來容易,很輕鬆。譬如念佛法門。
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211集) 2013/3
念佛法門種類很多,我們所選擇的,諦閑老和尚教給鍋漏匠的這個方法,我選擇這個,我很歡喜做到。就是一心專念,念累了休息,可以躺在床上休息,休息好了趕緊接著念,不分晝夜,什麼時候疲倦什麼時候就休息,什麼時候休息好趕緊起來接著念,一點壓力都沒有。這個方法適合一切人,男女老少、賢愚不肖,個個合適。
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590集) 2014/1
真要放得下,什麼事情都別管。鍋漏匠三年成功,我們相信三年決定成功。三年一千天,古人教給讀書人,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,我們念佛念到一千天,肯定見佛。也許功夫得力的,真肯放下的,大概不要一千天。所以這裡一定要相信自己。
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590集) 2014/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