諦聽,方得受用-第1253集
法語:
怎樣才是諦聽?要拋開一切知見,也就是放下萬緣,認真的一心聽。離言說相、離名字相、離心緣相,用清淨心來聽、來讀。佛說一切經,是從真心本性裡面流露出來,我們能夠用真心去接受,才能開得了悟,所以諦聽就是要用真心去聽。
節錄:
【看經聞法,必須拋開一切知見。以一心對境,方能契入。】
這一段也是解釋諦聽的樣子,什麼樣子才是諦聽?佛在的時候,講經我們要會聽,會聽的人開悟了。不會聽的人,不覺悟!佛不在世,留下來許許多多的經典,會看的人,領悟了,會開悟;不會看的人,念一輩子也不會開悟。關鍵在哪裡?就在這個「諦」字。要拋開一切知見,也就是平常我們講的放下萬緣,你認真的一心聽。
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7集) 1995/5
其實就是馬鳴菩薩在《起信論》裡面,告訴我們聽經聞法的態度,他說了三句,這三句也就是諦聽的真實義。第一,「離言說相」,不要執著言說、言語。看經是文字,文字是言語的符號,你看經不要執著文字相,跟聽經不執著言說相是一個意思。第二,「離名字相」,名字相是名詞術語,不能執著;體會它的意思,不著它的相。
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7集) 1995/5
第三,「離心緣相」,拋開一切知見,就是用清淨心來聽、來讀,不能有知見;知見是成見,那就錯了!你能夠離言說、離名字,離心緣相,你想想你用的是什麼心?真心!佛說一切經,是從真心本性裡面流露出來,你能夠用真心去接受,那怎麼不開悟?我們今天聽經、讀經不開悟,我們是用妄心,用妄心對佛的真心,把佛所有這些話全變成妄想,那怎麼能開得了悟?道理在此地。所以諦聽就是要用真心去聽,你才會得受用。
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7集) 1995/5
所以聽經的時候,決定不能打妄想,決定不可以有意見,一直聽下去,這樣聽經,給諸位說,就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。如果你要會的話,這兩個小時,你在此地修什麼?修戒定慧。什麼是戒?你坐在那裡,衣服穿得整整齊齊,規規矩矩的這是持戒。
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7集) 1995/5
拋開一切知見,一個妄念都沒有,這是定。兩個小時講演,字字分明,句句聽得清清楚楚,這是慧。所以這兩個小時,戒定慧三學一次都圓滿了,圓成了。那怎麼不得受用?真的會開悟。方能契入,契入就是開悟,就是證得。
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7集) 1995/5
佛說經都囑咐聽經的人要諦聽諦聽,這句話重要,果然你能夠諦聽,你決定能解真實義。諦聽是老老實實的聽,什麼叫老實?不用分別心,不用執著心。
無量壽經(第16集) 1988
就好像用印,印文一樣的,那個印一蓋統統現前了。不必想著這第一個字大概先進去,第二個字後寫,總有個順序,總有個先後,沒有,直接的體會。像電報一樣,佛在那裡發報,我們這裡接收,一念不生,他那裡發完了,我們接收完畢,一點不錯,一絲毫也不差,這樣才行,這才叫諦聽諦聽。可見得過失都在我們自己這邊,說個不好聽的話,就是不老實,不老實就不能解如來真實義,馬鳴菩薩《起信論》裡頭幾句話說得很有道理。
無量壽經(第16集) 1988
『諦』這個字在佛經裡用的很多,我們常常見到。譬如弟子向佛請法,佛接受之後一定囑咐他「諦聽諦聽」。「諦」的意思是真實,諦聽就是你仔細的聽,我們今天講注意。佛為什麼不說「你要注意聽」?佛不能用這個字,這個字是迷惑顛倒。意是什麼?意識,你落到意識裡頭去了。
大乘無量壽經指歸(第45集) 1996/4
佛法最怕落在意識裡頭,落在意識,凡夫,意識是分別執著,所以用諦。所以佛法不講研究,講參究,意思就是不用心意識,那才是諦識。這是用真心,決定不是用妄心,真心離念,真心裡面沒有分別執著,就是離妄想分別執著才叫諦識。這個諦是『安諦』,安在真心上。
大乘無量壽經指歸(第45集) 1996/4
專心的聽,一心諦聽,你就會有悟處。悟處有淺深、有廣狹不相等,有人悟得很深,悟得很廣,有人悟得比較狹窄,悟得比較淺。這什麼原因?還是諦聽裡頭有差別。諦聽裡面譬如說有十分專注的,有八分專注的,有六分專注的,這就不一樣,他所得的也不相同。正是印祖在《文鈔》裡頭他老人家常說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,誠敬用在聽講就是諦聽,這個道理要懂,要認真學習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319集) 2004/10
可是我們凡夫說得容易,做起來真不容易,這什麼原因?毛病、習氣太重,總是喜歡去攀緣。幾個人能夠把攀緣心收回來?真的不多見。凡是能夠把心收回來的,沒有不成就,《孟子》裡面所謂的,「學問之道無他,求其放心而已」。成就的人心地清淨,凡夫心地不清淨,很容易觀察得出來。眼看看東、看看西,到處去看,耳到處想去聽,六根總是往外面跑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319集) 2004/10
儒、佛,特別是佛法,教我們怎麼用功?觀世音菩薩教的是最好的原則,「反聞聞自性,性成無上道」。眼睛不是往外看嗎?你看觀世音菩薩怎麼看法?往裡面看,往裡面聽。裡面是什麼?六根的根性,這個法子太高明了!一部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就是講這個道理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319集) 2004/10
觀音菩薩教我們反聞,「反聞聞自性,性成無上道」,大勢至菩薩教我們「都攝六根」,你六根一根都沒攝,所以你念佛功夫不得力。怎麼樣反聞?專聽佛號,聽自己念佛的佛號。特別是默念,口完全不動,心裡在念佛,有沒有聲音?有。耳朵聽心裡念佛的聲音,不要聽外面,這叫反聞。那個是心完全集中注意在佛號上,外面東西聽不到了。這才是真正把六根在六塵境界上放下了,都攝六根。你用這個方法一定有效,當下就是無上上解脫時。
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126集) 2014/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