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生故事 | 看破放下真无我,水月镜花见众生
亲爱的听众朋友们,大家好。今天为您讲述的是民国时期的朱子桥居士仁孝恭谨,慈爱护生,广修功德,精进念佛。患病后仍然扶危济困,忘我利他,初心不改,最后预知时至,了却尘缘,自在往生极乐世界的故事。
民国时期有一位朱子桥居士,名庆澜,家乡在浙江山阴(现浙江绍兴)。
他的父亲在山东做官,因此他出生于济南。从小,朱居士就以孝亲尊师而闻名于乡里。
中年时,他历任州县及省长督军等职务,卸任后,他发心从此尽己之力专做救护众生的事。他曾经处理过河南、陕西、甘肃等地的旱灾,以及江淮水灾,北五省及四川、贵州等地的赈灾事务,救活了数千万人。
五十岁后,朱居士开始听闻佛法,他皈依印光大师,专修念佛法门,从早到晚,不曾间断,同时他更专志于“信愿行”三字。
凡是有关佛门中的事,朱居士都会尽全力维护、提倡,他兴办了哈尔滨极乐寺、大慈恩寺、大雁塔、扶风法门寺、贮藏佛舍利塔、长安大兴善寺等,修葺了玄奘、道宣、窥基、圆测等诸位大师的塔院,重兴陕西佛法,影印碛砂大藏经等。至于兴建法会,一切随缘功德等,更是不胜枚举。
平日里,朱居士都在入夜十二点后才休息,睡四小时后就起床,诵经念佛,无论寒暑都不曾间断。
有时,他乘坐京沪铁路的夜车,也和在家时一般精进,不曾有一丝懈怠。
朱居士曾经身患毒瘤,本来决定前往北京诊治,听闻印光大师的告诫开示后就打消了念头,专念观世音菩萨圣号,病也逐渐痊愈了。
抗日战争打响后,朱居士由南京到湖北,再到四川和陕西,四处奔走,救济贫苦难民,开荒种地。后来,他积劳成疾,引发吐血、哮喘、水肿等一系列病症,但他仍然疾力弘法利生,不肯休息。
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二号,朱居士住在西安灾童教养院。那天早晨,他起床沐浴剃发,然后开始书写平日受人所托而尚未完成的屏条,共计约百件。后来夜色已深,次子随侍在旁,屡次劝他休息,朱居士笑着说不用,还说从此之后就可以长期休息了。
很快,他书写完毕,又聚精会神地书写了四幅可以裱成条幅的字画,交给儿子留作纪念。然后,他放下笔,急忙召集兴办赈灾事宜的朋友前来家中,请他们将未完成的四件事代为完成。
朱居士说:“我的子孙虽多,但他们尚且能够安于眼下平淡质朴的生活,我也无所挂碍了。”
大家都劝他休息,朱居士含笑点头,随后便上床就寝了。
第二天早晨六点,他起床后更衣洗漱完毕,回到床上,坐化往生了。
往生时,他面带笑容,一如生前。家人急忙扶他放平仰卧。
一月十四日入殓时,朱居士四肢柔软,头顶仍有余温。那年他七十岁。
今天的往生故事就为您讲述到这里,听众朋友们,我们下期再会。
【原文】
朱子桥居士,名庆澜,浙江山阴人。父宦鲁,生于济南。幼以孝闻,中年历任州县,及省长督军等职。卸任后,发心专办救人之事,历任豫陕甘旱灾,江淮水灾,北五省及川黔等赈务,全活数千万人。五十岁后,始闻佛法,皈依印光大师,专修念佛法门,二六时中,从未稍间,更专志于信愿行三字。凡有关佛门中事,无不维护提倡,如兴建哈尔滨极乐寺,大慈恩寺,大雁塔,扶风法门寺,贮藏佛舍利塔,长安大兴善寺。修葺玄奘,道宣,窥基,圆测,诸大师各塔院。及重兴陕西佛法,影印碛砂大藏经等。至于兴建法会,一切随缘功德,不胜枚举。平居起息,均在入夜十二时后,睡四小时即起,诵经念佛,寒暑无间。有时乘京沪夜车,亦复如是精进,不稍懈怠。曾患疽,决赴北平诊治,闻印公诫谕而止,专念观音,遂获痊愈。抗战军兴,由京而鄂,而渝而陕,奔走难民救济屯垦各事,积劳成疾,咯血喘肿,犹力疾从事弘法利生,未肯休止。三十年一月十二日,住西安灾童教养院,早起沐浴剃发,书平日受请未书屏联等计百件。时已入晚,次子随侍,亟劝休息,笑谓无庸,后此即可长休息矣。旋书毕,复精书屏条四幅,交子留作纪念。遂掷笔,亟召襄办赈济各友至,请将未完四事,代为完成。至于子孙虽多,尚能安愚,我当无所挂碍矣。群劝休息,含笑首肯,遂就寝。次晨六时起床,更衣盥漱后,回床坐化,面现笑容,与生时无异。急扶放仰卧,十四日入殓时,犹肢软顶温。年七十。
——《净土圣贤录》
【配图文字】
念佛之要,在于都摄六根。当念佛时,摄耳谛听,即是摄六根之下手处。
——印光大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