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认人为兄的愚人-第220集

 

  今天讲一个《百喻经》中的故事。

  从前,有一个人,容貌端正,智慧具足,又很有钱,举世之人无不称赞他。

  有一个愚人见到后,就说那人是自己的兄长。他之所以要这样说,是因为那人有钱,自己可以用他的钱,因此称其为兄长;等到那人要债时,就不承认是自己的兄长。

  旁人对他说:“你真是个愚人啊,为什么要钱的时候称他为兄,等到他讨债时,就否认呢?”

  愚人回答说:“因为我只想得到他的钱财,而不想偿还。”

  人们听了他的话,无不耻笑他。

  这个愚人就像那些外道,听闻佛的善语,窃为己有。当有人请他依佛法修行时,他却不肯修行,还说:“我是为了利养,才用佛语化导众生,然而并无实事,谈什么修行呢?”这就好比那个愚人,为了得到钱财,称这是我的兄长;等到那人讨债时,又说不是我的兄长。

  

  师父说:

  “偷盗”在《戒经》中的定义是“不与取”。一切财物都是有主的,如果主人没有同意,我们把它取来,都叫盗窃。或者是主人之物,没有得到他的同意,我们把它改变、变更,那也算盗窃。凡是用一切不正当的手段,让人家不得不送来献给你的,统统叫盗窃。所以,“偷盗”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,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全都包括在其中。

  我们要牢牢记住,不但偷盗的行为不可以有,就连偷盗的念头都不能有,这样,“不偷盗戒”才叫真正清净。

  

  【原文】

  昔有一人,形容端正,智慧具足,复多钱财,举世人间无不称叹。时有愚人,见其如此,便言我兄。所以尔者,彼有钱财,须者则用之,是故为兄。见其还债,言非我兄。傍人语言:“汝是愚人,云何须财,名他为兄;及其债时,复言非兄?”愚人答言:“我以欲得彼之钱财,认之为兄,实非是兄。若其债时,则称非兄。”人闻此语,无不笑之。

  犹彼外道,闻佛善语,盗窃而用,以为己有。乃至傍人,教使修行,不肯修行,而作是言:“为利养故,取彼佛语,化导众生,而无实事,云何修行。”犹向愚人,为得财故,言是我兄;及其债时,复言非兄。此亦如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