祇树给孤独园的由来-第217集
今天的故事出自《大唐西域记》。
在室罗伐悉底国,这片广袤的土地,方圆六千余里。曾经繁华的都城如今已荒废,疆域的边界也难以辨认。宫城的旧址周长二十余里,虽然大多已坍塌,但仍有少数人在此居住。这里谷物丰盛,气候宜人,民风淳朴,好学积福。曾经有数百座佛寺,如今大多已倒塌,僧侣稀少,仅存的少数僧侣还在学习正量部的教义。此外,还有百处天祠,外道众多。这里曾是如来在世时,钵逻犀那恃多王(唐称胜军,旧称波斯匿)治理的国都。
在故城南五、六里的地方,有一片名为逝多林(汉语意为“胜林”,旧称“祇陀”是音译有误)的园林,这便是著名的给孤独园。
胜军王的大臣善施长者,曾为佛陀建造了一座精舍。这里曾是佛寺,如今已荒废。东门左右各有两座石柱,高达七十多尺。左边的石柱顶端雕刻着轮相,右边的石柱上则刻着牛的形状,这些都是无忧王所建。
佛寺的建筑大多已倾倒,只剩下遗址。唯有一间砖砌的房间依然屹立,里面供奉着一尊佛像。这尊佛像是在佛陀升至三十三天为母亲说法之后,胜军王听闻出爱王雕刻檀像佛,于是命人建造的。
佛陀在世时,有一位名叫善施的长者。他仁爱聪敏,积财能散,救弱济贫,怜孤恤老。因其品德高尚,人们赞誉他为“给孤独”。一日,善施长者听闻佛陀的无量功德,心中生起无比的敬仰,遂发愿建造一座精舍,恭请佛陀降临。
于是,世尊派遣舍利弗尊者随同善施长者,前往勘察合适的地点。他们发现,唯有逝多太子的园地地势高爽、环境清幽,是建造精舍的绝佳之地。善施长者便前往求见太子,表明来意,希望购得此地。
太子听后,半开玩笑地说:“若你能用黄金铺满整个园子,我便将此地卖予你。”善施长者听罢,心中豁然开朗,满心欢喜。他立即取出珍藏的黄金,依照太子的要求,开始铺设园地。最终,园子的地面尚有少许未被黄金覆盖,太子便说道:“佛诚良田,宜植善种。”于是,众人便在未铺满黄金的空地上,建立了精舍。
世尊来到精舍后,对阿难说:“园地是善施所买,林树是逝多所施,二人同心,共修善业。从今以后,应该称此地为‘逝多林给孤独园’。”
师父说:
佛法如果没有这些有地位、有身份、有财富的国王、大臣、长者来护持,就不能流通。佛的功德甚大,而祇陀太子与给孤独长者的功德,也跟佛一样大。没有他们两位,佛虽然有智慧、有德能,却派不上用场,等于零。
在一切布施当中,《金刚经》告诉我们:“法布施第一”。祇陀太子与给孤独长者为我们示现这一个典型,所以护法的功德与弘法的功德是一样的。今天佛法的弘护,需要大家团结一心,唯有如此,佛法才能够复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