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观天地气象,学克己功夫-第11集

  

 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,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《格言联璧》中的智慧箴言:

  观天地生物气象,学圣贤克己功夫。

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:我们要观察天地包容一切、化育万物的气象,学习圣贤克制私欲、严以律己的精神。天地之间,万物生长,四季更替,这背后蕴含着自然的规律和秩序。圣贤们通过观察自然,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,从而修炼自己的内心,克制私欲,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。

  孔老夫子教导我们:“克己复礼为仁。”克己,是古圣先贤所讲的真实功夫。我们要时刻知道控制自己的烦恼习气,顺境善缘时克制自己的贪欲,逆境恶缘时克制自己的嗔恚,永远保持平和,这便与道接近,智慧也就生起来了。

  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许多圣贤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“克己”的深刻内涵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元代大儒许衡的故事,感受他那高尚的德行和坚定的信念。

  

  故事 | 义不妄取

  

  许衡,字仲平,怀州河内人(今河南沁阳),元代大儒,理学家。他博学多通,教学有方,许多读书人都追随他求学。许衡的书斋名为鲁斋,因此世人尊称他鲁斋先生。

  早年,许衡跟随众人一起避难逃荒,经过河阳时,同行的人发现路边有棵梨树。由于长途行走,口渴难耐,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摘梨来解渴,唯有许衡一人端坐树下,不为所动。

  大家觉得很奇怪,有人便问许衡道:“你怎么不摘梨吃呢?”

  许衡答道:“我不是梨树的主人,怎么可以随便摘梨吃呢?”

  那人说:“时局动荡,大家都各自逃难,这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,又何必介意?”

  许衡答道:“纵然梨树没有主人,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?”

  此后,许衡迁居山东泰州。他以身作则,婚丧嫁娶必定依据礼法行事,常常宣讲伦常道德教化乡邻百姓。同乡的人逐渐受到感化,乡里求学风气也日渐隆盛。

  后来,即便路旁有熟透的水果掉落到地上,乡内的孩童由此经过都不会旁观取拿。百姓都是这样教导子弟,不可有贪取占便宜的心理。

  许衡的德行传遍天下,元世祖闻知后,要任用许衡为宰相,但许衡不慕荣利,以病辞谢。

  至元十八年,许衡去世,当地民众无论贵贱长幼都为之恸哭,更有四方学者不远千里来到他的墓前祭奠,皇帝特赠谥号文正。

  古人说:“义士不欺心,廉士不妄取。”许衡宁愿忍受口渴之苦,也不动一念贪取之心,内心坚守良知,严持儒家廉洁的节操,佛门不偷盗的戒律。许衡内外品格确实是清净圆满,如此高尚品德不但感化乡里,更是感召天下。许衡去世后,天下的百姓都哀恸拜祭,足见他平生德行之厚,感动人心之深。

  

  亲爱的朋友们,许衡的故事告诉我们,真正的德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,而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修炼和实践。只有当我们能够克制自己的私欲,坚守内心的良知,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宁静和清醒。让我们以许衡为榜样,学习他的高尚品德,努力做到“克己复礼”,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,都能展现出圣贤的风范。

 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,我们下期再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