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-第1204集

  法語:

  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。命裡面有的,丟都丟不掉;命裡頭沒有的,想求也求不到。為什麼不肯放下?所以要曉得,布施就是把財富存在自性的銀行,比什麼都靠得住。並不是布施掉就沒有了,愈布施愈多,把錢散掉給大家去享受,這就存在自性福德的銀行,絕不會喪失。

  

  節錄:

  《了凡四訓》告訴你人有命運,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。你命裡面有的,你把它丟光了,這丟掉了,這邊就來了;命裡頭沒有的,想求也求不到。為什麼不肯放下?所以要曉得,布施就是把你的財富存在自性的銀行,比什麼都靠得住。誰懂這個道理?不是說布施掉就沒有。愈布施愈多,你把錢散掉給大家去享受,這就存在你自性的銀行,自性福德的銀行,絕不會喪失,比存在政府銀行那可靠得多!世間人愚痴,他不曉得這個道理,他不肯幹。

  四十華嚴寂靜夜神章(第13集) 1983

  

  我們讀歷史,當年越王勾踐的大夫范蠡,范蠡在我們中國大陸,人家供財神就是供的他。他幫助勾踐把國家恢復之後,他知道勾踐的性格只可以共患難,不能共富貴。所以國家一恢復自己偷偷的就跑掉了,改姓名陶朱公做生意去了,這個人真正了不起。做個生意沒有幾年發了大財,發財的時候散財,到處布施,布施得乾乾淨淨,從頭再做起,三聚三散。他命裡頭有那麼多財富,這裡布施了,沒有幾年又有那麼多,比前一次還要多。

  四十華嚴寂靜夜神章(第13集) 1983

  

  這個人在佛法裡頭看,也是個菩薩再來的,示現給我們看的,教給我們做榜樣。對於地位他能放得下,對於財富他也能放得下,他放下的決定不缺少,他享受的盛名一直到今天,只要提起來,哪一個人不尊重、不懷念!這是我們應當要效法的,應當要覺悟。佛在經論裡頭一再告訴我們,我們一生的財富,是前生修財布施的因,今生得到的果報;我們聰明智慧,是前生修法布施,這一生所得的果報;我們今生的健康長壽,是前生修無畏布施的果報。

  四十華嚴寂靜夜神章(第13集) 1983

  

  沒有一樣是沒有前因的,有因有果,不修因怎麼會結果?所以明白了以後應當拼命去修因,不要去理會果報,只去修因就好了,果報一定殊勝。果報現前的時候,幾乎你自己都不敢相信。但是果報現前的時候一定要記住,絕不貪圖享受,還是要把它捨掉,你的果報才無有窮盡,才能像諸佛菩薩一樣,叫盡虛空遍法界,這個時候才生大歡喜。

  四十華嚴寂靜夜神章(第13集) 1983

  

  佛講得很好,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」,你要曉得你前世造的是什麼因,這一生所受到的就是,果報;「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」。這兩句話要參透了,你就敢學佛了。我真放下了,過去所造的業,這一生當中我承受,如果我沒有做餓死的那個業,我什麼都不求,大概每天還都有吃的,不會餓著的,為什麼?你命裡不是餓死的命;你不是凍死的命,你肯定有衣服穿,你著急這個幹什麼?過去生中做些什麼,這一生當中沒有學佛之前幹些什麼,要知道學佛之後我又幹些什麼,你要把這個問題看清楚、搞明白,你心就定了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226集) 2010/12

  

  沒學佛之前,不錯,是造了些惡業,無知!過去生中的習氣。但是想想,自己真的還有善根,為什麼?沒害人的念頭。別人傷害我,我還能原諒他,不跟他計較,這都是善根,這對於我們這一生跟來生都有很大的幫助!學佛之後懂得了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226集) 2010/12

  

  今天我們外面的環境都是引誘我們起貪瞋痴慢,貪瞋痴慢是最不好的心念,如果真正懂得因果報應,你就能夠克制自己。因果理論裡面講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,命裡是你的,你一定會得到,命裡沒有,用什麼樣的手段都得不到,那你何苦造惡,不值得!財怎麼發的?你命裡有,無論你做什麼生意都發財。命裡沒有,你想盡什麼方法都發不了財,你拿槍去搶人也發不了財,你剛剛搶到就被警察抓去了。不是你的,你何必!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12集) 2010/4

  

  不善手段得來的還是你自己命裡有的,你命裡沒有,什麼手段你都得不到。所以人真正把事實真相搞清楚,那個妄念統統息掉了。什麼好?還是念佛好,還是超越六道輪迴、超越十法界好!他幹這個事情,不幹別的了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12集) 2010/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