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生故事 | 病骨嶙峋痛难忍,坚守净土心法门
亲爱的听众朋友们,大家好。今天为您讲述的是民国时期的潘母陈居士一生多病,半生孤苦,与女儿相互扶持,精进念佛,最后预知时至,自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故事。
民国时期有一位潘母陈居士,皈依圆瑛法师,法名明指,家乡在浙江金华,是陈心泉观察(清朝时期地方政府官员)的孙女。陈居士自幼娴熟诗书,不食五辛,长大后潜心钻研佛法。
十九岁那年,她嫁给了长乐史官潘耀如的三子潘慎庄为妻。不久之后,陈居士便身患重病,医生们都束手无策。
忽然有一天,她梦见观音大士赐给她一杯水,随后,她的重病竟逐渐痊愈了。因此,她更加坚信佛法,常常口中喃喃称念佛号,丝毫未曾懈怠。
一九一四年,陈居士丧夫,过继的儿子还年幼。女儿潘明温嫁给了一户陈姓人家,但也在一九二七年守寡了。
母女二人孤独无依,深刻感悟到生老病死本本是无常之理,而世间之法大多如梦幻泡影,于是生起了出世之心。陈居士在儿子娶妻后,便将家事委托给他们,带着女儿前往佛化女社,决心修行净土法门。
她的儿子、儿媳都非常孝顺,苦苦哀求母亲回家接受奉养,但陈居士心意已决。
后来,陈居士又病危了,她在梦中见到一位奇人异士给了她一粒朱砂,不久便再次痊愈了。
这正是因为她修行十分真诚坚定,虽然身在家中,心中却无世俗欲望,长年吃斋念佛,几十年如一日。
一九四三年夏天,陈居士突然感到腰部酸痛,入秋后,她的肠胃到了夜里常常剧痛难忍,但她仍然念珠不离手。女儿立即礼佛为她哀求祈祷,天亮时她的病痛便有所减轻,这样的状态大约持续了两个月左右。有人劝她服药,她却说:
“我宿世业障深重,服药又有什么用呢?戒贤、玄奘两位高僧,临终时尚且无法免除痛苦,更何况我们凡夫呢?”
八月三十日那天,陈居士再次返回念佛社,社友从早到晚一直为她助念。然而,她的病情却时好时坏,最后连续几天口吐蛔虫,无法饮食。
十一月初八那天,陈居士精神尚佳,她坚持念佛。到了寅时(清晨三至五点),她让女儿为她沐浴更衣,然后稍微休息了一会。
天亮时,陈居士想起身端坐,莲友们纷纷劝她不必如此,但她执意起身。于是大家扶着她勉强坐起,但还没等她坐稳,便突然异香满室。只见陈居士玉箸双垂,天庭突起,双眼微闭,结跏趺坐,安然往生了。那年,她七十四岁。
初十那天,陈居士遗体入龛,她的肢体柔软,头顶仍然是温热的。二十一号荼毗入塔时,龛柩下的灰烬中竟然全长出了绿叶紫茎的草,灰烬散去后,还显现出了不少的舍利子。
今天的往生故事就为您讲述到这里,听众朋友们,我们下期再会。
【原文】
潘母陈居士,皈依圆瑛法师,法名明指,浙江金华陈心泉观察孙女也。幼娴诗书,不茹五辛,长研佛法。年十九,归长乐潘耀如太史之三子慎庄。旋婴重疾,医皆束手,忽梦观音大士予水一杯而渐愈。信佛益坚,常念佛不倦。三年甲寅夫殁,嗣子尚幼。女明温适陈,丁卯而寡。焭焭母女,悟生老病死之理,入世大抵然也。遂为子婚,委以家事,率女入佛化女社,作出世计。子媳均孝,苦求归养。嗣又病危,梦异人给以丹砂而愈。以其修持诚笃。身虽在家,心无俗累,长斋念佛,数十年如一日也。三十二年癸未夏,腰偶酸楚,入秋,胃肠至夜剧痛,犹念珠不离手。女即礼佛哀祷,天明渐减,如是者两月。有劝服药者,辄云,吾宿业重,服药何益,戒贤玄奘两高僧,临终尚不免痛苦,况我等凡夫乎。八月三十日,复返社,社友朝夕为之助念,病痛忽减忽剧,最后连日吐蛔,饮食不进。十一月初八日精神尚佳,坚持佛号。夜五鼓,命女为沐浴更衣毕,少憩,天明欲起坐,众劝忽听,强扶起而席未安,即异香满室,玉箸双垂,天庭突起,两目垂帘,趺坐而化。年七十四。初十进龛,肢柔顶犹温。二十一日荼毗进塔,龛下之灰,悉长绿叶紫茎之草,灰余得舍利不少。
——《净土圣贤录》
【配图文字】
真为生死,发菩提心,以深信愿,持佛名号。
——彻悟禅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