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從根本上把惡業拔除-第1203集

  法語:

  諸惡莫作從心地做起,把一切惡的念頭都斷掉;惡念斷掉,惡的言語、惡的行為當然也沒有。我們身口所造是意業在指揮,意是一切罪根,必須從根本上把惡業拔除,就是從此以後不起一個惡念。

  

  節錄:

  在《觀無量壽佛經》裡頭兩句話,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,這是念佛法門念佛成佛的理論依據。「是心是佛」就是說你原本是佛,你為什麼現在不是佛?你現在是心是凡夫,所以你就變成凡夫。如果你貪心重,貪愛五欲六塵,甚至於貪愛佛法,你只要是用貪心,貪心是餓鬼,是心是餓鬼,是心作餓鬼,你不是糟了嗎?一念瞋恚心現前,是心作地獄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81集)

  

  這正是古德所謂「自性彌陀,唯心淨土」,自性跟唯心四個字涵蓋一切法,哪個法不是自性?哪個法不是唯心?我們今天居住在娑婆世界,唯心娑婆,我們得的人身是自性人身,唯心國土。然後你逐漸會覺悟,你會明白,人生宇宙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。可是不能用思惟,落到思惟愈想愈糟糕、愈想愈糊塗,不可以落在意識裡頭。所以佛家教給我們「參究」,教我們「觀照」,觀照、參究是不用心意識,這樣才能體會;落在心意識裡頭就壞了、迷了,不覺,被污染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81集)

  

  我們不會,不會不怕,只要肯念佛就好,只要老實念佛依舊有成就。老實的條件九個字:「不懷疑,不夾雜,不間斷」;這三條缺一條就不老實,三條都具足,那叫老實念佛。真能老實念佛,業障罪孽極重的人都有救,為什麼?老實念就是真懺悔,真的是把一切惡的念頭都斷掉;惡念斷掉,惡的言語當然沒有,惡的行為當然也沒有。我們身口所造是意業在指揮,所以意是一切罪根,你是從根本拔除,你意業清淨,你意裡頭完全是阿彌陀佛,這真正是儒家所講的「止於至善」,沒有比這個更善了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81集)

  

  我們天天念這句阿彌陀佛,我們這個世界是六道,在六道裡頭哪一道有阿彌陀佛?統統沒有。我今天造一念善,起一念善心,我造善業,那三善道的果報,我們起一個惡念造作惡業有三惡道,你都有個去處。念阿彌陀佛,六道裡頭沒有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,你跑到那邊去了,所以阿彌陀佛是淨業。什麼叫淨?就是善惡兩邊都離開,這就清淨了。

 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(第5集) 1986

  

  因此一個真正發心求生西方淨土的人,平常在這個世間一定要做到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。諸惡莫作從心地做起,我心裡一個惡的念頭都不生,這就是諸惡莫作,心真正清淨。雖然沒做壞事情,還有壞的念頭,這心不清淨,必須從根本上把惡業拔除,就是從此以後不起一個惡念。雖然做一切善事,幫助別人,做善事不要把事情掛在心上,「三輪體空」,做過就過了,不去想它,想什麼?想阿彌陀佛,這個要緊。

 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(第5集) 1986

  

  善惡都不想,就想阿彌陀佛,這叫淨業,這個人必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所以那邊叫『無漏淨業所成』。「無漏」就是沒有煩惱,不迷惑、不造業,這就叫清淨業成就,這是我們自己力量,每一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有一份功德莊嚴極樂世界。

 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(第5集) 1986

  

  這個世界修行真難!一天一夜住清淨心,勝在極樂世界為善百年,這個比喻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一日一夜二十四小時,不起一個妄念、不起一個惡念,不容易。所以經文看到是容易,做起來是真不容易。普通人,一個人在一分鐘當中沒有一個惡念都很難,十分鐘當中沒有一個惡念,那就相當功夫了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483集) 2012/8

  

  正因為如是,所以李老師告訴我們,鄉下那些阿公阿婆念佛的人,一天到晚笑咪咪的,就是一聲佛號,什麼都沒有,你說這個多難!我們沒有去實驗不知道,你去學學看,你去幹一天,能不能跟他相比?然後才曉得真做不到,真不如他,他真成就了,不能不肯定人家念佛功夫。他往生,不是同居土,實報莊嚴土上輩三品,我們就不感覺得奇怪了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483集) 2012/8

  

  學佛,特別是我們生在這個時代,惡緣惡境會常常遇到,自己一定要提高警覺,過去世沒有修善因,我才遇到這麼多惡人,我才遇到不順心的環境。明瞭之後要修,修什麼?眼前一切的,無論是順逆境的受,一定要承受。順境不說,逆的環境,惡人相處,他給我們的污辱,要承受,不要起一念惡意,知道什麼?他對我的惡行、惡言、惡色,是我過去造的惡因,今天我應當要承受這個果報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(第59集) 1996/4

  

  如果我不服,你就又造業因,這個報就沒完沒了。真正明白人,我承受了,這個帳到這裡就結了、就報掉了。以後再見面,他對我的顏色會緩和,他對我的惡意會減輕,甚至於會轉變。所以,一定要懂得承受果報,不應該在接受果報裡起絲毫怨恨之心,這要不得,要平心靜氣的去忍受,這就是修戒定慧。佛法講修行在哪裡修?就在這些地方修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(第59集) 1996/4

  

  念念不能把真誠捨掉,真誠捨掉問題就嚴重了。決定不怕吃虧,不怕上當,不怕被陷害。釋迦牟尼佛沒成佛之前,修菩薩行,遇到歌利王。歌利是梵語,翻成中國意思是暴君,昏庸無道。被歌利王割截身體,凌遲處死,這冤枉,菩薩沒有一絲毫怨恨,反而感謝他,為什麼?讓他早一天成佛。我們遇到災難,遇到人家謀害,感謝他,他送我往生,我早一天往生,早一天成佛,這真的,一點都不錯。對於傷害我的人,嚴重傷害都不起一個惡念,為什麼?知道他跟我是一體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388集) 2011/5

  

  就像牙齒咬了舌頭,舌頭咬破了,舌頭怨不怨恨牙齒?不怨恨,為什麼?一體。今天有幾個人認識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?只有佛菩薩,科學跟哲學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,佛菩薩在這個境界裡面,我們要學習。真能契入境界,你得到受用了,你所表現的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,一般人都能看得出來。看出你什麼?你歡喜,你沒有煩惱,你慈悲,你沒有傷害人的念頭,這是像這個經上所說的「惠以真實之利」,你給自己、給一切眾生真實的利益,真實的智慧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388集) 2011/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