求生極樂世界有兩種方式-第1200集
法語:
求生西方是有兩種方式:一種是平常薰修,依照經論的教訓,老老實實依教奉行,積累功德,求願往生;另外一種就是造作罪業臨終懺悔往生。懺悔的功德不可思議,我們見到一些造作罪業的人,不可以輕慢,他要在臨終真實懺悔,可能他往生的品位還在我之上。
節錄:
佛告訴我們,依報隨著正報轉,正報是人心,是社會大眾的思想、見解、行為、造作,如果這一切都是不善,那就是佛在經上常常講的「五濁惡世」,今天濁惡到了極點。天災人禍是果報,這個果報如何能夠避免?我們冷靜思惟,幾乎是不可能的了。在這個時候怎麼辦?我們實在沒有能力幫助別人,回過來要知道救自己。救自己,唯有深信切願,這一句佛號,二六時中不可間斷,真正要放下身心世界,一心向阿彌陀佛,這是自救之道。
太上感應篇(第161集) 2000/2
以往我們愚痴蒙昧,造作許多惡業,只要這一口氣沒斷,回頭都來得及。這是大乘經裡面,特別是《觀無量壽佛經》,佛給我們說得很清楚,也舉出很多的例子。佛陀在世的時候,阿闍世王造五逆十惡罪,我們回想我們這一生,縱然造作許多罪業,還沒有像阿闍世王那樣嚴重。阿闍世王臨終的時候懺悔,知道自己一生做錯了,回心轉意,痛改前非,念佛往生,他如願以償;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他是上品中生。
太上感應篇(第161集) 2000/2
我讀到這一段經文,非常驚訝,我驚訝的不是別的事情,五逆十惡懺悔往生,我相信,我不驚訝,但是品位居然這樣高,這是我意想不到的。所以我才了解求生西方是有兩種方式:一種是我們平常薰修,依照經論的教訓,老老實實依教奉行,積累功德,求願往生;另外一種就是造作罪業臨終懺悔往生。
太上感應篇(第161集) 2000/2
懺悔的功德不可思議,我們決定不能夠輕視;也就是我們見到一些造作罪業的人,不可以輕慢他。我們是肉眼凡夫,我們見不到,他要在臨終真實懺悔,可能他往生的品位還在我之上,這是很有可能的,所以學佛最重要的,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,處處謙虛忍讓,事事尊重別人,對自己決定有利益,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。
太上感應篇(第161集) 2000/2
歷史上有一個例子,唐朝的張善和。張善和在世,他是屠戶,賣牛肉的,殺牛為生的。臨命終時,見到很多牛頭人來問他索命,他在萬分恐懼之下,大聲喊救命。這個緣很巧,剛在他喊救命的時候,就有一個出家人從他門口過,聽到裡頭喊救命,就到裡面去看看。看到張善和大聲在叫救命,他說什麼事情?好多牛頭人來問我討命。
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203集) 2013/3
這個出家人知道,點了一把香拿給他,教他大聲念阿彌陀佛,求生極樂世界。他就大聲念阿彌陀佛,念了幾聲之後他告訴大家,牛頭人不見了,佛來接引我。這是《觀經·下品下生章》講的十念。第十八願,「十念必生」,應該是這個意思,這才圓滿。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到極處。這麼短的時間發心,就是真信、真願、念佛,十念必生,他做出榜樣出來。
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203集) 2013/3
這個我們看了,怕有很多人把意思錯會了,這淨土很容易修,臨終時就行了,現在何必辛苦?何必去念佛?老師給我們說過,臨命終時,你頭腦清不清楚,這第一個因素。如果臨命終時糊塗了,連自己家的人都不認識,這個我們見到的,而且很多。老人臨命終時,他的小孩、孫子來見他就問,你是誰?他不認識了。
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203集) 2013/3
我還見過個老人,在台北,往生的時候只認識他一個兒媳婦,其他的人都不認識了。兒媳婦是常年伺候他。那一點辦法都沒有了。再有一個,如果得了老年痴呆症,完了!往生希望就沒有了,助念也幫不上忙。你看這個事情多可怕,不是那麼容易事情。
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203集) 2013/3
遇到真正懂佛法的人,在這種要命的關頭,時間非常短促,要勸一個人念佛,求生西方,他聽了馬上就接受,馬上就照幹,反應這麼快。所以臨終頭腦清醒難,遇善知識難;這個善知識懂得淨土、勸你往生,這難;那你聽了之後肯接受,也是難。真能放下,一切都不要去想它,這都不容易做到。
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203集) 2013/3
臨終十念必生決定是真的,不是假的,可是我們不能存僥倖的心理,要認真準備資糧,要準備往生。準備往生就是信願持名,一向專念,時時刻刻都準備,時時刻刻想往生,才真能去得了。對這個世間隨緣,決定不攀緣。就是我想做什麼做什麼,叫攀緣。遇到了是好事,利益大眾事情我們可以盡心盡力來做,做的時候不要忘記往生極樂世界。
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203集) 2013/3
做了就把它忘掉,不要放在心上,不要記得我做了多少好事。記這個東西,生人天善道;記很多惡事,就生三惡道。你到哪一道去,最後一念做主宰,所以最後一念比什麼都重要。你喜歡的東西要放下,否則的話,到最後的一念還會想到,你就極樂世界去不了。什麼都不能夠放在心上,只有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,那就對了。
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203集) 2013/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