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不說他人過失-第1199集

  法語:

  「人縱有過,亦當曲為掩護」。世出世間聖賢,無不是教人積德累功,而積德累功實在就是在能夠原諒別人的過失。不要輕易說別人過失,我們自己的本身過失太多了,有什麼資格說別人過失?等到哪一天自己沒有過失,決定不會說別人過失。

  

  節錄:

  「人縱有過,亦當曲為掩護」,這句話很重要。世出世間聖賢,無不是教人積德累功,而積德累功實在就是在能夠原諒別人的過失,要從這個地方下手。所以口業自古以來一切眾生最容易犯的,所以世尊在經教裡面「善護三業」,總是把口業擺在第一,這個用意我們要知道,我們要能夠體會得到。我也常常勸勉同修們,不要輕易說別人過失,什麼原因?我們自己的本身過失太多了,自己有過失,有什麼資格說別人過失?這是常理;等到哪一天自己沒有過失,我深深相信你決定不會說別人過失。

  太上感應篇(第162集) 2000/2

  

  世間人為什麼會造罪孽?會有那麼多過失?他是沒有人教他,這就很可憐,一生沒有遇到真正善知識,他學壞了,那是習性,不是本性。一定要記住,一切眾生本性本善,阿鼻地獄眾生本性還是本善,毒蛇猛獸牠的本性也是本善,要明白這個道理,慈悲心才能夠生得起來,憐憫心也生起來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570集) 2011/9

  

  對於一切造作不善的,要生憐憫心看他,佛菩薩原諒他,我們當然原諒他。可是麻煩在哪裡?因果不會原諒。看到他現前將來受因果報應,我們的憐憫心就生起來。要想方設法去幫助他,去超度他,希望他受苦受難的時間縮短,減輕,早生善道,遇佛聞法。我們要用這樣的心態對待一切眾生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570集) 2011/9

  

  真正修道人顧自己都來不及,哪有時間去顧別人?這是真的,先把自己顧好。所以看到別人過,第一個反應是反省,我有沒有?有則改之,無則嘉勉。對於這個有過失的人,不但不責備他,還感謝他。為什麼?感謝他提醒我,這個他範圍很大,「一切有情。進言之,則包括有情無情,萬事萬物之一切法」,都是他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289集) 2013/5

  

  萬事萬物全是教導我們,會學的人,處處都是佛菩薩在提醒你、在教導你;不會修學的,佛菩薩在面前不認識。萬事萬物的一切法,一切無過,「本自無染,清淨本然,本自圓成」,《首楞嚴經》上所說的就這個意思。我們六根跟外面境界接觸要懂得守住自性,自性是清淨平等覺,心是清淨平等覺,看外面境界也是清淨平等覺,這是佛知佛見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289集) 2013/5

  

  這些修行人,他不知道別人過失嗎?他知道。他看到別人過失,他不想別人,他回過頭來想自己,我有沒有這個過失?我要有,趕緊改過來;我要沒有,歡歡喜喜,阿彌陀佛,這就對了。海賢老和尚心目當中,所有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哪有過失?阿彌陀佛示現一點過失是給我們看的,是叫我們反省,想一想有沒有,沒有很好,有則改之,他是來提醒我們的。如果能作如是觀,三業就清淨了;三業清淨,戒學成就了。

 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235集) 2015/8

  

  戒再多,出不了身口意這三個範圍,佛用這三個字統攝一切修行人所說的戒律,這就是持戒念佛。所以「不見他過」這四個字,我們要非常重視。諸佛菩薩做到,海賢老和尚做到,我們為什麼做不到?見他過實際上就是自己的過失,不見他過就不見自己過,修行功夫要從這個地方去練。沒有那些人表演,我們到哪修行?所以,無論示現善、示現不善的,統統是菩薩大慈大悲來教我一個人,他不是教別人,教我的,我完全要接受,接受之後,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。

 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235集) 2015/8

  

  日本江本博士的實驗,水是礦物,水有受想行識,花草樹木也有受想行識,山河大地也有受想行識,我們念頭正它也正,我們念頭邪它也邪,一個道理。所以我們念頭一正,身體就健康,精神就來了,歡喜就來。不要天天去懷疑這個、懷疑那個,看這個不對、看那個不對,那是自找苦吃,誰不對?自己不對,別人沒有不對的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61集) 2010/6

  

  所以佛菩薩厲害,佛菩薩能夠保持住他的正念,就是古人的一句話,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」,世間沒有過是什麼?我沒有過,我沒有看到世間過;看到世間過的時候,我有過我才看到世間過。世間做壞事的那些人,他有過嗎?他沒有過。為什麼?你要曉得他為什麼做壞事,你就明白,恍然大悟,他有因,他還有果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61集) 2010/6

  

  所以真正明白,六道裡頭三善道、三惡道,你就平等看待,為什麼?消業的!你修的善業,送你到三善道去消;你造的惡業,你到三惡道去消。三善道、三惡道從哪裡來的?業力感現的。你有惡業它就有惡道,你起什麼念頭就會現什麼地獄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61集) 2010/6

  

  想什麼現什麼,為什麼不天天想阿彌陀佛?為什麼不去想極樂世界?我們天天想阿彌陀佛、想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、阿彌陀佛不就現前了嗎?這個重要,比什麼都重要。所以學了佛之後一切回歸到正念,念倫理、念道德、念因果、念諸佛菩薩剎土依正莊嚴,我們這個世界可以救,沒有問題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61集) 2010/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