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永遠生活在善的境界裡-第1198集

  法語:

  人不可以不存善心。不管別人用什麼心對我,我用「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慈悲」心對他。他再惡,不記他的惡。人家對我有一天的好處,一個小時的好處,極其微細的好處,都記在心裡,感恩戴德。修自己圓滿真實的善心,讓自己一生、生生世世永遠生活在善的境界裡面。

  

  節錄:

  人不可以不存善心。我一生自己修學、勸告別人,存心就是「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」,落實在生活當中,落實在工作裡面,落實在應酬、處事待人接物,不管別人用什麼心對我,我用「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慈悲」心對他。他再惡,我也不會記他的惡,我總是想人家好處。

  太上感應篇(第163集) 2000/2/27

  

  人家對我有一天的好處,一個小時的好處,極其微細的好處,我都記在心裡,感恩戴德。他對我怎麼樣的害處,毀謗我,侮辱我,陷害我,我統統不記得,修自己圓滿真實的善心,讓自己一生、生生世世永遠生活在善的境界裡面。

  太上感應篇(第163集) 2000/2/27

  

  我們跟佛菩薩學,我們跟聖賢學,學的是什麼?就是這些。在這個世間,一生一世,我們認真努力學習看破放下,自在隨緣,遠離是非人我、貪瞋痴慢,讓自己煩惱不起,我們的修學就有了成就。如果每天還是起煩惱,每天還是看到別人不對的地方,我們就錯了,我們就不像佛、不像菩薩了。

  太上感應篇(第163集) 2000/2/27

  

  為什麼?我在這一生當中,我明白,我覺悟,我回頭,我決定要求生淨土,決定我要見阿彌陀佛。這個世間一切眾生,有緣,我幫助他,我能幫助的只是把我在這一生當中所學的講清楚、講明白,我自己現身說法做個證明不是假的。我能成就,你也能成就,他也能成就,問題就是你能不能放下?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190集) 2003/12/18

  

  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用真誠心處事待人接物,純淨純善。縱然在現前吃一點虧,上一點當,不在乎,真正做到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。我常說吃虧上當是消災,特別是受冤枉,有一些人毀謗你,侮辱你,陷害你,全不是事實,這是消大業障,重業障,不能有一絲毫瞋恚心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190集) 2003/12/18

  

  有一絲毫瞋恚心,你就不接受,那你的業障不但消不了,加重,所以冤冤相報沒完沒了;決定沒有一絲毫瞋恚心,沒有一絲毫報復心。沒有瞋恚,忍辱波羅蜜成就;沒有一絲毫報復,持戒波羅蜜成就。你看看成就自己的性德,所以對於這些人我們只有感恩,只有禮敬。他有困難的時候我們會全心全力幫助他,報恩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190集) 2003/12/18

  

  沒有一個人、沒有一法不是幫助我們自己提升境界的,這叫會學。《華嚴經》上有一個最好的榜樣,最好的例子,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處事待人接物。這五十三個人有善人有惡人,有順境有逆境,都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,我們要會學,知道這是不動智佛。不動智是根本智,佛的意思就是覺,這就是本覺。《起信論》上說「本覺本有」,本覺就是不動智佛。不動智佛在哪裡?在一切處,在一切時,在一切境緣之中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190集) 2003/12/18

  

  我們修什麼樣的心?真誠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正覺心、慈悲心;後面十個字是我們的行為。前面十個字如何落實在生活當中,落實在工作、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,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隨緣、念佛。我一生所修的就是這二十個字,我教導別人的也是這二十個字,我展開經卷、講一切經還是這二十個字。這二十個字再歸納成四個字:「純淨純善」,淨是清淨,善是善良,我們一定要做到純淨純善,這就是如來果地。

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(第49集) 2001/7/30

  

  我們目標在此地,方向在此地,時時刻刻、剎那之間我都不會走偏,我在我這道上走,我不會受其他道干擾,我這一條道路有力量。「力」就是佛經裡面講的五根五力,我有根、我有力,不受外界的干擾,不受外界的影響,這一條道路暢通無阻。

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(第49集) 2001/7/30

  

  你要是會被外面境界干擾,那你就很苦了,干擾是什麼?見到不善把不善放在心上,自己就不善,見到別人善就輕慢嫉妒,把別人的善變成自己的不善,把別人的不善也增長了自己的不善,這樣修行哪一輩子才能成就?

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(第49集) 2001/7/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