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清明节,为什么我们要慎终追远?-第77集

 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,大家好,欢迎收听今天的悦读,我是主播佳茵。今天是清明节,想跟大家分享一篇文章,题目是《清明节,为什么我们要慎终追远?》。

  

  提到清明节,我总会想起“慎终追远”四个字,这四个字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意?让我们从历史长河中一探究竟。

  周朝的开国历史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开国君主周太王,为了避免生灵涂炭,甘愿将财产和领地让给戎狄,自己则率领族人迁徙至岐山。

  令人感动的是,原领地及周边百姓都认为他是仁德之君,纷纷扶老携弱,追随他来到岐山。在百姓的拥护下,太王在岐山建立周国,设立五官治理,百姓安居乐业,对他爱戴有加。

  太王和贤妻太姜育有太伯、仲雍和季历三子。三子季历娶了同样贤德的妻子太任,生下贤孝的姬昌。太王见孙儿姬昌有圣瑞之相,希望将来由他继承王位,但按照礼法,家业应由长子继承。

  此时,太伯和仲雍为了成全父亲的心愿,双双以采药之名离开周国,主动将王位让给了季历。季历去世后,姬昌顺理成章继承王位。

  事实证明,太王眼光独到:姬昌继位后,秉承祖训,以仁孝治国,敬老怀幼、开拓进取,使周国迅速强大,百姓安乐,天下归顺。

  贤孝之人自会感召贤德伴侣。姬昌后来娶了贤妻太姒,生了十个儿子,其中次子武王与四子周公最为贤德。

  周公辅佐武王推翻商纣暴政,武王去世后,周公又以摄政王之身,辅助年幼的侄子成王,推行明德慎罚、制礼作乐,稳固了周王朝的根基。从此,周朝繁盛,人才辈出。

  由此可见,“慎终追远”不仅是缅怀先贤,更是将祖辈的仁德精神发扬光大。正是因为周朝开国四代君王皆恪守这一家风,才铸就了周朝八百年的辉煌基业,成为中国历史上国运最长久的朝代。

  那么,我们该如何践行“慎终追远”呢?首先要从了解、感恩、恭敬先祖开始。

  两千五百多年前,有一位博古通今、精通六艺的教书先生叫颜襄,他有三个女儿。一天,博学多才的叔梁纥前来求亲。颜襄查访得知,孔门祖上六代皆行善积德,其子孙必出圣贤。于是,在征得三女儿颜征在的同意后,决定把她许配给孔叔梁。后来,他们生下了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。

  这段佳话印证了一个道理:祖先无德,难感召有德之后;唯有积善之家,方能兴旺绵长。孔氏家族绵延至今二千五百多年,其后裔至今仍备受世人尊重,正是先祖厚德的显证。

  东汉杨震的故事,则为“慎终追远”写下生动的注脚。杨震在赶赴东莱太守途中,路过昌邑(今山东)。县令王密曾承蒙杨震的提拔,为了感谢杨震,王密特地夜访,并赠予十斤黄金。

  杨震说:“我了解老朋友你,老朋友为何不了解我呢?”

  王密说:“现在是夜里,没人会知道的。”

  杨震义正严词地说:“天知地知,你知我知,怎么会没有人知道呢?”王密闻言,羞愧地离开了。

  “四知先生”杨震,一生清正廉明,他的子孙亦是蔬食步行,生活简朴。有人劝他为子孙置办些产业,他却说:“让后世称他们为‘清白吏’的子孙,不正是我留给他们最丰厚的产业吗?”

  杨震的“四知遗风”对整个杨氏家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他们大多秉承清廉正直、自律严明的作风,成为后世的一股清流,杨氏家族绵延至今二千年不衰。北宋著名教育家、理学大师杨时;南宋爱国诗人杨万里,都是杨震的后人,他们清正廉洁,奉公爱民,深受百姓爱戴。

  这些历史见证告诉我们:唯有深入了解先祖积功累德的历程,方能生起真正的感恩与恭敬之心。

  正如我的高祖松年公,他是晚清鱼雷艇艇长,辛亥革命后一直为国效力。有一次,他乘船从广州返回艇驻地途中,船触礁沉没,同行的旅客纷纷落水,高祖舍身救起二十余人,自己却因体力不支,溺水身亡。

  二十年多后,中日战争爆发,我的祖辈没有在战火中丧命,反而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,家族血脉延续至今。《了凡四训》中说:“有十世之德者,必有十世子孙保之;有百世之德者,必有百世子孙保之”。没有先祖的积功累德,舍身取义,后代子孙就不能长久延续,更没有现在的我们。

  《朱子治家格言》说:“祖宗虽远,祭祀不可不诚”。清明祭祀,不仅是一种仪式,更是内心诚敬的外在体现。唯有怀着感恩与恭敬之心缅怀先祖,方能领悟“慎终追远”的真谛。

  这种对先祖的感恩,必然延伸到对父母的孝道。“慎终追远”犹如一面明镜,照见我们内心深处的纯善本性。当一个人以孝心待人接物,必能敬上爱下、仁慈博爱:侍奉师长尽心尽责,事业自会有成;对待朋友诚信互助,贵人常伴左右;面对万事万物矜孤恤寡、爱惜物命,自然心地光明、堂堂正正。

  百善孝为先,孝义之人自会感召孝义的伴侣,构建百善之家。正如《周易》所言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。”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,唯有家家积善,方能形成淳朴民风,铸就和谐社会。这正是《论语·学而》篇中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”的深刻内涵。

  更深层而言,“慎终追远”提醒我们对圣贤教育怀着感恩与信心。这些历经千年检验的智慧,犹如暗夜明灯,指引我们在物欲横流中辨别真伪、邪正、利害,践行真善美。唯有笃信圣贤教诲,身体力行,方能积善成德,树立良好家风,为子孙后代留一片清净天地。

  清明风暖,万物滋荣。值此追思时节,让我们以虔敬之心,缅怀先人之德,传承家训之厚。愿吾辈常怀慎终追远之诚,不忘来处;永葆明德归厚之志,恪守初心。愿先祖遗风如春晖沐世,福荫后世;愿后代子孙似嘉木逢春,枝繁叶茂。

  

  祈愿山河无恙,故人长安;家国同沐清风,世代共守仁德。清明安康,顺遂吉祥!我们下期再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