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兒童讀經,是否需背誦佛經?-第1311集

  問:下面是有關兒童讀經的提問。他說現前海內外有許多團體提倡兒童讀經,弘揚中國傳統教育。請問第一個問題,兒童讀經班除國學經典以外,是否需鼓勵孩子背誦佛經,教導孩子禮佛、念佛?

  答:這個要看情形,不可以一概而論,各有因緣,你要能夠隨機施教。這裡頭要注意的一點,就是「父子有親」這是根本,這個一定要懂。如果不在這上下手,恐怕小孩讀了經書之外,將來長大他來反佛反得很徹底。為什麼?你佛教裡頭什麼玩意他都知道,他會把你徹底破壞。那個時候你就後悔莫及,你就永墮地獄,要出來就很難了,就不容易。所以佛在經上講得很好,佛教不是從兒童學起的,佛門裡面固然會收沙彌,沙彌總是七歲以後。

  你看看中國倫理道德的教育是七歲之前,你沒有這個根不能收!七歲做沙彌,就是入了佛門,學什麼?學小乘經。小乘經裡面學做人的道理,佛在戒經裡面告訴我們,「佛弟子不先學小乘,後學大乘,非佛弟子」,你不是佛的學生;佛的學生應當聽佛的教誨,先學小乘,後學大乘。好像讀書一樣,先念小學後念大學,沒有說小學沒有念,就跑去念大學,哪有這種道理!

  可是你又要知道,中國佛教很特別,中國佛教沒有小乘。實實在在講,你們諸位去看《大藏經》,《大藏經》裡面的小乘經典非常完備,我們中文翻的小乘經確實不亞於南傳巴利文的小乘經。我過去曾經問過,這兩種對比,巴利文的《藏經》(小乘《藏經》)比我們中文翻譯的四《阿含》,四《阿含》就是小乘經,大概只多了五十幾部。全部有三千多部,三千多部只差五十幾部,你就曉得我們翻譯得多麼完整。翻了之後,在中國成立了兩個宗派,成實宗、俱舍宗,現在都沒有人知道,這兩個是小乘宗派。到唐朝中葉以後就沒落,到宋朝的時候就沒有了,小乘就沒有了。什麼原因?儒家代替,就是孔孟老莊代替了。中國人有家教,有這個基礎,所以不需要小乘教,讀儒書的人可以直接入大乘,是這麼個道理。那現在我們儒也不學,道也不學,小乘也不學,直接學大乘,所以搞得是上不上,下不下,無論在家出家都沒有辦法成就,原因在此地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

  所以李老師當年教導我們,我跟他十年,十年如一日,他每個星期一堂課佛經,一堂課儒學,補習!我們是儒跟佛同時並進,一個星期兩堂課,十年沒有中斷,所以才曉得儒重要。老師現在已經過世十幾年了,我們現在就愈來愈清楚,愈來愈明白。老師過去對於這些德行的教育,只給我們提示,很重要,他老人家沒有開講,因此我們的學習也就很懈怠,不是很認真。他老人家教我們用《五種遺規》,我們每個學生都去買了一套,做為修身讀本。這門課程只叫我們自修,而沒有正式排上課,當然他也是很忙,沒時間,我們自己讀。

  《五種遺規》裡面「童蒙養正」,朱夫子有一篇「童蒙須知」,那就是《弟子規》的前身,《弟子規》就是這篇東西重新修改,重訂的,是依這個本子來定的,朱熹的。而實在上,它是參考許許多多古時候著名的家教,可以說《弟子規》是中國傳統家教的集大成。編得好,它用《三字經》的方法編,一句三個字,總共三百六十句,一千零八十個字,編得實在是好。它的綱領就是孔子在《論語》裡面一句話,「弟子入則孝,出則弟,謹而信,汎愛眾,而親仁,行有餘力,則以學文」,夫子這句話做為綱領。所以我們現在提倡全民都要學,趕緊把這個根找回來,你才有救;這個根不找回來,中國文化將來會斷掉,沒救,我們不能不認真努力。能救這個,佛教也救起來,因為佛教的根也在這裡。

  所以我今天勸同修,《弟子規》不能百分之百的落實,《十善業道》做不到,《十善業道》是佛教的根,這個根是一定是結在《弟子規》上面。沒有《弟子規》,這個根沒有用,這個根不能生長,這就是為什麼佛說先學小乘,後學大乘,我們今天用《弟子規》代替小乘,道理在此地。文不長,一千零八十個字,三百六十句,你不能完全落實,百分之百的落實,所以十善業做不到,三皈五戒做不到,所受的都是有名無實,怎麼能成就?念佛不能往生,不但念佛不能往生,你在念佛堂領眾的人都不能往生,這是我親眼看到的。

  我那時候出家,在圓山臨濟寺,臨濟寺有個念佛會,統統是福建人,福州人。這裡面領眾的是個林道棨居士,學佛很久,一生學佛,最後沒往生。最後臨命終的時候不念佛了,聽到佛號就討厭,就罵人,業障現前。你看平常佛堂他領眾當維那,最後的時候居然是不能接受,排斥。所以很多同修都感覺奇怪,他比出家人修得都好,最後怎麼會這樣?業障現前。業障現前是因地不真,樣子做得是很像樣子,心不誠懇,所以他才有業障。所以菩提心你說多重要,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,比什麼都重要,你沒有這個心,去不了,佛念得再好都去不了。

  所以以後我們這些出家同學,因為很多他們都是同鄉,那個廟是福州人的廟,百分之九十都是福州人。我小時候在福建住了六年,小時候我福州話講得還不錯,所以他們對我沒有把我當外人。我們同學在一塊的時候,回憶這個林老居士他一生的言行,我們發現,個性很強,脾氣很大,人家做錯事情的時候不能原諒。所以他最後障礙就從這來的。雖然是念佛念得那麼虔誠,念得那麼好,一個星期一次念佛會,也是幾十年都沒有間斷,很不容易。他自己也不錯,自己好像在銀行界服務,做過襄理,地位也很高,銀行襄理,最後是這樣的下場。我們才曉得,真正的因素還是《弟子規》!沒學《弟子規》才出這個事情,真學《弟子規》這個事情不會出。你看《弟子規》上說,「凡是人,皆須愛,天同覆,地同載」,那要是存這種心,怎麼會有這個過失?臨命終時,你的怨親債主找不到你。

  人不能沒有德行,你沒有德行的話,吃虧的是自己,不是別人。無論什麼事情,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別人,所以我們要想對別人的言語、態度,先要想想,別人用這種言語、態度對我,我歡不歡喜,我能不能接受?我不能接受,我就不可以用這個態度對人,我就不可以用這個語氣對人。你常常能這樣想,你才能真正懺除業障,才能斷惡修善,才能積功累德。

  所以,兒童讀經是另外一個問題,兒童必須要學《弟子規》,父母一定要帶著小孩,把《弟子規》在家庭裡頭落實,這個重要,儒、佛的根都在此地。兒童讀經在什麼時候?我覺得四歲以後是恰當年齡,四歲之前,一定要把做人的基礎根要奠定,這比什麼都重要。他真的有根,他將來念佛他才管用。所以照佛門裡面,七歲可以做沙彌,這就是說七歲學佛很好,他的根就更堅固,那家教就好。所以著重於家教,家教一定父母以身作則,父母做不到,你小孩想教他,不可能。

  問:第二個問題,或應強調儒佛界分,兒童讀經班絕對避免加入佛法?

  答:這可以這樣做,就是我剛才講的,讀經確實中國古時候教學,讀經還不是在很小的兒童,真的都是在六、七歲以上。根利的六歲可以學,中下根性的七歲,前面這段時間決定是「童蒙養正」,這是絕對不可以疏忽。如果疏忽這一點,讀經以後都有麻煩,他經讀多了,他會拿著經典去批評父母,去批評大人。現在就出現這個事情。中國大陸他們推動兒童讀經,結果兒童就批評父母,在學校批評老師,這個問題發生出來。王財貴居士為這個事情特地來訪問我,學得太多了,就是他手上有好多尺,拿尺來量量你,拿尺量量他,批評你,你就受不了。

  所以還是要用古人的方法,經只能學一種,一部不能落實,決定不能學第二種,從《弟子規》開始,從《三字經》開始。中國有一套教學的基礎,從《千字文》開始,《千字文》是認字,每個字的意思,識字;《昔時賢文》那是格言,很好的教訓,從這兒開始。這些東西學會了之後,才開始讀經。讀經一般都是選《孝經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孟子》,很好,這是中國儒家學術的中心,核心,非常重要。要讓學生念得能夠背誦,要背得很熟,然後要講解,怎麼樣把它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,應用在工作當中,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,學以致用才能成就。

  問:第三他說兒童讀經,如佛經,佛的經典學習次第。

  答:這不能不注意,我們這些年也提倡,我們做得很慎重,很小心,總記住老師的教誨。

  答香港參學同修(第19集)

  2005/10/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