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真正的上德?(白話文)
中华民族,乃有德之邦。崇德尚道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优秀传统,无数的华夏儿女为之孜孜以求、奉献心力,从而铸就了历史悠久的周唐王朝、康乾盛世,留下丰硕的文明遗产。然而,进入二十一世纪,道德日渐衰弱,战火、灾变以及种种纷扰层出不穷。面对如此复杂的全球局势,唯有以德立身、践行道义,方能拯救苍生,达致万类和谐。
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教导人们:“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”我们如何理解老子的这段教诲?什么是真正的上德呢?让我们分享一段《古文观止》中的感人故事,相信您一定能找到答案。
本篇故事选自《战国策·魏策》,主人公信陵君,又名无忌,是战国时代魏安釐(xī)王的异母弟,是战国四公子之一,享有崇高的声望。
赵孝成王六年(公元前二六〇年),秦、赵两国在长平激战,赵军大败,四十万降卒惨遭秦军坑杀,赵国元气大伤。赵孝成王八年,秦军又帅大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,情势十分危急。
赵国急忙向魏国求救,魏王于是派晋鄙领军前来救援。然而,晋鄙由于畏惧秦军强大,兵至魏、赵边境后故意停滞不前,驻留观望。信陵君得知这一消息,立刻暗中派人夺取了魏王的兵符,用虎符骗取了晋鄙等人,并试机杀死晋鄙,从而夺取兵权。之后,信陵君带领着这支精兵,迅速赶往赵国援助。由于援助及时,很快解除了秦军的包围,赵国的都城邯郸因而幸免于难。
赵国在此次危急关头幸得信陵君的英明果断,鼎力相助,否则后果不堪设想。信陵君为了赵国上下、百姓的生死存亡,可谓是功勋卓越,实至名归。于是赵王不惜以国君的身份,亲自率领百官,共赴郊外,去迎接信陵君的到来。
故事到这里,应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了,按照人之常情,信陵君也理所当然要居功获赏。然而,就在信陵君去见赵王之前,他门下的谋士唐雎(jū)的一席话,却非常令人深思。
唐雎向信陵君禀告说:“臣听说,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,有不可以不知道的;有不可以忘记的,有不可以不忘记的。”
信陵君听后很诧异,便问道:“这话怎么讲?”
唐雎回答说:“别人恨我,我不可以不知道;我恨别人,不可以让人知道。别人对我有恩,不可以忘记;我对别人有恩,不可以不忘记。如今您杀了晋鄙,救了邯郸,打败了秦军,保全了赵国,这是大恩德啊!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,很快就会见到赵王,但是臣希望您忘了救赵的事。”
信陵君听了唐雎的一番肺腑之言后说:“无忌谨受教。”
诸位朋友,您听了上面的故事,对于什么是真正的上德,有没有得到答案?正如唐雎所言:“吾有德于人也,不可不忘也。”真正的德行并非刻意追求外在的美德,而是在无为而治、深藏于内心的善良与智慧中显现。
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,保持一颗善良的心,宽容他人,用实际行动传递“上德不德”的真谛,让世界因我们的善行而更加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