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福德智慧都重要-第937集

  法語:

  從初發心到如來果地,我們所祈求的是福德、智慧,這兩者都重要。但是對初學人來說,智慧比福德更重要。因為沒有智慧,不會修福,也沒有能力辨別吉凶禍福;對已經開悟的老修行人來說,福德重過智慧。

  

  節錄:

  從初發心到如來果地,我們所祈求的是什麼?福德、智慧。這兩者都重要,但是對初學人來說,智慧比福德更重要。因為你沒有智慧,你不會修福,你也沒有能力看出哪是福、哪是禍,吉凶禍福你很不容易辨別,所以對於初學來說智慧重過福德。對老修行的人來說,已經開悟了,福德重過智慧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58集) 1999/7/31

  

  有智慧才能修真正的福報,沒有智慧,一般人修福,統統修的假的福報。佛法常講福田,沒有智慧他不認識福田,跟種植物一樣,你種在沙土裡面,種在石頭上面,不會生長的,那不是福田。你能夠認識福田,那就有相當的智慧,你才能真正修了福報。所以修福也相當不容易,佛教導我們初學的人,先修慧然後再修福。

  金剛經講義節要(第6集) 1995/2

  

  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,菩薩修行成佛了,成佛是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,業障習氣無明統統斷除了,但是福報不一定圓滿,所以佛還得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專門修福報,「百劫修福」,可見得福報重要。但是,佛修福是在最後修,先修慧,為什麼?有慧縱然沒有福,不會墮落,所以慧成就之後再修福,這是很聰明的做法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52集) 1984/12

  

  為什麼要修福?沒有福報,不能度眾生。成了佛、成了菩薩,如果這個相貌不好看,很醜陋,人家一見就討厭,你再好的佛法說給他,他不聽,他跑掉了,不願意親近你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52集) 1984/12

  

  所以釋迦牟尼佛,這是世間最好、最圓滿的相貌。我們在《楞嚴經》上看到阿難尊者出家,佛問他:你為什麼出家?他看到佛的相貌太好了,這樣出家的。我們中國古人所講:秀色可餐。看到那個相貌太美,自自然然就跟他去了。所以相貌是攝受眾生的一種手段,人總是願意跟福德很大的人走。佛也得要迎合世間人的心理,如果為他自己,大可不必,百劫修福是為度眾生的方便。修福、修慧有先後次第,這個我們一定要明瞭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52集) 1984/12

  

  福慧雙修,這才能圓成佛道。我們受三皈依的時候,皈依佛,二足尊。換句話說,二足尊就是佛。足是滿足、圓滿的意思,沒有一絲毫欠缺。二是兩種圓滿,一個是智慧圓滿,一個是福報圓滿。所以修行,福慧要雙修,不能夠修慧不修福、修福不修慧,統統錯了。如果是修福不修慧,果報決定在六道,不能夠出離三界。修慧不修福可以出三界,能證小果,小乘的阿羅漢、辟支佛、權教菩薩,能證果。證了果,怎麼樣?沒有福報。

 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3集) 1995/5 

  

  經上有比喻:「修慧不修福,羅漢托空缽」。阿羅漢到外面去托缽,沒有人供養他,沒有福報!諸位想想看,沒有福報不能度眾生,雖然你有智慧,但是跟人家沒有緣分。不跟人結法緣,沒有緣,托缽都托不到,不供養,你還能夠跟人說法?誰聽你的?沒人聽你的。由此可知,你成佛的目的想普度眾生,那你不修福,你怎麼能度眾生?所以學佛的人,一定要懂得福慧雙修。

 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3集) 1995/5 

  

  福慧雙修當中,慧重於福。你知道這個道理,你才曉得離一切相是主,是第一重要。修一切善是輔助,也非常重要。離相從哪裡離?就在修一切善裡頭離,不修一切善那你離什麼?你也沒得離了。一定要懂得離相修善,這才是福慧雙修。

 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3集) 1995/5 

  

  學佛最忌諱的是修福不修慧,佛門這樣的弟子很多。喜歡修福、喜歡福報、喜歡享福,不要智慧,這是痴福。這個福報到哪裡去享?你要知道,因為他愚痴,愚痴變畜生,畜生道裡面去享了。

 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3集) 1995/5 

  

  所以佛在經上說:「修福不修慧,大象掛瓔珞」。痴福,他到畜生道中去投胎,投到大象,那象是國王坐騎的。國王從前出門沒有汽車,都是馬、象。國王乘的象,都是金銀、琉璃、七寶掛滿身,那是他的福報,他就享那個福去了。現在國王出門不騎象,坐車了。但是現在享福的畜生很多,我們看到外國那些寵物,你要是修福不修慧,來生都被那些外國人當寵物去了。很重要、很重要,一定要懂得福慧雙修。

 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3集) 1995/5 

  

  福慧從哪裡修?念念為眾生,事事為眾生,就是修福;為一切眾生而不著眾生相,那就是修慧。所以修福跟修慧是一樁事情,不是兩樁事情。只要離開分別執著,那就是慧。如果修積一切善事,積功累德著相,著相就是福報,不著相是福慧雙修。並不是說,修慧的人就不修福了;不修福,慧也落空了,那個是錯誤。

  早餐開示 1999/5/18

  

  所以菩薩聰明,菩薩修的是中道,中道就是福慧雙修。福慧是兩邊,中道是兩邊兼而有之,而不偏在一邊。我們要懂得這個話的真實義,盡一切力量認真努力去修福,為社會造福,為眾生造福。修積一切福德不著相;換句話說,用清淨心修,用平等心修,用真誠心修,那就是福慧雙修。生活當中是福慧雙修,工作裡面也是福慧雙修,處事待人接物,無一不是福慧雙修。

  早餐開示 1999/5/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