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
  各位同學,大家好!前面講到:

  德累功。】

  在《彙編》解釋裡面,引用了《了凡四訓》裡面「積善」的一段話。這一大段,過去雖然講過很多遍,還是要常常講。為什麼?雖然講過,我們沒有做到。為什麼做不到?我們要多想一想,要把做不到的原因找出來,把做不到的原因消除掉,我們才有救。否則的話,眼看著我們前途一片黑暗,就要走向三途,走向地獄。這一些都是事實,而我們往往把它疏忽掉了,我們沒有走菩提道,我們是走三惡道,所以這一番開示就非常重要了。節錄的文很長,我們只採取辨別善惡的幾條,跟大家再一次的來研究。

  《了凡四訓》裡面講「善有真有假,有端有曲」,端就是端正的行為,曲就是不端正的行為;「有陰有陽」,陽是你行善大家都知道,受社會大眾的讚歎,陰是你做的善事沒有人知道,天地鬼神對你的報答非常豐厚;「有是有非,有偏有正,有半有滿,有大有小,有難有易」。他說了這麼多,幫助我們辨別。

  「善惡」兩個字看起來好像很容易,實際上很難辨別,所感得的果報,吉凶禍福非常微妙,前面我們讀過,正是天網恢恢,疏而不漏。一個人一生、生生世世就是一個因果報應,一個家庭、一個團體、一個社會、一個國家,今天我們講到這個地球、這個世界,諸位細細去思惟觀察,又何嘗不是因緣果報?所以佛家用「因果」兩個字,概括了世出世間一切法。不但世間法是因緣果報,出世間法也不例外,經論裡面常講「佛法因緣生」,透徹因緣果報的道理與事實真相,這個人就是佛,就是菩薩。對於這個事實真相,迷而不覺,這個人就叫凡夫。

  了凡先生就他自己一生修學的心得,寫了這十條提供我們做參考,我們必須要細讀深思,奠定學佛做人的根基,善莫大焉。他有幾句話說得很好,「為善而不窮理,則自謂行持,豈知造業,枉費苦心,無益也」,這幾句話說得好,這是真實的教誨,是他自己一生真實的心得。你想斷惡修善,你對於斷惡修善的道理不夠透徹,不能明瞭,往往自己以為是做了好事,其實是造業。這種現象,古今中外時時可以見到。尤其是近代,近代人不讀古書,我們要曉得,古書上的記載是歷史的經驗,幾千年代代相傳的經驗,它的差誤不大,可信度很高。如果我們憑藉自己一生的經驗(你一生也不過是幾十年的經驗而已,比起人家幾千年的經驗,差遠了),往往自以為是,自以為善,造作感召來的災禍,自己不承認,「這是天然災害」,一下就把這個責任推出去,好像與自己不相干,以為自己是個大善人,不知道自己在造孽。

  我在講席當中也常說,世間吉凶禍福誰造的?覺悟的人曉得是自己造的,迷惑的人把這個責任推給別人,與我不相干。覺悟的人知道是自己造的,自己沒有做好,自己疏忽了。尤其是在今天,我們自己的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不足為世人做好榜樣,這就是自己造孽,我們做得不夠好。諸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,也是這麼感嘆,自己做得還不夠好,不能感化世人;佛菩薩將責任歸自己,成就自己的大德。

  為什麼佛菩薩不能度世人?佛家常講末法時期「法弱魔強」,魔也做種種示現。魔以種種誘惑,世間人煩惱業習深重,迷惑顛倒,認假不認真,魔投其所好。魔教人什麼?教人貪瞋痴,教人自私自利。佛的教法恰好跟這個相反,世間人難接受,這是我們現前的事實真相。佛家也常說「佛不度無緣之人」,眾生不能回頭,佛沒有能力幫助他;真正肯回頭,佛才能幫助他。不肯回頭,佛還是做種種示現,依舊是苦心的啟發,希望他回頭。這是佛家的大慈大悲,所謂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。

  他在「真、假」裡面,舉了一個例子。過去有些念書人去看中峰和尚,中峰和尚是元朝人,以前讀書人多多少少都會涉獵佛家的經典。他們向中峰禪師請教,佛家講「善惡」、講「善惡報應,如影隨形」。現在看到有人行善,可是家道很衰;而有人作惡,家業非常興旺。看到這些現象,可見佛家講善惡報應,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中峰禪師回答的幾句話很好,他說:「凡夫,你的情識沒有斷乾淨,煩惱習氣都還在,智慧沒開,道眼未開,把善當作惡,把惡當作善,這種顛倒是非,往往有之。而自己不知道反省,不曉得回頭,反而怨天尤人,說老天爺不公平,沒有報應,這個錯了。」中峰禪師這個說法正確。

  「善惡」兩個字,好像我們大家都認識,其實不認識。幾個人真正懂得善惡?真正懂得善惡的人才會斷惡修善。今天他沒有辦法做到斷惡修善,實在是對這兩個字不認識。這兩個字的意思深廣無際,你能懂得多少?於是這些學生們就問中峰禪師:「你的看法,什麼是善?什麼是惡?」

  中峰禪師就問他:「打人罵人是惡,讚歎人、禮敬人是善,你說對不對?」

  他們都點頭,說:「是,對。」

  中峰禪師講:「錯了,你只是看在相上,現相上,你沒有仔細觀察。如果這個人是真心愛護他,打他罵他是叫他回頭,那打他罵他是善。讚歎他、禮敬他,如果是巴結他,有求於他,賄賂他,那是惡,不是善。單單從外表形式上你看不出來,你要深一層的去觀察,你才知道什麼是善,什麼是惡。」

  讀書人再問:「貪財、妄取這是惡,廉潔、有操守這是善。」這是從表面上看。

  中峰禪師搖頭,說:「未必然也。」

  善惡有個標準,不算是很高的標準,是個普通的標準。我們要曉得,凡是有益於人,有益於社會,有益於眾生,就叫善。只要是有益的,打他罵他也是善;凡是有益於自己的,就是惡。巴結人,諂媚人,那一種禮敬是惡。為什麼?求自己的名聞利養,是為私,不是為公。

  世間人往往只看表面,沒有看到用心。世出世間聖賢都教給我們怎樣用心,如何能存好心;這個心是利益眾生,利益社會,利益別人。念念要存這種心,你的行就善了;如果念念為自己,這個心就是惡,自私自利。自私自利,做種種好事還是惡,諺語所謂「沽名釣譽」,不是真善;死了之後還是要入三途,人天都沒分。

  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知,人天要是沒有分的話,諸位想想,你還能生極樂世界嗎?生西方極樂世界要大善,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,那個地方是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」。我們只要心真意誠,放心大膽做去,不要有顧忌,不要怕「我好心做這樁事情,那個錢被別人亂用了」,事情沒做成功,那是他的事情,那不是我的事情,各人有各人的果報。

  前一個時期,我從澳洲回來,李會長告訴我,福建有一個寺廟,一個和尚為了貪財,知道老和尚身上有錢,把老和尚殺了,盜取老和尚人民幣三十萬,逃到北方去了;可是沒有多久,這個人被抓回來了,當然是死刑。這個寺廟這些錢財是我們這邊談禪老法師布施的,是給他建寺用的。談禪法師知道這個事情,點頭,罪有應得,各人是各人的果報。談禪法師發心建寺,純善,沒有一點惡意惡心;你們見財起意,殺人竊盜,那是你們的罪行,決定不是談禪法師有意陷害人。這裡頭一些善惡果報,我們要清楚。何況談禪法師送這些錢的時候,就講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「我布施給你是我的因果,你們自己的造作,將來所受的果報是你們的因果」。這個話講得這麼清楚、講得這麼明白,各人有各人的因果報應,誰也代替不了誰。

  所以念念為利益眾生,這個心是善心、是好心,決定沒有私欲在其中,決不求報答,這是真善。而且行善沒有條件,無條件是真善,有條件是假善,不是真善。今天我們看到許許多多人做一點好事都附帶很多條件,所以果報不好。凡是無條件的布施,無條件的供養,自己心地清淨,無為而為,果報厚,福報大。這些理,佛經裡面講得多,儒家、道家講得也不少;這些事,古今中外,如果我們冷靜一點、客觀一點,在現實環境裡面,你就看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

  真正要想行善,要在心地上做功夫,《無量壽經》的經題好,「清淨、平等、覺」,起心動念與這五個字相應,言語造作與這五個字相應,是真善。如果與這五個字相違背,善就不真、就不純。如何能與這五個字相應?這是我們要明瞭的、要學習的,不僅是在菩提道上奠定了根基,在做人的道理上,這也是根本。

  所以這兩個字,我們不能不多用一點時間來討論。我們依了凡居士這個綱領,做一番研究的功夫,以這個為基礎,再推而廣之,斷惡修善,積德累功,可能會收到一點效果。要不細參深究,恐怕我們把「善惡」兩個字搞顛倒了,造一身的罪業,自己還以為在修善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