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
用戒定慧對治貪瞋痴-第1299集

 

  法語:

  貪瞋痴為三毒煩惱,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、行為都是這三個根生的。要用戒定慧三個方法來對付它,用戒對付貪,用定對付慢,用智慧對付痴。經典分類怎麼分?三藏叫經律論,經是定學,戒是律藏,論藏是慧。經、論對付我們錯誤的思想見解,戒律對於我們的言論、行為,這是三學。

  

  節錄:

  佛跟我們說貪心變餓鬼,試問問:你有沒有貪心?貪心斷了,鬼道就斷了,瞋恚是地獄,愚痴是畜生。佛講貪瞋痴是三毒煩惱,隨順三毒煩惱將來的果報在餓鬼、地獄、畜生,在這三道。所以佛在經教裡面把這個事情說得特別多,特別詳細,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要斷貪瞋痴,斷貪瞋痴你不會墮三惡道,佛教導我們的用意就在此地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99集) 2000/9

  

  我們一般在一生當中學佛,小悟都達不到,這是真的。為什麼?見思煩惱斷了這才是小悟,這就不是容易事情。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,見思煩惱是執著,你還有執著嗎?執著裡頭第一個我執,下面三個是貪瞋痴,我愛,你能沒有嗎?我慢、我痴肯定有的,與生俱來的,所以在佛法叫俱生煩惱。佛也把這個稱之為叫三毒煩惱,為什麼?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、不善的行為都是這三個根生的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74集) 2010/7

  

  佛教給我們,要用三個方法來對付它,這三個方法是什麼?戒定慧。用戒來對付貪,就是我愛;用定來對付我慢,慢是瞋恚;用智慧來對付我痴。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不離戒定慧,留下來這麼多經典,祖師大德給它分類,就是用戒定慧分的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74集) 2010/7

  

  但是佛每一次講經、講開示,不論時間長短,哪怕講一個小時,裡面都包括戒定慧。經典分類怎麼分法?就看這三條哪一條說得比較多,就歸哪一類。所以我們這個三藏叫經律論,經就是定學,定講得多,三昧講得多;戒就是律藏,大概是在規矩方面講得多;論藏是慧,叫三藏經典。經、論對付我們錯誤的思想見解,戒律對於我們的言論、行為,這是三學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74集) 2010/7

  

  我勸同修們讀經,讀經是圓融之行,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。戒定慧三學有什麼用處?它是對治三毒煩惱的。戒是對治貪,定是對治瞋恨,慧是對治愚痴,讀經就是戒定慧一次完成。換句話說,它的目的就是在斷貪瞋痴三毒煩惱。不必去講那些戒條、戒律。念經就是持戒,這叫道共戒、定共戒。

 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(第78集) 1989/1

  

  戒律的精神是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。佛給我們講戒律講得再多,乃至於包括世間所有一切法律、典章、制度、道德觀念、風俗習慣,也出不了這兩句範圍。我們恭恭敬敬在這裡讀經,心地裡頭沒有一個妄念,這諸惡就不作。經典,是諸佛從真如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言語,確確實實是止於至善,沒有比這個更善的。念經就是眾善奉行,戒律統統具足,不要再給自己去找麻煩。

 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(第78集) 1989/1

  

  修行,說老實話是愈簡單愈好,這是戒具足。專心念一部經,這就是修定。我根本不想涉及第二部經,我就念一部。諸位要知道,為自己修行要專。你要講經說法,講給別人聽,要博學多聞。為什麼?你要應付很多人,應付這些奇奇怪怪的思想,他提出問題,你要能幫助他解答,那你知道少了,是不夠用的,應付不了的。

 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(第78集) 1989/1

  

  為自己,一部經就夠了,決定得度,決定成就。成就之快速,成功之高,說老實話,絕對不是那個弘法利生的人能夠跟你相比的,這是真的。所以弘法利生那些人值得敬佩,為什麼?捨己為人,他真是犧牲自己,所以這是菩薩。

 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(第78集) 1989/1

  

  我們應該怎麼個修法?這個世間是假的,一場空,要真正覺悟,要認真的修學。念經念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裡頭不雜妄想、不雜妄念,慧。所以讀經是修什麼?讀經是修戒定慧。讀經不能研究,看看這段經文什麼意思?這一句怎麼講?戒定慧三學都沒有了。你拿著經本胡思亂想,這就是功德利益統統沒有,頂多學一點世智辯聰而已。那什麼時候心真正清淨?到功夫可以伏住煩惱的時候,可以不必念經,一句佛號就行了。

 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(第78集) 1989/1

  

  現在為什麼一句佛號不行?因為佛號時間太短,妄想容易摻雜在裡面。念佛的祕訣是不懷疑、不間斷、不夾雜。念經,如果有個妄念,你很容易覺察到,因為有個妄念起來,經文就念錯了,妄念很容易把它檢查出來,念佛號,妄念起來是不容易把它抓出來,就這麼個道理。到妄想沒有的時候,這個時候你不念經,念佛號行,那真是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。

 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(第78集) 1989/1

  

  我們學佛,學淨土,我寫了十個教學為先,末後兩句,「諸佛剎土,教學為先;極樂世界,教學為先」。人往生到極樂世界,業怎麼消掉的?阿彌陀佛教學教你的,他的教學沒中斷。你念頭才動,他就知道了,他會提醒你趕快轉念頭,轉到阿彌陀佛,問題立刻解決了。沒有別的問題,天下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。所以教育比什麼都重要,但是教育一定要求智慧,求知識不行,知識解決不了問題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257集) 2013/4

  

  中國這些古聖先賢,大乘教裡諸佛菩薩,他們完全是智慧,從一開始學習就是戒定慧三學,用戒對付貪婪,用定對付瞋恚,用智慧對付愚痴。你看三種病,它有三種藥,這才是最高明的治療方法,從根下手,其他枝枝葉葉自然就枯萎了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257集) 2013/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