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
清淨平等覺是因,大乘莊嚴無量壽是果-第1298集

 

  法語:

  放下執著,就得清淨心,證阿羅漢。再進一步,於一切諸法不分別,就得平等,平等是菩薩。最後能夠把妄想放下,就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就是覺,成佛了。修因證果,所以淨土宗修什麼?修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正覺心。求什麼?求智慧(大乘是智慧)、求性德(無量壽是性德)、求相好(相好是莊嚴)。

  

  節錄:

  佛在《華嚴經》上告訴我們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這題裡面如來智慧德相就有了,「大乘」是如來智慧,「無量壽」是如來的德,壽命是第一德,「莊嚴」是相好,這就全給你說出來。我們學佛希望得到什麼?就得到「大乘無量壽莊嚴」,這就是極樂世界的果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73集) 2010/7

  

  下面這五個字是因行,是修因,修什麼才能證果?修「清淨平等覺」。清淨是戒,持戒能幫助你得清淨心,平等是定,覺是慧,你看戒定慧三學。說三寶,僧是清淨,六根清淨一塵不染,這出家人;法是平等,你看佛說的諸法平等,無有高下;佛是覺,三寶具足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73集) 2010/7

  

  佛叫我們修行怎麼樣證果?先放下,我們用《華嚴經》的話來說放下執著,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,你就得清淨心,證阿羅漢。再進一步,於一切諸法不分別,分別心放下,你就得正等正覺,換句話說,你得平等,平等是菩薩。最後能夠把妄想放下,妄想是什麼?起心動念,不起心不動念就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成佛了,證得無上正等正覺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73集) 2010/7

  

  你看修因證果,淨宗裡面完全顯示在這個題目上。所以人家要問我們,你們淨土宗修什麼?修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正覺心。淨宗求什麼?求智慧、求性德(無量壽是性德)、求相好(相好是莊嚴)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這部經講什麼?就講這個,全經的內容在題目裡面統統顯示出來了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73集) 2010/7

  

  理體是自性,我們這部經上,經題後半段就是講的這個,「清淨平等覺」,與清淨平等覺相應的善,違背的就是惡,清淨平等覺是因,大乘莊嚴無量壽是果。所以清淨平等覺,到西方極樂世界,你就證得大乘無量壽莊嚴,大乘是智慧,圓滿的智慧,無量壽是圓滿的福報,莊嚴,無量的妙好,極樂世界。

 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160集) 2015/1

  

  清淨平等覺是因,我們修淨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淨心現前,得小受用,平等心現前得大受用。清淨心現前,生凡聖同居土;平等心現前,生方便有餘土;覺而不迷,生實報莊嚴土,不一樣。這是說我們自己修行,憑著自己的功夫往生到極樂世界。清淨難,不容易得到,眼見色,無論你是喜歡還是討厭,都被染污了,就不清淨。從染污變成執著,那就更嚴重了,你把這個都當真的,不知道這些都是假相。

 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203集) 2015/6

  

  菩薩怎麼樣?菩薩看得很清楚、聽得很明白,不放在心上。內不生煩惱,外不受影響,這叫真修。內外統統是一句佛號,看什麼,阿彌陀佛,聽什麼,也是阿彌陀佛,喜歡的,阿彌陀佛,討厭的,也是阿彌陀佛,在這一句阿彌陀佛擺平了。念念都是阿彌陀佛,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,一切事也是阿彌陀佛,一切萬法統統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全包了。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,他一生念佛九十二年,九十二年就是這麼念得來的,不能不知道。

 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299集) 2016/1

  

  一句佛號刻骨銘心,它能幫助你身心健康,能幫助你法喜充滿,心情愉快,能幫助你化解災難,不迷信。清淨平等覺是因,智慧、健康長壽、生活美滿是福報。

 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120集) 2014/10

  

  我們一般念佛人,為什麼不能往生?清淨平等覺沒有現前。但是這個法門,於這個還不是最重要的,最重要的是什麼?信願行。平等覺是我們修行功夫,信願行是往生的條件。如果你要念到清淨平等覺,那就太好了,你不但往生,你往生品位很高,那個很難,不是一般人一生當中能得到的。

 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203集) 2015/6

  

  可是信願行不難,信願行完全從事相上說的。我真相信有極樂世界,我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,憑什麼?憑佛不妄語,佛不騙人。你要真正相信,絲毫懷疑都沒有。佛、聖人君子哪有欺騙人的道理,信心從這裡產生的,堅定不疑,決定沒有懷疑。從信心生起願心,願心是什麼?我願生淨土,我聽到這個經文上介紹西方極樂世界,這樣的美好,這樣的殊勝,我真想往生,這是願。能不能往生,在信願之有無。

 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203集) 2015/6

  

  你的心不清淨不平等沒關係,你真信真願,下面就是念佛,一向專念阿彌陀佛,這是世尊在經上教給我們的,「真信切願,一向專念」,八個字。蕅益大師說成四個字,愈簡單愈好,「信、願、持名」。持名就是念佛,這句佛號不要間斷,把它保持住,念念相續,一念接著一念,念念都是阿彌陀佛,就決定得生。

 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203集) 2015/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