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要歷事鍊心-第1293集
法語:
「歷事鍛心」,鍛是鍛鍊,在世緣上、在境界上鍊清淨心,鍊一個覺悟的心,覺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淨而不染,這叫真修行。不能怕事,沒有事的磨鍊,怎麼知道放下沒有?事相面前,看心裡面有沒有分別執著,如果還有分別執著,沒放下;心裡果然離開一切分別執著,那是真放下、真清淨了。
節錄:
「歷事鍛心」,鍛是鍛鍊,在世緣上、在境界上,鍊什麼心?鍊清淨心,鍊一個覺悟的心,覺而不迷,正而不邪,淨而不染,佛法修學覺、正、淨。
金剛經研習報告(第4集) 1995/8
在生活當中去勘驗自己的功夫,勘驗自己的境界。驗什麼?驗覺正淨。我有沒有迷惑,還有沒有邪知邪見,還有沒有污染?從這個地方去勘驗,這叫真修行。歷事鍊心,不能怕事,沒有事的磨鍊,你的心怎麼會清淨!清淨心,就要在事相上去鍊;換句話說,我們講放下,事不在現前你怎麼知道放下沒有?事相就在面前,看你心裡面有沒有執著,有沒有分別,如果心裡面還有分別、還有執著,沒放下;心裡果然離開一切分別、執著,那你是真放下了、真清淨了。修行要歷事鍊心。
金剛經的智言慧語(第80集) 1995/5
所以我們遇到別人來毀謗、侮辱、陷害,要感恩這些人,不能有一絲毫怨恨,他來考我,我知道我程度提升了。如果還有一點沒放下,那不行,還要重新來經過考試。一次考試就及格,你就不會有第二次,可是你境界不斷向上提升,就參加不斷的考試,你在菩提道這個路上不是一帆風順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59集) 2010/6
如果真正修忍辱,是一帆風順通過,好事,不是壞事,問題就是你用什麼眼光去看,你用覺悟的人眼光去看就是好事。仁者無敵,仁者是菩薩,菩薩對一切眾生沒有一個是敵對的,菩薩眼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,就對了。佛菩薩來考試我的,他表演的做種種惡事、造種種罪業,也是給你看的,看你能不能忍受?看你是不是能看得慣?你還看不慣,你還不行,功夫差遠了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59集) 2010/6
這社會是個大舞台,每個人都在考你,每個人都在測驗你。所以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歷事鍊心。五十三參是我們現實的社會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,有善的、有惡的,都讓你看,關關通過,以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恭敬心看待,都是諸佛如來的示現。所以一生圓滿成就,就這個道理。我看到人,我這個看不慣、那個看不慣,不是他做錯,是我們自己有問題,他做的是對的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59集) 2010/6
善財童子看那些行惡的人,表演是負面的、反面的,他只沒有讚歎,恭敬、供養、請教樣樣都不缺,他在學習。善的我要跟他學,不善的我看到我也要反省,有則改之,無則嘉勉,統統是善知識。夫子講的「三人行,必有我師」,三人行是自己一個、一個善人、一個惡人,兩個都是我的老師,這成就你自己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59集) 2010/6
善導大師講得好,修行人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,決定做不得假。所以平時理事要交融,理事不二,心清淨,無論見到是順境或者是逆境,心都是平的。我們今天看到順境生歡喜心,看到逆境心裡就不高興,這不行,這差遠了,一點功夫都沒有。在逆境裡面不生煩惱,順境裡面不生歡喜心,要保持心的清淨平等,這叫功夫,這叫做修行,從這個地方才能做到理事雙融。
金剛經講義節要(第9集) 1995/6
「對境隨緣」,那個日子過得很自在,一切隨緣而不攀緣。「勤習勘驗」,習是什麼?練習,常常測驗自己的境界,就在生活當中。我們在生活裡面還有沒有貪瞋痴慢的念頭?見到這境界當中我們心還會不會動?就在這個地方去修行,這個地方去做功夫。
金剛經講義節要(第9集) 1995/6
我們念佛人如果遇到這個境界,阿彌陀佛,把這個心壓平。所有一切念頭興起都一句阿彌陀佛把它融化,用這句佛號恢復到清淨、恢復到平等,這叫念佛人。不是佛號儘管念,貪瞋痴慢照起,那不行,那就是古人講的「喊破喉嚨也枉然」,那個不是修行。「歷事鍛心」,鍛是鍛鍊,在一切事當中,事緣,就是人事環境、物質環境,無論順境逆境、好人壞人,在這裡面鍛鍊,鍊清淨心、鍊平等心,還要鍊覺心,不能說好壞不分、善惡不辨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而不起心、不動念,這才叫正覺。
金剛經講義節要(第9集) 1995/6
「動靜一如,無往不是」,動的時候是你有作為,靜的時候是你在休息,都是在一個清淨心的境界之中,這一如。換句話說,靜的時候不妨礙動,動的時候也不妨礙靜。在日常生活當中,生活起居,你一切工作,乃至於迎賓接客,處事待人接物,沒有一樣不是,都是動靜一如,理事雙融,觀融二諦,全都在生活當中。離開生活沒有佛法,佛法就在生活當中,佛法原來就是生活。佛法是佛菩薩的生活,你能夠過佛菩薩的生活,你不是佛菩薩誰是佛菩薩?這就超凡入聖。
金剛經講義節要(第9集) 1995/6
我們回過頭來看來佛寺的老和尚,海賢老和尚他種地,跟惠能大師很類似,每天幹這個粗活,那是什麼?修禪定。用的功是一句佛號,這一句佛號是上上禪,知道的人不多,有些人知道不肯幹。一切時、一切處、一切境緣當中,把心定在阿彌陀佛佛號上。能大師是把心定在不起心不動念上,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,因為只有定在不起心不動念,叫歷事鍊心,沒有離開事,從事上見到性,性是離一切相,即一切法。老和尚這個成就高,往生極樂世界上上品往生,上上品是生實報莊嚴土,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。
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12集) 2014/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