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順自然法則-第1284集
法語:
道德,什麼叫道?大自然的法則,大自然的運作是道。人要隨順自然法則,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,這是大自然的運作,隨順大自然是道;違背大自然,一定就有災難。五倫是自然,父子有親、夫婦有別、君臣有義、長幼有序、朋友有信,沒有一樣不是自然的。
節錄:
什麼叫道?大自然的法則,大自然的運作那是道。人要隨順自然法則,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,這是大自然的運作,隨順大自然是道;違背大自然,一定就有災難。
儒家文化與和諧社會建設 2007/10
五倫是道,五常是德,這是我們常常講的道德。完全是自然的法則,這是道,不是人為的,純粹是自然的。五倫是自然的,夫婦是自然的結合,父子是自然的,兄弟、君臣、領導跟被領導、朋友,這五種關係是自然的,不是哪個人的意思加在裡面的!完全順乎自然,這是道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818集) 2002/8
今天「道」沒有了,道沒有就是反自然,不順乎自然了。為什麼?加自己的意思在裡頭,把自然破壞了。所以今天這個時代,如古人所說:「父不父,子不子;君不君,臣不臣」,父親不像做父親的,兒子不像做兒子的,喪失了自然的關係。隨著自己妄想分別執著任意所為,把自然的法則破壞了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818集) 2002/8
「德」也是順乎自然,但是它是局部的,它是由一個時代(這個時代是個大時代)、一個地區(這個地區也是個大地區),像佛經上講的娑婆世界。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,他老人家的法運一萬二千年,適合這麼大的一個地區、適合這麼長的一個時段,你能夠順應,這是德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818集) 2002/8
父慈子孝,君仁臣忠,夫義婦聽,五倫十義!這十義是道德的根本,落實在生活當中,落實在彼此交往之中。人與人之間的交往,五種常道: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,儒家稱之為五常,佛家稱之為五戒。不殺生是仁,不偷盜是義,不邪淫是禮,不妄語是信,不飲酒是智,儒家的五常跟佛家的五戒是一不是二。聖人所見的,古人所說大略相同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818集) 2002/8
和平安定真正基礎是什麼?是道德。譬如一棵大樹,這棵大樹我們從來沒有干涉它,我們只灌溉它,只給它施肥,照顧它完全自然的長成大樹,這是道;如果我們要是修剪它,把它的枝條改變,那就違背自然的法則,它也能長,它長得很痛苦,它不能任意的伸展。所以從這個比喻,諸位細細的去觀察,樹木花草你要是經過修剪,它就不自然,也很好看,那是什麼?那是幾何圖案,破壞了自然生態,這是人為的限制它自由生長,這是錯誤的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228集) 2004/1
所以現在人自以為聰明,限制這些自然環境,干涉自然環境,說得不好聽是破壞地球自然生態平衡,這事情麻煩了。於是自然環境就給你報復,這報復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天然災害。天然災害從哪來的?人為的,不是天然的,天然怎麼會有災害?天然決定沒有災害,天然決定是美滿的,我們人的心行不善破壞自然環境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228集) 2004/1
我們人的身體,這是宇宙,小宇宙,我們沒有加意去破壞它,它是健康的,它是美好的。可是你要是不懂這個道理,你任意破壞自然環境,暴飲暴食,古人講病從口入,常常要去看醫生。你們看我的生活習慣,我從來不吃零食。你看我三餐飯吃得很少,不吃零食就不生病;喜歡吃零食,那你們就吃出病來了。為什麼?破壞你自然生態平衡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228集) 2004/1
你要曉得你的內臟,五臟六腑,你不知道愛護,你常常吃東西它要工作;你能夠少吃,它得到休息,它才能恢復它自己的能力。常常一天到晚吃東西,你不讓它休息,它好辛苦;換句話說,你虐待它。虐待你自己的心肝脾肺,它不舒服你就害病了,它的功能降低了,你的麻煩就來了。所以你要順其自然,要保持什麼?不飢決定不吃東西,感覺到飢餓,需要補充一點東西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228集) 2004/1
你懂得如何愛惜你這個身體,保護你身體各個器官功能,好好的保護它,照顧它,要讓它有足夠時間休息,它恢復它工作能力。然後你才曉得我們居住這個地球,這個大自然的環境,你要懂得怎樣照顧它,這是什麼?這叫德。順乎自然原則這是德,知道大自然那是道,道叫你要明瞭,要明道,要行德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228集) 2004/1
所以我常講宇宙本來是和睦相處,本來是平等對待。像我們這個身體,心肝脾肺各個器官,外面的眼耳鼻舌,都是彼此互相照顧,彼此互助合作,從來沒有矛盾過,從來沒有爭執過,這人身體健康。如果它要發生矛盾,它要產生對立,你不是馬上生病?嚴重就要命,決不是某個器官贏了,某個器官輸了,共存共榮,要懂這道理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228集) 2004/1
小宇宙如是,大宇宙亦復如是。所以,凡是在地球上生長的,絕對不是沒有意義的,絕對沒有說這是不需要的。像我們身上所有的器官,所有的細胞,絕對不能少一個,也絕對不能說多長一個,多長是累贅,那是病,少一個也是病,它恰到好處。你生病了,現在西醫是外科手術,哪個地方有了問題,割除。這不是治病,這與自然法則相違背。你割除,你永遠缺少這部分,缺少這部分你就是不健康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228集) 2004/1
東方人觀念是如何讓你這個器官功能恢復,恢復正常,這才是符合於道德;這切除是不道德的事情,這是破壞生態平衡。這裡面的道理很深。這是聖人教給我們的,養生之道在養心。這跟佛法裡頭講的完全相應,佛給我們講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所以你養心,心清淨,身口造作不違背道德,你這個人百病不生,健康長壽,為什麼?隨順道德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228集) 2004/1
你看父母生育子女,在他兩歲之前,非常明顯的看到父子有親。到長大了,不聽話了,不孝順了,那是被污染。他的天性是父子有親,如果能夠保持,永遠保持父子當中的親愛,那就叫做行之於道德。
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2004/2
君臣有義,男女有別,這個別是各有各的任務,各有各的工作,這個意思很深很深。男女各人有各人的義務,不可以爭。現在很多婦女,到社會上去跟男人爭。她能爭到,但是後代沒有了。婦女最大的責任是要培養下一代,下一代有沒有聖賢,就在婦女她能不能隨順自然法則。
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2004/2
印光大師對於婦女推崇備至,他說世間會不會有太平,這個世間有沒有聖賢人出現,這都是婦女的責任。婦女要是不守婦道的話,世間沒有賢人,社會一定動亂,災害一定很多。所以,婦女之權大的不得了,她把自己原本工作捨棄了,跟男人去爭,這個毫無意義,把整個世界都毀掉了。這個認知,沒有聖賢人來講解,我們就都不知道。所以,現在講男女平等,本來是平等的,現在一搞平等就不平等了,這是我們不能夠不知道的。
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2004/2
現在這個世間有些真正有學問、有道德的人,教人隨順自然,比什麼都快樂。你的心裡頭沒有憂慮、沒有牽掛、沒有煩惱,多自在。這對我們,特別是念佛法門,心淨則佛土淨,取西方淨土必要的條件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630集) 2006/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