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
嫉妒是修行的大障礙-第1268集

 

  法語:

  看到別人有比我好的地方,我還有沒有嫉妒?如果心裡還有一念嫉妒,要警覺,這是自己業障現前,這一念不但是修行的大障礙,更是我們前程的障礙。喜是破嫉妒心,看到別人好,自己歡喜,自己吃苦不怕,不要叫眾生吃苦頭,希望眾生能夠離苦得樂。

  

  節錄:

  真實的功夫,最要緊的就是心清淨,要想心清淨,必須把分別執著、是非人我捨掉,心裡面還有這些東西,這是障礙,不但是障礙,你看《了凡四訓》裡面講的,罪障!我們試問一問,我們今天看這個社會,別人有比我好的地方,我還有沒有嫉妒?如果心裡還有一念嫉妒心,要警覺,這是自己業障現前,這一念就是我們修行的大障礙。不但是修行的大障礙,是我們前程的障礙。在世間人講我們修福修慧,是改造命運的障礙;連世俗命運都產生了障礙,何況修出世間法?

  無量壽經(一次宣講)(第89集) 1987

  

  六道凡夫,說實在話,嫉妒心很重,看到別人有好處,自己心裡就很難過。喜是破嫉妒心,看到別人好,自己歡喜,自己吃苦不怕,不要叫眾生吃苦頭,希望眾生能夠離苦得樂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54集) 1984/12

  

  凡夫業障、習氣很深,看不得人家一點好處,別人做了一點好事,得了一點好處,嫉妒心就生起來,瞋恚心就生起來。甚至於想盡方法去阻擾他、去障礙他、去破壞他,這個罪業就造重了。如果這個人的善行,善心、善行是利益社會的,利益一切眾生的,你要把他破壞了,阿鼻地獄的罪業!佛在此地教導我們,見到別人家好的事情要生歡喜心,別人的好處就是自己的好處,別人的功德就是自己的功德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(第29集) 1996/4

  

  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體,這是如來清淨法身,也是自己的清淨法身。自他不二,生佛不二,怎麼能障礙別人的善心善行?所以遇到了,一定要知道隨喜。還得要盡心盡力去協助他,成人之美。實在自己沒有力量幫助,生歡喜心,歡喜讚歎,為他宣揚,這才叫隨喜。隨喜功德,那個人有多大的功德,你就得多大功德。所以諸佛的功德不可思議,他功德從哪來的?從隨喜來的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(第29集) 1996/4

  

  我們在許多經論當中見到,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隨喜阿彌陀佛,都稱讚阿彌陀佛,像世尊在本經裡為我們介紹的,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,佛中之王,極力讚歎,勸勉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淨土。一切諸佛在一切剎土為一切眾生宣揚這個法門,勸導大家求生淨土,這是隨喜功德。彌陀的功德多大,諸佛如來的功德跟阿彌陀佛一模一樣,一絲毫差別都沒有。所以我們應當明白這個道理,曉得事實真相,見到人家點點滴滴的好處,我們都隨喜、我們都歡喜,如果有幫得上忙的地方,我們一定自動自發的去幫助他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(第29集) 1996/4

  

  惠能大師在獵人隊裡住了十五年,他看這個機緣成熟了,離開獵人隊,到廣州。在廣州光孝寺遇到印宗法師在講經,講《涅槃經》,他坐在末後一排,聽經。剛好就有兩個出家人在爭論,爭什麼?外面旗杆上掛的幡,一個和尚說,風動;那個和尚說,幡動。兩個人爭起來,誰也不服誰。他跑到當中去調解兩個,你看他尊敬、謙虛,稱他仁者,仁者是菩薩,「不是風動,不是幡動,仁者心動」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71集) 2012/12

  

  這兩個人一聽,因為都是深入經教的人,聽到他講出這個話,這不是一般人能說得出口的,感到很驚訝。印宗法師下台之後就問他們,在後面你們講些什麼?就說出來了。印宗一聽,心裡有數,就問他是不是五祖忍和尚傳法的行者?六祖就承認了,沒錯,是的。衣缽拿來我們看看。他把衣缽一展示,真的,這不是假的。你看印宗就給惠能剃度,所以惠能大師的剃度師是印宗法師。印宗法師剃度之後,拜惠能大師為師父,跟他學法。所以印宗是六祖的法子,傳法的弟子,四十三個開悟的有印宗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71集) 2012/12

  

  這講隨喜功德,一點點傲慢心都沒有,歡歡喜喜。因為印宗在當時是嶺南第一大法師,沒有人不尊敬佩服的,今天他拜惠能為老師,那還有什麼話說?惠能的地位一下就抬起來,這是抬舉。印宗的功德跟惠能是一樣大,沒有他,六祖在南方要受人尊敬還要一段時間,他這一抬舉,立刻就上升,別人對他一點懷疑都沒有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71集) 2012/12

  

  這懂得隨喜,沒有嫉妒,沒有障礙,一片真誠、恭敬,所以印宗也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了。如果有絲毫懷疑,有絲毫嫉妒心,這就沒辦法了,一輩子做凡夫僧,哪裡能大徹大悟?怎麼能明心見性?所以你得看看,他用的是什麼心,他有什麼樣的成就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71集) 2012/12

  

  佛佛道同,成了佛,智慧、德相、神通、道力完全相同。只是諸佛如來在因地沒想到,阿彌陀佛想到了。諸佛要不要跟阿彌陀佛跟進,你有我也有,可以,但是他不做。為什麼?他已經不動心,不起心、不動念了,阿彌陀佛已經做了,很好了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370集) 2012/6

  

  那難度的眾生,煩惱重的、業障深的,怎麼辦?統統送到極樂世界去,都交給阿彌陀佛去度去,佛佛道同,不要說到佛的境界,法身菩薩就沒有嫉妒心了,都能夠修隨喜功德。所以彌陀既然做了,好。八萬四千法門不容易修,淨土容易,佛就勸你念佛求生極樂世界,去親近阿彌陀佛,這就全都度了。所以諸佛不用再麻煩了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370集) 2012/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