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
如何布施恩德-第1262集

 

  法語:

  對一切眾生布施恩德,怎麼布施?尊重他、敬愛他、關懷他、照顧他、幫助他,這是恩;把大乘佛法介紹給他、教導他,這是大德。從哪裡做起?從自己心上做起,從自己願上做起,從自己日常生活工作、處世待人,方方面面做起。

  

  節錄:

  我們學阿彌陀佛就得學這四樣東西,「大恩大德,大願大力」,我們能真正發心,就得到阿彌陀佛本願的加持。對待一切眾生布施恩德,怎麼布施?尊重他,這是第一個,敬愛他、關懷他、照顧他、幫助他,這是恩;把大乘佛法介紹給他、教導他,這是大德。阿彌陀佛四十八願,願願都是關懷、照顧一切眾生,全心全力把這樁事情做好。從哪裡做起?從自己心上做起,從自己願上做起,從自己日常生活工作、處世待人,這方方面面做起,這就是度生的大用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35集) 2010/5

  

  自己認真修,然後你讀這個經論你體會就不一樣。你是阿彌陀佛的心,你才能體會到阿彌陀佛這個經的真實義;你不是阿彌陀佛的心,你體會是你自己的妄想,你體會不到真實義,真實義的受用無窮,法喜無量。《論語》開頭第一句,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學是向佛菩薩、向聖賢人學習;學了之後最重要是習,習是落實,落實在心地上,把我們的思惟、心態改正過來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35集) 2010/5

  

  在以前,我們的思惟、心態都是為自私自利,都是追逐名聞利養,錯了。佛菩薩把這些東西放下,他乾乾淨淨,為什麼?自性清淨心裡沒這些東西。自性清淨心裡頭有的,我們要把它發掘出來,發揚光大。十善是自性清淨心裡本來具足的,倫理道德是本來具足的,因果的理論與事實也是本來具足的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35集) 2010/5

  

  真正能落實,那是無比的快樂,這個快樂不是外頭刺激,這個快樂是你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,叫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,你那些憂悲苦惱、妄想執著一掃而空。什麼是掃把?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就是掃把,掃得乾乾淨淨,恢復你的清淨平等覺,恢復你的慈悲心,自然再不怨恨人、再不討厭人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35集) 2010/5

  

  你看到造作罪業的人,你會生憐憫心、同情心,你不會厭惡他。有緣,就是他肯聽,你會教他;他不肯聽,我們念佛迴向給他,這都是盡了力。念佛迴向有用,他不回頭,現在還感覺不到,回頭之後他感覺到了,你是那麼長的時間都在關懷著他。我們的關懷也不需要他知道,這是什麼?這是性德,自性本來如是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35集) 2010/5

  

  子女跟父母一定有這四種緣分才會變成一家人。這四種緣分就是報恩、報怨、討債、還債,沒有這個關係,他不會找到你。世間人不知道,佛知道。佛教弟子,這是在家弟子,小孩到家來了,應該如何應對?一定好好去教他,布施恩德。他來報恩的,恩上加恩;他來報怨的,以恩德來減弱他的怨恨,把它化解,慢慢長大都成了法眷屬,變成一起來學佛,一起念佛將來都往生極樂世界,這些恩怨債務統統都化解。學佛的人懂,不學佛的人不知道。你說佛法對於一個幸福家庭貢獻多大,沒有佛法我們怎麼會知道這些事情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170集) 2012/2

  

  人生在世,對一切眾生要布施恩德,不能害眾生,害眾生將來他要報怨、他要報仇。所以,害眾生是害自己,利益眾生是利益自己。為什麼?用佛法觀點來看,報怨的多,報恩的少。多少做父母的,小孩不好養;做老師的,學生不好教。這個話在六十年前沒聽說過,為什麼這個時候這麼多?那就是這六十年當中,人疏忽了,不知道布施恩德,只知道跟人斤斤計較,那就結了怨,互相欺騙。這就造成今天的世界,這個事情麻煩可大了。

 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225集) 2013/3

  

  今天很多父母告訴我,兒女不孝。我就告訴他,佛經上講的,孝順的兒女是報恩來的,你有沒有布施恩德?你要沒有布施恩德,天天就計算別人,那好了,他就是報仇來的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一生不跟人結冤仇,我們布施恩德,那跟我們往來的,到我們家來做兒女、做後代的都是好人,報恩來的。跟我們一起遇到的朋友、同事、同學,也都是報恩來的,我們這一生會一帆風順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508集) 2012/9

  

  「吃虧是福」,古人說的,真的不是假的。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?當然有因果,可能我過去生中佔他的便宜,現在他佔我的便宜,我吃點虧,還他了,歡歡喜喜。舉一個例子,我錢借給他了,借給他就等於送給他,決定不要想他將來還我,那你就錯了。他還你很好,不還你也歡喜,若無其事,這才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交。只布施恩德不結怨,這個敵對決定沒有,社會的和諧,國家的安定,天下太平,是這個道理造成的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145集) 2010/9

  

  一點小虧都不吃、都不讓人,這個不得了!這個你的家不會和諧,社會動亂,世界危機重重,這麼造成的。佛法教我們這麼做,後頭有大道理在,這是大學問!你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,你自然會落實、會做到,那你的生活就快樂無比。你能做到,你才能幫助別人,你才能教導別人,人家才能相信你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145集) 2010/9

  

  彌陀布施恩德最大的是極樂世界,替我們建立這麼好的一個學習環境,等著我們去。在極樂世界又布施我們,無論是報身佛、應身佛,阿彌陀佛為我們示現,這就是把佛身布施給我們,為我們講經教學,這個恩德多大。無有任何條件,我們也沒有交一分錢的學費,往生的時候他還得化身來迎接。佛對我們所要求的、對我們所希望的,就是發願往生,就這一句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255集) 2012/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