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
不嫌棄惡人-第1259集

 

  法語:

  不可以嫌棄惡人,不可以輕視作惡的人。真正是個修行人,功夫得力的人,看到人作惡,生憐憫心,而不是厭棄、排斥、指責。他為什麼會作惡?無知,沒人教他。一定要肯定人性本善,之所以變成不善,那是習性,沒人教,學壞了。

  

  節錄:

  現前善惡凡夫,無論你是行善、是作惡沒有關係,都能夠同霑九品。換句話說,只要你有信願行都能往生,都能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。生信無疑,這最重要的你要生起信心,斷疑生信,這一點非常重要。乘佛願力,悉得生也,我們要依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,無論是行善、作惡統統能生,這我們要有信心。因此我們一定要改變錯誤的心態,不可以嫌棄惡人,不可以輕視作惡的人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37集) 2010/5

  

  真正是個修行人,功夫得力的人,看到人作惡,生憐憫心,不是厭棄、不是排斥、不是指責,那個錯誤!要生同情心、憐憫心,他為什麼會作惡?無知,沒人教他。一定要肯定人性本善,中國老祖宗教得好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這是他的天性、是他的自性。之所以變成不善,那是習性,沒人教,學壞了,尤其是現代社會,沒有真正一個好的人教他,他不可能不學壞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37集) 2010/5

  

  《百法》裡面告訴我們,六道凡夫善心所只有十一個,惡的心所有二十六個,也就是說你本身惡習氣就多於善的習氣,而且惡的習氣力量很強,善的習氣力量很薄弱。外面的誘惑,現在善的誘惑幾乎沒有了,惡的誘惑非常強大,在這個社會能不作惡嗎?不可能的事情!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37集) 2010/5

  

  在這個社會上不作惡,那就是再來人,不是再來人是決定不可能的。所以我們想到佛在《無量壽經》上講的幾句話,慈悲到了極處,這是對於那些作惡的人講的,我們什麼心態去看他?他父母沒教他,祖父母沒教他,至少是三代沒有人教他!「先人不善(無知),不識道德,無有語者,殊無怪也」,不能怪他,今天整個社會會變成這個樣子,我們聽了佛這幾句話,心平氣和,好好去想想,不能怪任何一個人,為什麼?這個原因由來已久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37集) 2010/5

  

  往上推溯至少一百年,這一百年當中疏忽了聖賢教育。這裡面最大的一個誘惑就是科學,我們相信科學,把老祖宗東西疏忽了,把神聖的聖賢的東西疏忽了,只偏重在科學技術。現在遭遇這些問題,怎麼辦?這世間有聰明人,聰明人回過頭來去找老祖宗,正確的,找古聖先賢,去找宗教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37集) 2010/5

  

  真正覺悟的人,念念為一切眾生,還不是為我小團體。我教大家,起心動念為盡虛空、遍法界一切眾生,你的心量要大,佛在經上常講,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我們要兌現、要落實。世間有一些做惡的人,做惡的人我們不要,開除了,這是不是辦法?不是辦法。你如何能把惡人變成好人,把邪知見的人變成正知見的人,把造作罪業的人變成修福的人,你成功了,這是教育。我們不嫌棄惡人,惡人不能回頭,我自己做得不好,我自己做得不夠,我沒有能感動他。

  九九年早餐開示(第54集) 1999/3

  

  我們看中國歷史,舜王能感動他的父母,感動他的弟弟,他父親,父親是不錯,母親是後母、繼母,總是想辦法把他害死,把他除掉,他那個生活環境惡劣到極處。他能夠把父母感動,他從來沒有想到父母有過失,父母對他不好,總是自己做得不夠,為什麼惹父母生氣;這是我們要學習的。只知道自己過,沒有看到別人過,他才能感動父母,感動他的弟弟。到最後感動了國王,堯王聽到這個事情,把兩個女兒嫁給他,把王位讓給他。舜王,這是我們好模範,中國二十四孝他排在第一。這是菩薩,菩薩應該這樣做。

  九九年早餐開示(第54集) 1999/3

  

  再惡的人,行為再不好的人,我們對他愈要真誠,希望他回頭,希望他改過自新,希望他能夠脫離惡道,能夠超越六道輪迴,超越十法界,總希望一切眾生,在這一生當中,個個作佛、作菩薩,要有這樣的心腸。很多人問我,我們什麼態度?沒有別的,我提出來的,「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」,用這個心去對待一切人,就沒錯了。

  九九年早餐開示(第54集) 1999/3

  

  再惡劣的眾生,佛家講一闡提,也會被感化。不能感化是你做得不夠,你真誠裡頭還有自私,那就不行了。在事實上、事相上面講,「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隨緣」,就行了。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,沒有自己的成見,這個很重要。我自己要怎樣怎樣,錯了。

  九九年早餐開示(第54集) 1999/3

  

  「不善者佛亦善之」,這句話用意何在?用意是教導我們,不可以輕慢惡人。我們要像佛菩薩一樣,用什麼樣心態對惡人?用慈悲,用真誠愛護。他非常可憐,佛經裡面常講「可憐憫者」,誤入歧途,不知道回頭。佛眼睛裡面,看著他墮落,看著他輪迴,看著他受苦報,沒有法子幫助他,這是自作自受。所以佛在那裡等待,等待他哪一天回頭,立刻就援助他;他還不能夠回心轉意,佛是對他無能為力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317集) 2000/6

  

  這個道理我們要懂,我們要學,不可以輕慢惡人,不可以嫌棄惡人,那我們就錯了,我們的心就不善。這個不善的念頭,也障礙我們往生,這一句話真正的用意在此地。你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現前的生活,無論是順境、無論是逆境、無論是善緣、無論是惡緣,都要用真誠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慈悲心來對待,一味真誠,一片慈悲,決定沒有分等級的。你要分成等級,那是你自己障礙自己,這個道理要懂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317集) 2000/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