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心做善財童子-第1252集
法語:
善財代表什麼?善是善根,財是福德,一個有善根、有福德的人,就叫善財。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」。由此可知,發心決定要往生極樂世界的人,就是善財。童子是說他身心潔淨,一心專注,無有雜念。所以,我們發心求生淨土,自己本身就是善財。
節錄:
善財是世尊在《華嚴經》上假設一個代表修學大乘的人物,不是指定的一個人。所以,諸位要是聽到、看到善財這個名字,就想到觀音菩薩旁邊那個小孩,你就想錯了,你完全著了相,你起了分別、起了執著。善財代表什麼?善是善根,財是福德,一個有善根、有福德的人,就叫善財。《彌陀經》上說的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」。由此可知,這一發心決定要往生極樂世界的人,這個人就是善財。
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7集) 1995/5
童子是說他身心潔淨,就是我們講一心專注,無有雜念,取這個意思。所以,善財裡面就包括男女老少,統統都叫善財,是這麼個意思,不要把這個名字錯會了意思。我們今天發心,我們自己本身就是善財,經上講善財,那就是講我們自己本人,這個要知道。他是表法的,代表一個修學大乘的人。
金剛般若研習報告(第7集) 1995/5
《華嚴經》是課本,在課本上見到你要落實在生活上,落實在生活上才曉得,虛空法界一切眾生,我們眼前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,這裡面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跟《華嚴》無二無別,皆是如來示現。誰明白了?誰覺悟了?善財童子明白了,善財童子覺悟了。善財就是代表真正覺悟的人,無論男女老少,無論是什麼人,你只要覺悟了,你就叫做善財童子,你就一生成佛,圓滿成佛。為什麼?因為你眼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,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統統是諸佛如來化身,統統是諸佛如來示現的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254集) 2000/1
你在生活裡面,起心動念自自然然跟普賢行願就相應了。你最尊敬的是諸佛如來,現在所有一切人物都是諸佛如來的化身,就是諸佛如來,你「禮敬諸佛」落實了,「稱讚如來」落實了,全心全力為一切眾生服務,幫助一切眾生,不遺餘力,你「廣修供養」落實了。所以普賢行、文殊行,不必要教,不必要學,自然都落實了,你當然一生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254集) 2000/1
李老師把淨土介紹給我,我只是聽聽而已,老師教的這不能反對,沒有認真學習。為什麼?難信之法,真難!老師甚至於勸我,勸的話也講盡了,古來這麼多的祖師大德都接受了,而且修行都靈驗,你不妨試試看。你看用這個話來勸我,我還是喜歡學經教。真正相信是我第一次講《華嚴經》的時候,第一次講大概也講了十幾年,有一天是心血來潮,突然想到,文殊、普賢修什麼法門?善財童子修什麼法門?那都在後面,我經還沒講到。
無量壽經菁華(第22集) 2010/1
我把《華嚴經》翻到末後,翻到「普賢行願品」,《四十華嚴》,看到文殊、普賢發願求生淨土,這個看到之後,我大吃一驚,文殊、普賢發願求生淨土,善財童子是文殊菩薩入室的弟子,當然是繼承老師的法脈,那肯定是修淨土的。他在文殊菩薩會上證得根本智,也就是我們中國禪宗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,大徹大悟。開悟之後文殊菩薩讓他去參學,第一位善知識,德雲比丘修什麼?修般舟三昧,般舟三昧是專念阿彌陀佛,求生極樂世界的。
無量壽經菁華(第22集) 2010/1
我們中國人跟古老的印度人大概這一點觀念是相同的,就是先入為主,那我們看他,他這個法門肯定是跟文殊菩薩所傳的相應。再看最後第五十三,第五十三位善知識是普賢菩薩,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帶著他到極樂世界去,你看一頭一尾。當中五十一位善知識他統統參學了,清涼大師在《註解》裡面點醒我們一句話,叫歷事鍊心,他是門門都參學,明瞭之後對善友非常感激,不學這個法門。
無量壽經菁華(第22集) 2010/1
他末後講「戀德禮辭」,戀德是感恩,感謝他把這個法門說給我聽;禮是禮拜,辭是不學,你看他一門深入,一門深入就是念佛。八萬四千法門沒有擾亂他,他一句佛號念到底,但是門門他都參學,所以他門門都通,沒有一樣不知道,成就無所不知,《般若經》上講的,「般若無知,無所不知」,這是給我們做非常好的示範。
無量壽經菁華(第22集) 2010/1
可是你得有這個智慧、有這個定功,就是一切法門可以聽、可以學、可以接觸,不為它影響,不為它所動,還是一句彌陀念到底,這個對了,這樣才能叫法門無量誓願學。我們今天學了一樣,這個好,我又想修,又完了,你把你的基本功全破掉了。所以沒有到這個程度,你沒有資格參學。參學要有這個本事,要有這個戒定慧,成就你無所不知。
無量壽經菁華(第22集) 2010/1
為什麼?因為將來你教化眾生,眾生根性不相同,不是一個法門能夠接引的,你必須以無量法門來接引無量無邊眾生。最後成就還是歸淨土,所以無量無邊法門都變成方便門。所以我深信淨土是學《華嚴經》來的,《華嚴經》引導我入淨土,這才死心塌地。要不是《華嚴經》,我對淨土不反對就是,但是決定不能說是一心一意去學它,你才真正體會到古德講的難信意義。
無量壽經菁華(第22集) 2010/1
一接觸就歡喜、就認真修學,這個可以證明他宿世善根深厚,過去生中你修這個法門,決定不只一次,多生多劫薰習的善根。過去生中為什麼沒去得了?肯定有障礙,不是聽多了把自己信心動搖了,那就是臨命終時有障礙,冤親債主障礙,擾亂你動了念頭,對這個世間沒有真放下,所以你就去不了。這一生把這些道理事實真相統統搞清楚了,我們就要堅定信願,不再為境界所動搖,我們自己受不了,沒那麼好的定功,我們不接觸,這是李老師常常教導同學的,不接觸,只有這一門深入,這是一個好辦法。
無量壽經菁華(第22集) 2010/1
但是對其他法門決定不能毀謗,為什麼?都是佛說的,你要是毀謗,那叫謗佛。我這個法門第一,別人都不如我,你要是有這種心態、有這種言論,不能往生。為什麼?哪有謗佛、毀謗三寶的人能到極樂世界?沒這個道理。所以對於一切法門,我們接觸到了,要讚歎。古德說得好,「若要佛法興,唯有僧讚僧」,到哪一天這個社會上,你看到出家人、學佛的同修互相讚歎,佛法就興旺了。
無量壽經菁華(第22集) 2010/1
如果看到自讚毀他,讚歎自己,毀謗別人,這佛法就衰了。所以自讚毀他,菩薩戒裡頭是重戒,這是念佛不能往生的。我們今天有了這麼一點小智慧,真正明白了,這都是在《華嚴經》上得到的。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,這個太難得了,我們承認了、肯定了,完全接受了,不但佛教所有法門是我們一家,其他不同的宗教還是一家人。不但是一家人,跟你老實說,跟自己還是一體,一體哪有毀謗的道理?只有讚歎,絕無毀謗,我們才能夠同生極樂國。
無量壽經菁華(第22集) 2010/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