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
別讓功德從口中流失-第1250集

 

  法語:

  說別人過失是最大、最嚴重的過失,口業完全用的是妄想分別執著,與菩提心不相應,破壞自己的德行,破壞修持的功夫。夏蓮居老居士在《淨語》裡說:我們淨宗同學,如果三年不講話,保證開悟。所以喜歡說話的人,功德都從這漏掉了。

  

  節錄:

  我們今天難在哪裡?難在是我們從小沒有學過,現在已經養成了一身的毛病。最嚴重的毛病,造口業。從前我們跟李老師學教,李老師常常講,你們每天所修的這些功德都從口裡流出去了。佛法講有漏,這很大的一個漏洞漏出去了。喜歡批評人,喜歡說別人過失,這真的叫有漏,所有你所修積的功德,全都漏光了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158集) 2004/2

  

  說別人過失是最大的過失,最嚴重的過失。你想想為什麼?從你自己本身來說,你的心不清淨。我們講菩提心,真誠你沒有,你心是虛偽的;清淨你沒有,你是染汙的;平等你沒有,你是高下,總覺得自己是對的,別人是不對的;正覺沒有了,你愚癡;慈悲你沒有,你自私自利。所以從這個口業就知道你完全用的是妄想分別執著,你與菩提心不相應。與菩提心不相應,就是與整個大乘佛法不相應,大乘佛法任何一個法門,你都不會成就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158集) 2004/2

  

  在世間法裡面來說,口為禍福之門,喜歡批評人,有意無意跟人家結了冤仇,結這個怨遲早你會遭到報復,因果通三世。你喜歡批評人,人家也批評你,果報如是,你怎麼能免得掉。這是從你自己本身破壞你自己的德行,破壞你自己修持的功夫。所以夏蓮居老居士在《淨語》裡頭說了一句話,我印象非常深刻,他說:我們淨宗同學,如果三年不講話,保證開悟。這個話說得有道理,三年不說話,你口業清淨。所以喜歡說話的人,你的功德都從這漏掉了,你不能不知道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158集) 2004/2

  

  特別是在現前這個時代,你造的業都是地獄罪業,為什麼?今天這個社會諸位都曉得,動亂不安。將來在歷史上,這是天下大亂的時代,這種動亂誰造成的?喜歡說話的人造成的。你天天批評人,天天說這個不是,說那個不是,你在那裡製造糾紛,你在那裡製造矛盾,你在那裡製造對立。你就是破壞社會安定,破壞世界和平,你讓全世界眾生都在受苦受難,你天天說話批評這個批評那個,你有罪過!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158集) 2004/2

  

  你要真正覺悟了,我從今之後不再批評人了,那你就是修大功德。為什麼?從此之後,我不會破壞社會安定,我不破壞世界和平,你這個功德多大。雖然世間人沒有人稱讚你,為什麼?世間人不知道,我知道,我稱讚你。再跟你說諸佛菩薩知道,天龍善神知道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158集) 2004/2

  

  先從口業修,《無量壽經》一開端就教給我們「善護口業,不譏他過」,佛真的是慈悲到極處。不但口不能言,不能說別人過失,心裡頭不能夠記,不能有這個念頭。我們要養自己的清淨心,我們的心像這個茶杯一樣,這個茶杯希望都裝一切眾生最善的、最美的,我們的心就善就美了,千萬不要裝一切眾生的垃圾,最不善的、最壞的、最骯髒、最惡的,我們的心就變壞心了,這個道理不難懂。時時刻刻自己要注意,看到一切不善的,絕對不放在心上,絕對不放在口上,修行從這個地方下手。

  大乘無量壽經(第158集) 2004/2

  

  在斷惡修善裡面,口業是最重的。《地藏經》上講墮地獄,地獄有三重:身造的罪業少,墮的是小地獄;口造的罪業重,常常說人的過失,妄語、兩舌,兩舌是挑撥是非,說話不負責任,這不得了,這是墮大地獄;念頭那就更重,所謂意業是墮無間地獄。所以我們說話要小心謹慎,不要說人過失。中國古人所謂「君子絕交,不出惡言」,這是對的,你跟人鬧不好了,說人家壞話,別人聽了有警覺,為什麼?你會說他的壞話,將來會說我的壞話,我跟你敬而遠之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90集) 1984/12

  

  所以頭腦稍微清醒一點的人,決定不敢跟你做朋友,為什麼?曉得將來必定要受你害。從前參學到外面去掛單,他從那個寺廟離開之後,有人問:那個寺廟怎麼樣?他說:這樣不好,那樣不好。這個人聽到之後,頂多招待你一餐飯,請你走路,我這裡不敢留你。為什麼?你在這裡住幾天到別的地方,又說我這裡怎麼不好。沒有人敢留你!所以吃虧的還是自己,不是別人,給別人提高了警覺心。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90集) 1984/12

  

  所以決定不說別人過失,這樣的人,沒有一個不尊重你,沒有一個不歡喜你,願意跟你做朋友。常常說人家過失的,這個自己吃虧太大了。過失、毛病你知道了,這叫覺悟;能夠改過來,這叫修行。修行不是每天拜佛、念佛,搞這些形式樣子,沒有用處,那都搞外表,外表沒有真實的利益。要認真修行!

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90集) 1984/12

  

  底下這句話說得好,「口業不譏他過者,實由於意業之不見他過」,好!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」,惠能大師說的。這些修行人,他不知道別人過失嗎?他知道。他看到別人過失,他不想別人,他回過頭來想自己,我有沒有這個過失?我要有,趕緊改過來;我要沒有,歡歡喜喜,阿彌陀佛,還是這句阿彌陀佛,這就對了。海賢老和尚心目當中,所有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哪有過失?阿彌陀佛示現一點過失是給我們看的,是叫我們反省,想一想有沒有,沒有很好,有則改之,他是來提醒我們的。

 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235集) 2015/8

  

  如果能作如是觀,三業就清淨了;三業清淨,戒定慧三學,戒學成就了。戒再多,出不了身口意這三個範圍,佛用這三個字統攝一切修行人所說的戒律,這就是持戒念佛。所以「不見他過」這四個字,我們要非常重視。諸佛菩薩做到,海賢老和尚做到,我們為什麼做不到?見他過實際上就是自己的過失,不見他過就不見自己過,修行功夫要從這個地方去練。沒有那些人表演,我們到哪修行?所以,無論示現善、示現不善的,統統是菩薩大慈大悲來教我一個人,他不是教別人,教我的,我完全要接受,接受之後,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。

 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235集) 2015/8

  

  我們把念頭回過來只顧自己,就能夠不譏他過。一定要自己回頭,自己要反省,時時刻刻反省,時時刻刻改正自己的過失,那就是念頭。為什麼我佛號又丟掉了?看念到什麼時候佛號能夠相續,能夠不丟失。海賢老和尚念佛幾十年,從來沒有把佛號丟失過,他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成就,道理就在此地。

 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235集) 2015/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