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,第一要存好心-第1249集
法語:
修行第一要存好心,心裡面純善無惡,惡念、惡事、惡人都不可以放在心上。專門看別人的善處、好處,一生就生活在純善無惡的環境中,心情多麼愉快!每天想別人的壞處,記別人的冤仇,活得好痛苦。苦樂都在自己一念之間,不是別人加給你的,是自己的念頭轉變出來的。
節錄:
我常常勸諸位同學們,我們修行第一要存好心,心裡面純善無惡,惡念、惡事、惡人都不可以放在心上。專門看別人的善處,專門看別人的好處,我們這一生就生活在純善無惡的環境當中。不要說其他的成就,你的心情多麼愉快,多快樂!每天想別人的壞處,記別人的冤仇,你這一生生活在極惡劣的環境裡面,你活得好痛苦,活得好辛苦。由此可知,苦樂都在自己一念之間,不是別人加給你的,是你自己的念頭轉變出來的。
太上感應篇(第23集) 1999/6
懂得這個道理,為什麼不把念頭轉成佛念?念念念阿彌陀佛,念念念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。我們雖然沒有到極樂世界去,現前我們心情是生活在極樂世界,壽命終了哪有不往生的道理!所以萬緣要放下。龐居士教人,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少一事不如無事」,無事不是說我們什麼事都不做,那你又把意思會錯了。什麼事情都照做,心裡頭決定沒有牽掛。無事是講心無事,不是說身無事,身沒有妨礙,《華嚴》上講的「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」。
太上感應篇(第23集) 1999/6
什麼東西是障礙?心裡頭念頭是障礙。所以你看看,俞淨意在傳記裡面說到,他言也善,行也善,意不善,所以那個行善、言善都不生效,都變成虛偽的,假的不是真的;如果是心善、意善,那是真善,這是善惡的根源。灶神勉勵他先要存好心,存一個純善之心,然後隨分隨力去做好事,你力量能做得到的盡量去做,做的時候要做得乾乾淨淨,絕不求果報。
太上感應篇(第23集) 1999/6
為了果報去行善,你的意已經不善,為什麼?有條件的。無條件的善是真善,不求果報的善行,果報最殊勝。不求名,不求利養,什麼都不求,全心全力的幫助別人,能夠捨己為人。事情不管是難易、不管是大小,要誠誠懇懇、老老實實的去做。真正力量做不到的,做不到的我們要有這個好心,所謂是「心有餘而力不足」,這一念心就有感應,這一念心果然真純,諸佛護念,龍天善神來幫助你。換句話說,增加你的力量,使你的願心能夠圓滿,你不是為自己,你是為眾生,你是為佛法。
太上感應篇(第23集) 1999/6
存好心,什麼是好心?真誠心是好心,決定不欺瞞別人;別人欺瞞我可以,我決定不欺瞞別人。別人怕人家知道你的隱私,我們學佛的人不怕。學佛的人什麼?無我無私,你還怕什麼?一般人最怕的是錢財,銀行存款不敢讓人知道。我們銀行存款帳單誰都可以看,大家看看都好,都能安心。為什麼?我的錢大家用,我自己從來沒有用過一分錢,有什麼好隱私的?
大乘無量壽經(第90集) 2000/6
真誠重要!對人對事對物一片真誠,我們跟佛菩薩感應;虛偽是跟魔鬼感應,魔鬼都是虛偽的,都是不老實的。我們學佛要從這裡學起,所有一切都是為眾生、為社會,決定沒有絲毫為自己。第二個清淨心是好心,我們要存清淨心,清淨是決定沒有污染。什麼東西污染?自私自利是污染,名聞利養是污染,貪瞋癡慢是污染,要做到決定沒有污染,心清淨。
大乘無量壽經(第90集) 2000/6
平等心是好心,平等心是決定沒有高下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對待當時十六大國王,看世尊怎麼接待他的?恭敬,有禮貌。釋迦牟尼佛托缽,遇到乞丐,向乞丐托缽,釋迦牟尼佛對於乞丐的態度,跟對待國王態度沒有兩樣,平等的禮敬。絕對不是看到地位高的富貴人諂媚巴結,看到貧窮下賤的瞧不起他,沒有!佛對於九法界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看待,我們要學習,把這個高下的心改掉,高下心是傲慢。
大乘無量壽經(第90集) 2000/6
佛何以能做到,我們為什麼做不到?觀點不一樣。佛看一切眾生看法性,這就講完全看人家美好的一面,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」,佛從這裡看。佛性是至善,沒有比這個更善,佛的善心從這兒來的。我們凡夫看什麼?著相,相就不好了。凡夫專看別人的缺點,專說別人的壞話,那自己是什麼?自己是壞心,惡心,這是我們比不上佛菩薩的。
大乘無量壽經(第90集) 2000/6
如果我們跟佛菩薩學習,也能像佛菩薩一樣,見一切眾生的法性,我們心就平等。造極惡重罪墮地獄的眾生,他還是有佛性,他的佛性還是至善的。他為什麼會造惡業,為什麼會墮落?一念迷惑,這可以原諒的。人是個好人,好像喝酒喝醉,鬧酒瘋,做了很多錯事情,酒醉了,原諒他吧!
大乘無量壽經(第90集) 2000/6
他是迷惑顛倒,非常可憐,《無量壽經》上佛講得好:「先人不善,不識道德,無有語者,殊無怪也」,他做錯事情造作罪業,不要怪他,他很可憐,沒有人教導他。我們也要有佛陀這一種慈悲心看待一切眾生。縱然毀謗我們,侮辱我們,陷害我們的生命,無所謂,他很可憐,他愚癡,他本性還是好的。害我生命,那有什麼關係?是叫我早一點往生,對我來講是好事情,不是壞事情。我們的修學決定有成就,自己要有這個功夫,要有這個把握。
大乘無量壽經(第90集) 2000/6
這樣我們才知道存好心的重要。正覺心不迷,覺而不迷;慈悲心,這是根本,前面四個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落實在慈悲,慈悲裡才表現出來。慈悲是無條件的愛心,愛護一切眾生。這個眾生行善,愛護他;作惡,還是愛護他。不能說他作善我愛他,他作惡我不愛他,你的心不平等,你的心不清淨,你前面這四條都沒有了。所以諸佛如來大慈大悲,沒有分別,沒有等級的,這是我們要學的。「存好心」要存這五種心。
大乘無量壽經(第90集) 2000/6
跟諸佛菩薩一樣,念念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,這個好心。這是佛菩薩的心,是大聖大賢的存心。我在這個世間,不為自己,為一切苦難眾生,希望幫助他們離究竟苦,就是六道輪迴。不離六道輪迴,那個離苦得樂是暫時的,時間不長;真正脫離六道輪迴,這是究竟的苦斷了。怎麼樣脫離六道輪迴?往生極樂世界脫離六道輪迴。人人有分,真的不是假的。你把這樁事情搞清楚、搞明白,你才感恩佛菩薩。頭一個感恩釋迦牟尼佛,不是他我們怎麼會知道事實真相?得究竟樂,那就是往生極樂世界。
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377集) 2016/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