堅定一門深入-第1244集
法語:
求進步,先求一個不為境界所轉。譬如我們選擇了一個法門,釋迦牟尼佛親自來告訴你,還有一個法門比這個還好、還快,你也拒絕,我還是學自己的老法門,要有這樣堅定的信心,才會成功。
節錄:
佛與魔在哪裡?在自己內心裡頭,不在外面境界。所以諸佛菩薩大慈大悲,不常常現相給你看,如果常常現相給你看,你的功夫就完了。你現在沒有這個定力,沒有這個智慧,見了佛像就生歡喜,見了魔鬼的相青面獠牙,你就恐怖,這個不行。天天念經,念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可是相現前來,自己虛妄不了,還把妄相當作真實,這就是業障現前,是心為境界所轉。
大乘起信論(第3集) 1981
佛法講功夫,我們講修行的功夫,不要講得太深,第一層的功夫就是心不為境界所轉,這是基本的功夫。有了這個基礎,這就可以增進;換句話說,就能夠求進步,先求一個不為境界所轉。譬如我們選擇了一個法門,過去李老師常常教給我們,你選擇這個法門之後,釋迦牟尼佛自己來了,來告訴你,還有一個法門比這個還好、還快,你把這個捨棄,換一個。你是真正決定了,佛來了也拒絕,也不聽,我還是學我的老法門,要有這樣的心才行。
大乘起信論(第3集) 1981
佛來勸你都勸不動,這才會成功,為什麼?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釋迦牟尼佛說的,我取任何一個法門,都是遵佛的遺教。佛勸了都不動心,旁人到這邊來勸勸,心就會動了嗎?像這樣的事情可以說,自古至今,你在修道別人來擾亂的,這是決定免不了的。譬如釋迦牟尼佛出家,他的父親反對,派了許多人去找,希望把他找回來,佛都不例外。我們在修學過程當中,必定會勸導許多人或是以善意,或是以惡意的,希望轉變我們自己的境界。
大乘起信論(第3集) 1981
我們在《華嚴》上看,十地菩薩不離念佛,從初地到等覺。初地以上他修什麼法門?統統都是修念佛法門,與《觀經》上跟我們講的原理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,他是百分之百的做到了。在地前(十地以前),他還修無量的法門,什麼法門都修;登了地了,他什麼都不修了,只修一個念佛法門,從初地到成佛。
無量壽經(一次宣講)(第18集) 1987/10
我們現在是一下手、一開端,我們就念佛,就跟初地菩薩修行的方法一模一樣,這個不得了,絕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得到的。所以這樣的人就是經上講的,像蕅益大師所說的,這個人他這一生成佛的機會到了,這個太難得了。成佛的機會到了,他才相信,他才願意念佛。他修什麼法門?修地上菩薩的法門,這是心作佛了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得死心塌地的來修學,決定不改變,叫一門深入。
無量壽經(一次宣講)(第18集) 1987/10
如果你過去生中用功是很專的,這就非常好度,你不貪多,你能夠守定一門,所謂一門深入。中國古人所說的,七年小成,九年大成,十年你會有很大的成就。這樁事情要有恆心、要有耐心,再苦再難我都不改變。在世間從事一種行業,把這個行業幹到底,你就會成功。這個東西跟讀書一樣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不斷去研究,不斷去改進。
淨土大經科註(第305集) 2012/4
做學問如是,世間行業亦如是,不怕失敗,失敗當中去找因素,去求進步,你才能夠突破。失敗了,做不下去了,改行,常常改行,到老都一事無成,這樣的人我們看得太多太多了,常常換職業不會有成就。我們看到這些要記住,成功的人怎麼會成功的,失敗的人為什麼會失敗,你在這個裡頭吸取教訓,那就是真實智慧,這個智慧幫助你成功。
淨土大經科註(第305集) 2012/4
古聖先賢無不是教導我們專精一門,連《三字經》上都說「教之道,貴以專」,教、學是一樁事情,學之道當然是貴以專,特別是佛法。佛在《金剛經》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,「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」。這句話就是教導我們,你慎重去選擇一門,選定之後就別再換。為什麼?它是平等的,每個法門都能明心見性,都能成無上道。
淨土大經科註(第305集) 2012/4
選修一個法門就是持戒,心定在這一門上,我們常講心要住在這上面,你就得定,住久了就開智慧。智慧開了,一門通,門門通,一個法門成就,門門都成就,為什麼?你通入自性。一切法不離自性,都是自性變的,你通到自性,還有哪一法不通!這些理跟事,大乘經裡頭講得最透徹。
淨土大經科註(第305集) 2012/4
西方世界的人修什麼?我在這裡老實的告訴諸位,都修念阿彌陀佛。你要問我,我到西方極樂世界修什麼?我告訴你,我還是念阿彌陀佛,我絕對不去搞其他的法門。為什麼?一即一切,這一句佛號念好了,所有一切法門沒有一樣不通達,何必還找麻煩,搞其他的法門幹什麼?所以這一句佛號念到心開意解,就是大勢至菩薩講「不假方便,自得心開」,到心開的時候,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法沒有一樣不通達。我還要搞別的幹什麼?我才不做傻事,決定不分心。
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(第24集) 1991/6
我今天選擇的道路,是選擇大勢至菩薩的道路,一門深入,永遠一門,決定不改變。到西方極樂世界也不改變,一直到成佛,成佛再度化眾生,也不改變,就是這一門。你不曉得這一門殊勝,所以你不會選擇,你如果真正知道這一門殊勝,你才肯放下。放下是行,事實真相搞明白是知,知難行易,放下很簡單。你今天為什麼放不下?你不曉得事實真相,你要曉得事實真相,你自然就放下了。這個法門的確是知難行易,你搞清楚太難了,做,不難。
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(第24集) 1991/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