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切法從恭敬當中求-第1238集
法語:
世出世間法都是從恭敬中求得的,儒家教學,《禮記》頭一句:「曲禮曰,毋不敬」;佛法裡面,十大願王頭一句:「禮敬諸佛」。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有圓滿的成就,根基就是在「敬」字,真的是一分誠敬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十分利益。
節錄:
修學功夫得不得利益,完全決定在自己學習的態度。現代人有許多重視修學的方法,方法固然重要,修學的心態更重要。成功,修學的心態要佔百分之九十,方法充其量佔百分之十而已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336集) 2000/7
心態裡頭最基本的是尊師重道,你對老師要有圓滿的信心。印光大師說得好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,關鍵在真誠、在恭敬,尊師重道,我們自己才能得到。對善知識存輕慢心,你只能學到方法,你得不到實質。所以世出世間法都是從恭敬當中求得的,儒家教學,《禮記》頭一篇打開,頭一句:「曲禮曰,毋不敬」;佛法裡面,十大願王頭一句:「禮敬諸佛」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336集) 2000/7
諸位必須要曉得,我們自己要想在這一生當中有個成就,有一點大成就、圓滿的成就,根基就是在「敬」字,真的是一分誠敬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十分利益。絕對不要誤會,尊師重道是老師要我們尊敬,那你錯誤。老師如果要求學生對他恭敬,這個老師不是善知識,為什麼?名聞利養沒有放下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336集) 2000/7
老師要求你尊師重道,這個尊敬是你的性德,唯有性德顯露,修德才圓滿。佛家終極的目的是明心見性,見性是一定要靠性德,孝敬是性德,你沒有孝敬的心,你就永遠不能見性,你學得再多、學得再好,佛法裡面講,那是世智辯聰。世智辯聰是八難之一,遭難!什麼叫遭難?永遠不能明心見性;換句話說,你永遠不能超越三界六道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336集) 2000/7
經典上字字句句意味無窮,為什麼一般人看不出來?看不出來是對它沒有尊敬心,這一點重要。印光大師說得好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,在經典上非常明顯,一分誠敬你能看出一分意思,十分誠敬你能看出十分意思,不一樣!為什麼這個經典有這麼奇妙?沒有別的,經典從自性流露出來的。自性什麼都沒有,一法不立,你誠到極處,就明心見性,明心見性之後,字字無量義。所以世出世間一切法從恭敬中求,你才能求得到,心浮氣躁求不到,要輕視古人,那更求不到,那與你一點緣分都沒有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185集) 2010/11
你要說佛教是宗教、是迷信,佛菩薩來跟你講經說法,你也聽不懂,你也會排斥。這也沒有離開經典上一個總的綱領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所以你在佛法裡想得多少東西,不要問別人,問你自己有幾分恭敬心,你就能得幾分,展開經卷就明白了。我們初學佛的時候,特別是初學講經,這老師教我們,上了講台翻開經典,覺得沒有東西好講,參考別人的註解,講這些東西;學的時間久了,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,再拿這個經本來講,覺得這裡頭意思就很多;學個五十年、六十年,再來看的時候,這裡頭意思講不完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185集) 2010/11
還是這部經,沒變,為什麼?恭敬心年年在增長,對佛恭敬、對經教恭敬。對自己有恭敬心,對人、對事、對物統統恭敬心都起來了,那怎麼會一樣!這是什麼?跟法性愈來愈貼近。我們中國古人所講的人性本善,跟人性本善愈來愈接近。如果不恭敬,不恭敬與人性本善愈來愈遠,那你就完全不明瞭。明白這個道理,才曉得世出世間法大根大本就是孝敬。孝養父母,尊敬師長,這個重要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185集) 2010/11
《禮記》一開頭就教敬,「曲禮曰,毋不敬」,普賢菩薩十願第一句話「禮敬諸佛」。你看《禮記》是世間法,《華嚴》是出世間法,世出世間都把禮敬放在第一。淨宗修學指導最高原則是淨業三福,淨業三福不限定是淨土宗,它後面有一句話說得很好,說這個淨業三福是「三世諸佛淨業正因」。那我們就曉得,這三條十一句是十方三世一切菩薩修行到最後成佛總的指導原則,你說這個多重要!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185集) 2010/11
第一條前面兩句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」,我們就曉得,這是世出世間一切善法的大根大本。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孝親尊師,他所有一切再殊勝的德行都不能夠成立,為什麼?他沒有根本,沒有根本就不足以取法,不能給世間眾生做榜樣。有根有本,他任何事業都沒有,值得人效法。我們看《二十四孝》,這裡面有許多孝子,一生當中並沒有什麼事業輝煌的成就,為什麼還把他列入教科書裡教導後人?他有根有本。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185集) 2010/11
《禮記》一開端把我們的毛病指出來了,這毛病是通病,我們都有,你要想真正修德,這毛病要除掉。第一個是傲慢,傲慢人人都有,哪個人說我沒有傲慢,那就是他的傲慢。你要沒有傲慢,至少你是阿羅漢,阿羅漢還有傲慢的習氣,你就曉得這個東西難斷。為什麼你有傲慢?傲慢從哪來的?在佛法裡面講,貪瞋痴慢叫俱生煩惱,跟你生命的起源是同時的。換句話說,開始有你那一天,傲慢就跟著來了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185集) 2010/11
所以,一切法從恭敬當中求。在佛門你看所有的懺儀,第一句話「一心頂禮」、「一切恭敬」。這一切恭敬不但對一切人,一切菩薩更不說了,對一切人、對一切事、對一切物、對山河大地,一個真誠恭敬心,才能夠感受到彌陀光明普照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207集) 2010/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