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是真正的福報-第1236集
法語:
什麼是真正的福報?定是真正的福報,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,不被境界轉,在境界中如如不動,這個人有福。如果心隨著外面境界轉,這個相當苦,為什麼?被命運所轉,被風水所轉。如果定修成功了,命運風水隨你轉。
節錄:
我們在世間,什麼是真正的福報?定是真正的福報,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,不被境界轉,在境界中如如不動,這個人有福。如果心隨著外面境界轉,這個相當苦,為什麼?你被命運所轉,你被風水所轉,命運風水就真有。如果你定修成功了,命運風水沒有了,為什麼?命運風水隨你轉。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42集) 1984/12
風水不好的,你到那個地方一坐,風水就變好了,它是隨你心來轉的,而不是我們隨它轉,這是《楞嚴》上說的「若能轉境,則同如來」。佛法承認人有命運,這個世間有風水,但是佛法卻不崇尚命運風水,佛法崇尚一心不亂、心不顛倒,是自轉命運、自轉風水,這個多自在!所以學佛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。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42集) 1984/12
定是福,佛門裡面常講清福。世間人的名聞利養佛法裡叫紅福,紅塵裡面的福報;那個福報不清淨,有苦惱的。你看世間人常講的:你好福氣!有福後頭就有氣。這個話不是好話,你好福氣,你聽聽,福去掉後頭就是氣,有福是假的,氣是真的。所以佛法裡面講清福,只有福沒有氣。所以說這個定是福報,心地有主宰、心地很清淨,這真正福報,沒有煩惱、沒有副作用。世間的紅福麻煩大,福大、氣大。
無量壽經(新加坡二次宣講)(第6集) 1994/11
我們在《了凡四訓》裡面看到,你看了凡先生很多次參加考試,他並不是一帆風順,好像考進士考了三次,舉人好像也有兩次。一同去參考的這些朋友,他看的倒很準確,他就能斷定這一科(就是這一次),我們同伴當中哪幾個一定會考中。他判斷的真的一點都不錯,開榜的時候果然跟他所說的一樣。人家就問他,你從哪裡看出來?看到這個同學謙虛,看到這個同學溫和,對人有禮貌,心平氣和,沒有浮躁的習氣,這個人一定會考中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526集) 2006/3/20
在我們佛法裡面講,心平氣和是屬於定,小定就有小慧,大定就有大慧,定生慧,他怎麼會不中?定是福報,真正有福的人心清淨,心平氣和;心裡面浮躁,說話態度不饒人,這個人沒福。了凡先生早年就犯這個過失,所以屢次去考都考不取,被雲谷禪師好好的教訓一番他才覺悟。他想想自己確實沒有福報,確實不像做官的人,這麼一反省檢點、改過自新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526集) 2006/3/20
所以我們想修福,真正的福報是心平氣和。你真正做到心平氣和,沒有福報你的福報也快來了,不遠了;如果你還是心浮氣躁,縱然你有福報,大概也享得差不多,快要享盡了。這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你從古人那裡看得很清楚,然後你細細觀察眼前你所認識的這些人,你看他的言行舉止,你就知道、就能明瞭;然後回頭來想想自己,自己應該怎麼樣修,應該怎麼樣學習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526集) 2006/3/20
學佛的人,修定!修清淨心,心清淨了轉境界。心清淨的人是最有福報的人,他到那個地方去一坐,風水本來不好的它會變好。風水不是不變的,常言說得好,「風水輪流轉」,它會轉的。所以人心好,大的風水都轉好,譬如一個國家,國家差不多能夠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好人,這個國家的風水就好;人心不好,國家的風水會轉壞,這是真的,風水隨著人心轉。我們學佛的人懂得這個道理。
無量壽經玄義(第5集) 1989/11
所以命相有沒有?有!要不要去看相算命?不必要。風水也有,用不著請地理先生來看風水,佛法裡頭不搞這些,這是世間事。你看小乘經裡面,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裡面就教我們清清楚楚的,教我們學佛的人,「可得為世間事」,世間一切的事我們都可以做,各行各業都可以做;「不可得為世間意」,這些算命、看相、看風水是世間意,學佛的佛弟子不搞這些,不講求這些。
無量壽經玄義(第5集) 1989/11
學佛要緊的是『不用求真,唯須息見』,這是修行的原理,修行的原則。真不要求,沒得求的,一心去求真,你所求到的全是假的;只要把假的丟掉,真的就出來了,真還要求嗎?真是真心,本來有的,只要把妄去掉。見是見解,把所有一切的知見統統捨掉。《般若經》上講般若無知,你們念《心經》,《心經》大家都會念,《心經》到最後的結論,「無智亦無得」,這就是息見。幾時你到無智亦無得,你的真如本性統統現出來。
無量壽經玄義(第5集) 1989/11
所以,佛與大菩薩沒有煩惱,他得到了不歡喜,丟掉了他也不煩惱,他沒有得失心,他才真正快樂。佛菩薩沒有見解,這個你的看法如何?那個你的看法如何?佛菩薩沒有看法,什麼看法也沒有,他心清淨;只要有一個看法,心裡面就染污了。六祖說得好,「本來無一物」,我有一個看法就有了一物,又有了一個看法,就有了二物,你心怎麼能清淨?
無量壽經玄義(第5集) 1989/11
修定是佛教普通的一個名詞,因為佛法不管是哪一宗、哪一個法門,所謂八萬四千法門,你只要依教修行,統統叫修定,方法不一樣,目的是一樣的。譬如禪宗裡面叫禪定,教下裡面叫止觀,天台家有天台止觀,華嚴有法界觀,淨土宗有一心不亂、功夫成片,說法不一樣,統統是修定。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(第175集) 1984/12
我們念阿彌陀佛,念阿彌陀佛是修定的方法。佛法的修行,無論大乘小乘、宗門教下、顯教密教,全是修的禪定。哪個法門都不能離戒定慧,定是修行的樞紐。如果他修學的方法違背戒定慧,決定不是佛法。如果是佛法,無論哪個法門,決定與戒定慧相應,只是修戒定慧的方法不相同、手段不相同,方向和目標決定是一致的。
大乘無量壽經(第84集) 2000/4/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