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
  諸位同學,大家好!上一次講到:

  過不改。知善不為。】

  這兩句話,實實在在是世出世間修行的關鍵,問題就是「知」。知,在佛法裡面講就是覺悟,佛法講開悟、覺悟。什麼是開悟?什麼是覺悟?知過、知善都是覺悟,改過、行善是修行。如果不覺悟,修行就難了,不知道從哪裡學起,所以「知」很不容易。世尊為我們說法四十九年,其目的就是教我們知,能夠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真妄、邪正、是非、善惡、利害,無非是幫助我們知。見性,那就全知了,就不必人教。沒有見性的凡夫,諸位在經上看到凡夫有內凡、有外凡,都稱作凡夫。內凡是六道以內的,六道凡夫稱內凡;外凡是稱四聖法界;換句話說,你沒有超越十法界都是凡夫。一真法界裡面才叫聖人,那是見性。沒有明心見性都是凡夫,凡夫對於事實真相認識不清楚,所以佛菩薩慈悲教誨,幫助我們認識。

  實在說,這幾句話在層次上講有淺深不同,最深的是辨別真妄;再下面一等,這是邪正、是非、善惡;最粗淺的是利害,這最淺近的。什麼對我們有利,什麼對我們有害,能辨別的人也不多。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,對人對事對物,言談舉止,犯的一些過失對自己有害。什麼樣的言談舉止對我們有利,什麼樣對我們有害,知道的人就不多了。利是什麼?利是別人歡喜讚歎,用現在的話說,對我們有個好印象。別人對我們有好印象,我們做事就方便了,就會得到很多人幫助。害是什麼?人家對我們壞印象,給人壞印象,將來就是做好事也得不到人幫助,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障礙,這個道理要懂。這個道理在什麼地方教?諸位細細看看,現在「耕心園」教的《弟子規》。

  最近「耕心園」要給小朋友做衣服,要找我寫幾個字,他們把《弟子規》拿來,我從頭到尾看了一遍,我們連這種常識都沒有。這是教什麼?這是教利害。教你懂得什麼是善?什麼是惡?什麼是利?什麼是害?《弟子規》上只教四個字:善、惡、利、害,我們真的要從頭學起。那個《弟子規》叫忍師多拿幾本來,我們每個人發一本,天天好好的念念。小朋友學了,還要教他,他會念,他會背,他會唱歌,什麼意思他不懂,這個不行,要教。用最簡單的言詞,讓小朋友能聽得懂,學了之後他能做到,這個教育才算是成功的。只教他會念、會背,他做不到,這個教育是失敗的,等於沒有教。

  所以「知過」、「知善」這個事情我們不能看輕,這是大事一樁。等覺菩薩還有過,還要知過,還要知善。他有什麼過?我們在經上讀到,他那一品生相無明沒破,他有過,他還要去求學求知,如何把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斷掉。到如來果地上才沒有過,過盡了,善圓滿了。所以等覺菩薩善還沒有圓滿,還有過沒有除掉。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,了解事實真相,虛心求學。《華嚴經》上,諸位看到文殊、普賢還是虛心在那裡求學,我們怎麼可以自以為學得不錯了,自以為到家了,表現在外面的態度,貢高我慢,這個錯了。

  所以古聖先賢、儒家、佛家教小朋友,啟蒙教謙讓,《三字經》裡面講的「融四歲,能讓梨」,那是教育。四歲小朋友就懂得謙讓,哥哥大,吃大梨;弟弟小,吃小梨。現在教育不懂了,我們在美國看到的,兒子跟父親爭電視,都要看電視,兒子要看大電視,問他:「小電視在,你為什麼不看?」「我要看大電視,你們大人看小電視」,你看看有什麼法子!沒有教養,不懂這個道理。這個社會競爭,這一競爭就糟了,社會永遠動盪不安,彼此互相競爭,彼此不肯忍讓,一點謙虛的心都沒有,自以為是,別人都不如我。

  我們今天是幹什麼的?我們學佛。學佛為的是什麼?為的是救苦救難。苦難從哪裡來?苦難從思想上來,從見解上來,今天想法看法錯了,我們要想幫助他,自己先要做示範。釋迦牟尼佛要幫助娑婆世界苦難眾生,不能不示現苦行。學佛一定要過這麼苦的日子嗎?不需要。《華嚴經》上「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」,哪裡一定要過這個苦日子!他為什麼一定要過這個苦日子?把自己物質生活降到最低的水平,給別人看;把精神生活提升到最高的標準。處處謙卑禮讓,一切好事先讓別人,自己退居在最下位。他要用世間人的話來說,他有沒有得到報償?這個報償我們人人都看到,幾千年之後,提到釋迦牟尼佛,哪個不尊敬!釋迦牟尼佛的教誨,哪一個善知識不肯依教奉行!這就是釋迦牟尼佛苦行得來的報償,恩澤永留世間。

  天人師範,天人導師,他是做給我們看的。最重要的是做給學生看的,我們這些作學生的人,都能以他做榜樣,都能認真向他學習,我們再做給社會大眾看。要真有這個心肯改過,真有心肯修善,這個人就是佛經上常講的善男子、善女人;善男子、善女人真正有心改過修善。要想改過修善,就要求學。記住!沒有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,都有過失,都有修善的必要。

  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,即使證得圓滿的佛果,斷惡修善還是繼續在幹,沒有停止下來,這是為什麼?這是為教化眾生。佛的惡斷盡了,善圓滿了,為什麼還要示現斷惡修善?那是教學。確確實實自己沒有惡了,示現斷惡;善圓滿了,示現修善,慈悲到極處。從這個地方,我們能體會佛的恩德超過父母,沒有能夠相比的。佛恩之大,我們如何報佛恩?用什麼方法報佛恩?報恩,你要知恩;不知恩,就談不上報恩了。首先你要知恩。沒有人教誨,我們怎麼會知道佛恩?佛對我們有什麼恩?報佛恩,只有一個方法,依教奉行,這是真正報佛恩。

  這兩句八個字是總綱領,在佛法裡面講是大總持法門。佛法裡面講的看破、放下,看破就是知,知過知善是看破;放下是改過修善,是功夫。所以這兩句話我們要牢牢的記在心上,「知過能改,知善能為」,這個人就是聖賢。從哪裡下手?佛教導我們從十善業道下手,這是教一般大眾,教化一切眾生。知過,什麼是過?十惡是過。什麼是善?十善是善。皈依佛門,發心做佛的弟子,佛對我們的教誡是三皈、五戒,這是根本。三皈是教我們回頭,這裡面也有過、也有善。什麼是過?「迷邪染」是過。什麼是善?「覺正淨」是善,這個意思深,太深太深了!「迷邪染」的習氣,無量劫就養成了。這一生可以說從父母生下來一直到現在,我們都是隨順「迷邪染」生活,錯了!要知道要循「覺正淨」。我們不知道什麼是「覺正淨」?佛在經典裡面一切教誨就是「覺正淨」。

  所以我常常勉勵同學們,經典是我們性德的流露,我們決定不能把釋迦牟尼佛看成普通的人,那你完全看錯了。釋迦牟尼佛是性德圓滿的流露,誰的性德?自己的性德。我們睜開眼睛也看到芸芸眾生在那裡造作一些罪業,這芸芸眾生也是我們自性流露出來,是自性「迷邪染」流露出來。「迷邪染」變成六道,「覺正淨」變一真法界,變四聖法界,所以盡虛空、遍法界就是一個自性,這個道理深,懂得的人不多了。可是修學大乘,必須建立在這個理念的基礎上,在大乘修學裡才少障礙,才容易提升,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性。唯識學家,盡虛空遍法界唯識,識是能變,境界是所變。性宗比相宗講得更究竟,更圓滿,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性。諸佛、法身大士是性德圓滿流露,十法界、六道是性德裡面迷邪染的流露。

  我們如何把「迷邪染」改正過來,皈依「覺正淨」,這是你真正皈依了,依自性三寶,我們才能真正得度,究竟得度。所以「知過能改,善莫大焉」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