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北宋魏徵——魚頭參政魯宗道-第73集

 

  古語有云:「天下非君王一人之天下,乃天下人之天下」。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們深諳這一道理,懷著「家國天下」的政治自覺和使命擔當,為朝政諫議得失,扶正君主行為,甚至為了堅持正義不惜以生命進諫。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,湧現出一位又一位身具正氣、勇氣和豪氣的著名諫臣。今天我們要講述的這位,就是宋朝賢相鐵骨諫臣——魯宗道。

  魯宗道,宋朝譙(今安徽省亳縣)人,字貫之。年少時父母不幸去世,然而他並沒有被命運所束縛,更加刻苦讀書,幾年後考上了進士,被任命為濠州定遠縣尉,不久又被調任海鹽縣令。由於他在治理航道方面有功,朝廷升遷他為歙州軍事判官。在擔任地方官期間,魯宗道政績出色,不久又被提拔為秘書丞。

  魯宗道為太子諭德(東宮官屬)時,有一次他在酒店飲酒,恰巧真宗皇帝有事召他進見。傳達命令的使者到魯宗道家等了很久,他才從酒市回來。使者不安地對魯宗道說:「皇上如果責怪您耽擱這麼久才到,您將如何回答?」他說:「如實回答。」使者說:「如果如實回答,必定會受到皇上怪罪!」魯宗道回答道:「欺君之罪,過失更大。」

  魯宗道進宮後,便向皇上謝罪,說:「臣有老友來訪,臣家貧,沒有杯盤,陪老友同往酒店宴飲,因而延誤,請陛下治臣之罪。」真宗皇帝聽完他的陳述後,不但沒有責備,反而更加賞識魯宗道這種忠實不欺的品性,認為將來可以大用。

  坦白稟奏,毫不隱瞞,從他誠實無欺的言語中,便可窺知其為人耿直剛正的品格。

  天禧年間,宋真宗為了更好地聽取意見,制定了監察制度並設立專職諫官。魯宗道被選為右正言(諫官之一),開始了他的諫官生涯。他上任之初就向皇帝提出了改進諫章奏請的要求。在他的建議下,諫章可以送達皇帝,也可以當面向皇帝進諫,打破了原本只能由其他部門轉奏、只許書面上奏、不許當面給皇帝提意見的規定。

  此外,魯宗道還對地方官員的考核任用辦法提出了改進意見。他認為,地方官員的素質與百姓的生活福祉直接相關。僅憑書面考試成績無法真正瞭解一個人。他說:「天下所謂的親民者卻貪污納賄、擾亂政治,地方官十人中有二三,如果要憑這樣的官吏去引導教化百姓向善,那是根本不可能達到的。漢宣帝當年任用刺史守相,必定親自去考察他們。當今,如果皇上無法當面接見,也應該讓大臣去詢問其言談,觀聽其應對,再考察其處事待人是否公道正派,這樣才能得出是否能夠任用的結論。如果吏部能夠這樣選拔縣令,差不多就能得到好的地方官去宣助聖化了。」這個意見最終也得到了真宗皇帝的採納。

  魯宗道忠誠履行諫官的職責,提出的諫言似乎永無止境。然而時間一長,真宗皇帝對他的意見也會感到厭倦,有時對他的建議採取敷衍態度。在一次進諫中,魯宗道說:「如果陛下只是為了一個納諫的虛名而用臣,臣卻恥於像死人一樣光食俸祿不辦事,那麼請陛下罷免臣的官職吧。」 真宗皇帝聽後,被他的直言勸諫所感動,連忙安撫挽留他。後來,真宗皇帝在大殿的牆壁上寫下「魯直」二字,以示惕勵。

  宋真宗駕崩後,他的兒子宋仁宗繼位。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,是其養母劉太后掌權執政。宋真宗當朝時,就多次向劉太后講述魯宗道為人十分忠誠正直,於是就任命他為參知政事,相當於副宰相一職。魯宗道並不為劉太后的提拔之恩對她唯唯諾諾。

  劉太后具有一定的政治才能,當執掌朝政大權時間一長,就顯露其膨脹野心。一次,劉太后在朝堂上問魯宗道:「在你看來,唐朝武則天是個什麼樣的人啊?」魯宗道冷靜直接地回答:「她是唐朝的罪人也!差點危害國家社稷。」聽後, 劉太后沉默了很久。

  另外,有人請求給劉太后的祖宗七代立廟,這在當時是皇帝才能享有的特權。劉太后讓大臣們表態,誰也不敢說話,只有魯宗道正顏厲色地說:「如果劉氏立七廟,那麼皇帝宋仁宗處在什麼地位呢?此舉將給劉氏惹來禍端啊!」一句話讓劉太后明白其利害關係,從此打消了這個念頭。

  魯宗道就是這樣一位忠誠朝廷、不畏權貴、敢言直諫、剛正無私的人,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唐朝名相魏徵的影子。為此,被後人譽稱為「北宋魏徵」。當時也有人稱他「魚頭參政」,其含義一方面是因為他姓魯,魯字的上半部是個「魚」字;另一方面是說他像魚骨一樣剛正忠直。

  「懷祿之人,慮不便身而不敢言,所以相與緘默,俯仰過日」。然而披肝瀝膽、仗義執言的魯宗道們,正是秉承著「以道事君」、「衛道高於尊君」的強烈家國情懷,挺起脊樑去擔當匡正君主的得失,為我們詮釋了何謂政治忠誠。這些敢於直諫的士大夫們,在增強政治自我淨化能力、營造清明政治生態、維護國家長治久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。他們這種「致君堯舜上,再使風俗淳」的諫議精神,也帶給我們無盡的思考與啟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