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孝,是延續-第9集

 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,今天想要和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:孝,是延續。

  

  今天,我們來學習《德育古鑒》中的一個故事。

  顧態是一位孝子。他的父親娶妾後,又生了兩個兒子,對他們非常疼愛。然而顧態並沒有因此嫉妒兩個弟弟,反而全心全意地愛護他們。

  顧態每一次拿到束脩(古代學生獻給老師的供養),都會交給父親,展現了他對父親的尊敬。

  有一次,顧態到張家教書,這戶人家知道他的孝行,就一次性把一年的束脩都給他了,並說:「我今天給你的銀兩,你父親不知道,你可以拿這些銀兩買地,等到秋天,又可以再得一些租金。你一年以後再把這個錢拿給你父親就好了。

  可顧態婉拒了,他不想為了多收幾石米而改變對父親的那一份心,還是把錢交給了父親。後來,顧態生了一個兒子,很年輕就考中了進士,官至翰林大學士,很有成就。

  這個故事讓我們體會到,顧態對父親非常恭敬,絕不會做出絲毫欺瞞父親的事情。這一份存心,有恩田,又有敬田,「福田心耕」,所以顧態的後代很有福氣。

  《論語》中說:「父在,觀其志;父沒,觀其行。三年無改於父之道,可謂孝矣。」當一個人的父母還在的時候,我們觀察他的心態、心志狀況。如果他很多事情不會自作主張,一定先向父母稟告,以示尊重。父母做的對的,他會順承並實踐;父母做的不對的,他會柔和善巧地去勸諫。有這樣的心境,就是孝。

  父母去世了,我們再觀察他能不能做到「事死者,如事生」。假如父母去世了,他的態度就變了,全盤否定父母生前的做法,這個孝就是假的。應該是父母做的對的、好的,不改;假如父母的做法是錯誤的,還是可以調整。如果是家中一些舊的規矩,無關善惡對錯的,我們都希望延續下去,這都是在緬懷父母。為什麼?因為他還思念著父母,甚至看到家裡的擺設,不會去挪動它們,看到這些會讓他更加的緬懷父母。

  曾子說:「我曾經聽夫子說過孟莊子的孝順,他最難得的,是不改變他父親在位時用的那些臣子,還有施行的那些政策。他一直想著,父親以前就是這麼做的,這份孝思非常難得。」

  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」,服喪三年都緬懷父親,都不改變父親的家道、家規、家業、家學,這都是孝心的表現。

  

  好了,今天就和您分享到這裡,我們下期再會。

  

  ——整理自蔡老師《承傳千年不衰的家道》

  

  原文:

  顧態,性至孝。父娶妾,生二子,鍾愛之。態每歲束脩,悉以奉父。庚子春,館於張氏。赴館之日,張知其孝行,即具一歲脩金送之,告以:「今日之銀,公父未知也。此間有田欲售,可買之。俟秋成,可得租若干。」態曰:「不可,豈可為幾石米易其心,且欺吾父哉?」卒持以獻其父。生子際明,少年進士,官翰林。

  《德育古鑒·孝順類》

  

  子曰:「父在,觀其志;父沒,觀其行。三年無改於父之道,可謂孝矣。」

  《論語·學而第一》

  

  曾子曰:「吾聞諸夫子,孟莊子之孝也,其他可能也;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,是難能也。」

  《論語·為政第二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