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孝悌就在我們身邊-第8集

 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,今天想要和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:孝悌就在我們身邊。

  

  「堯舜之道,孝悌而已矣。」堯舜傳承下來的道統,都是在闡明孝悌的德行和義理。一個人做人處世有孝悌的存心,恭敬長者,就不會冒犯、忤逆父母和長輩。這個態度延伸到學校,他就不會忤逆師長;再延伸到社會團體,他就不會忤逆領導和單位裡面的長者。所以「孝悌」二字,就是家道的延續。

  孝悌是人的根,如同一棵樹,若想開出美麗的花朵,結出豐碩的果實,就需要從根上精心培養。所以《大學》裡面說,「自天子以至於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為本」。我們首先要把根本找到,「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」,有孝悌的存心,感恩、恭敬終生保持不失,就立住了做人的根基。所以「孝悌也者,其為仁之本與」。

  為什麼孝悌這麼重要呢?從《論語》中夫子對弟子問孝的回答,我們可以體會到其中的義理。

  首先是孟懿子問孝,夫子回答說:「無違。」孟懿子問孝的時候,樊遲正駕車載著夫子,於是夫子問樊遲說:「剛剛孟孫問孝於我,我說無違,你知道其中的含義嗎?」樊遲回答說:「不知道。」夫子說:「生,事之以禮;死,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。」其實就是強調,要守住為人子的規矩來侍奉父母。這種態度也體現在《弟子規》中,「父母呼,應勿緩」、「父母教,須敬聽」、「父母責,須順承」、「冬則溫,夏則凊」,都是「生,事之以禮」的細則。

  接著是子夏問孝。夫子回答說:「和顏悅色來侍奉父母,是不容易做到的。」我們在侍奉父母時,雖然可能按照禮節行事,但是否發自內心的喜悅?是否和顏悅色去做?

  夫子接著說:「老師有事,學生應該盡心盡力去協助、配合,有可口的食物,也要請老師先吃。」以前,很多家族都會請教書先生到家裡的祠堂當私塾老師。一些七、八十歲的老人很懂禮節,當家裡有什麼好吃的,都會先讓孩子拿去給先生吃,對教書人非常恭敬。

  父母、長輩教孩子恭敬老師,老師教子弟要孝順父母、尊重長者。所以,以前的家長很懂得跟老師做好教育配合。夫子強調,只做到「服其勞」「有酒食,先生饌」還不夠,還要和顏悅色。我們與父母生活在一起,要以和顏悅色的態度,不能擺臉色給父母看。

  再是孟武伯問孝,可能孟武伯當時的身體不太好,所以夫子回答說:「父母唯其疾之憂」。為什麼用「唯」呢?因為父母唯有在孩子生病的時候才擔憂他,平常不擔心。這顯示了子女的德行不應讓父母操心。

  如果子女已經成年工作,還讓父母擔心跟同事的相處如何,會不會吵架;結婚了,會不會跟妻子吵架;生孩子了,會不會教育孩子等,這都是不孝的表現。這裡的「疾」除了生病以外,還包括不良的嗜好和習慣,都會讓父母擔心。

  最後是子遊問孝,夫子回答說:「今之孝者,是謂能養。至於犬馬,皆能有養。不敬,何以別乎?」對父母的恭敬應該發自內心,不然就跟「犬馬」侍候牠的主人一樣了。

  孝的含義非常深廣,每個人需要努力的方向也不一樣。夫子教學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,就是針對每一個學生目前的狀況來教育、提醒他,體現了夫子因材施教。

  有人問夫子:「你何不從政呢?」

  夫子回答說:「《尚書》裡面提到『孝乎惟孝,友於兄弟』,孝是做人的根本,一個人能孝順父母,友愛兄弟、族群,自己在家庭裡面能夠落實孝悌,成為社會的榜樣,就是為政最重要的工作,何必一定要當官才叫為政呢?」

  這裡告訴我們,為政第一重要的還是教育。所以《禮記·學記》說,「建國君民,教學為先」。古代對教育非常地重視,教育有四種:家庭教育、學校教育、社會教育和宗教教育。

  家庭教育:祠堂教孝道,祭祀祖宗教倫理,做人要飲水思源;

  學校教育:以前的學校承傳孔夫子、古聖先賢的教誨,教道德;

  社會教育:設施有很多種,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城隍廟。有些人不識字,但在很多寺廟前面看到那些藝術表演,比如《三國演義》、《楊門女將》,演的都是忠孝節義,人們看了就懂得其中的道理。忠孝節義的人有好報;為非作歹、禍國殃民的人,果報自然不好。這也彰顯了《易經》說的,「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;積不善之家,必有餘殃」。

  宗教教育的範圍更大了,談的是宇宙人生的道理,還包含了哲學和科學。在古代,人們都以聖賢,以同代中有德行的人為榜樣,非常尊崇道德的教化。

  《孟子》中說:「道在爾,而求諸遠」。這個「道」就是我們想要實現的大道,世界大同、社會安定的目標。

  「事在易,而求諸難。人人親其親,長其長,而天下平」。事情並不複雜,只是我們把它想複雜了。每個人都孝順、親愛父母,友愛兄弟,每個家就安寧和樂了;每個家都和樂了,國家、天下就太平了。

  其實,孝順父母,友愛兄弟,就在我們身邊。每個家庭安定了,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。

  

  好了,今天就和您分享到這裡,我們下期再會。

  

  ——整理自蔡老師《承傳千年不衰的家道》

  

  

  原文:

  有子曰:其為人也孝悌,而好犯上者,鮮矣;不好犯上,而好作亂者,未之有也。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悌也者,其為仁之本與!

  孟懿子問孝。子曰:「無違。」樊遲禦,子告之曰:「孟孫問孝於我,我對曰,無違。」樊遲曰:「何謂也?」子曰:「生,事之以禮;死,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。」

  子夏問孝。子曰:「色難。有事,弟子服其勞;有酒食,先生饌。曾是以為孝乎?」

  孟武伯問孝。子曰:「父母唯其疾之憂。」

  子游問孝。子曰:「今之孝者,是謂能養。至於犬馬,皆能有養。不敬,何以別乎?」

  或謂孔子曰:「子奚不為政?」子曰:「書云,『孝乎惟孝,友於兄弟。』施於有政,是亦為政,奚其為為政?」

  《論語·為政第二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