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不為良相 必為良醫-第3集

 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,今天繼續和您分享:不為良相,必為良醫。

  

  在上一期,我們學習了竇燕山教子的故事。北宋時期的范仲淹先生也以竇燕山為榜樣。下面,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范仲淹先生的家風和事跡。

  范仲淹,字希文,在他兩歲的時候,父親就去世了,母親也被家族拋棄。然而,他的母親沒有抱怨,反而激勵他說:「你以後真有出息了,一定要照顧所有困難的族人和朋友。」

  范仲淹的品行和學識都源於母親的激勵。因此,母親的德行影響著孩子的人格,也影響著家族的命運。范仲淹很孝順,他希望盡早接母親回去認祖歸宗,所以讀書非常用功。由於家中貧困,范仲淹每天把韭菜、薑、蒜切碎了,和著粥一起吃。冬天,待粥冷卻後切成四塊,一天吃一塊。

  范仲淹的志向是以天下為己任,因為祖上是漢朝的范滂,范滂的風范就是「以天下為己任」,這就是家道的承傳。所以范仲淹常常提醒自己:「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」,讀聖賢書的人,應該有這樣的胸懷。

  范仲淹年少時曾經遇見一個算命先生,他問算命先生:「我以後能不能當宰相?」算命先生說不可。范仲淹再問:「那我能成為名醫嗎?」算命先生非常驚訝地說:「你開始問能否做宰相這麼高的官職,現在怎麼問能不能做名醫呢?」

  范仲淹說:「惟有宰相、良醫可以濟世救人。」算命先生聽了,讚歎他說:「你一心為人民著想,是真宰相也」。

  果然,范仲淹通過努力,後來考上了進士,被任命為秘閣校理(管理重要的經典文物)。很多讀書人向他請教,范仲淹都盡心盡力為他們解釋經典的義理、聖賢的風范。

  范仲淹時時「選賢與能」,這些讀書人都是國家未來的棟樑,充分與他們切磋學問,讓他們以後都能成就道德學問。所以孟子說「為天下得人者,謂之仁」,一個人能夠時時成就別人成為團體、社會的棟樑,這是真正的仁愛。成就一個有道德的人,以至他以後能利益一方,這是真正地愛百姓、愛大眾。

  范仲淹隨著官位不斷地提升,福報、俸祿也越來越多,所以遇到一些沒有錢的讀書人,他都盡力地資助。

  范仲淹的仁慈之心,也傳給了他的孩子。有一次,范仲淹讓次子范純仁從四川運一船麥子回家,途中,范純仁遇見父親的一位熟人。得知他的親人去世,無錢運靈柩回鄉,范純仁便將一船麥子全部送給了他,助其還鄉。

  范純仁回到家中,告訴父親這件事,范仲淹對兒子說:「那你就把船上的麥子送給他。」范純仁說:「我已經送給他了。」范仲淹聽後,感到非常欣慰。這就是父子同心,這就是家風的傳承!

  因為范仲淹的俸祿,平時都資助他人了,自己的四個兒子都沒有錢置辦新衣服,家裡只有一套衣服是完整的。如果誰要出門了,就把那一套穿上,范仲淹卻非常地心安理得。孩子們也體會到了助人為快樂之本!

  不久後,范仲淹升任右司諫(諫官)。這一年,遇到了「大旱蝗」,糧食非常緊張。范仲淹上奏,希望朝廷速派官員趕往災區,實地考察,儘早應對。他還向仁宗皇帝建議,是否可以請後宮的嬪妃們半天不進食,感受饑餓是什麼滋味。

  仁宗也惻然哀之,說:「我們應該感同身受,切身體會一下這些沒有飯吃的老百姓的生活。」

  於是,仁宗命范仲淹趕往長江淮河一帶去瞭解災情,開倉賑災。范仲淹發現當地的行政運作中有一些不當之處,會延誤賑災的速度,所以及時加以修正、調整。

  後來范仲淹官至參知政事。遇到邊疆有敵軍來了,他首當其衝,趕往第一線;麟州有盜寇作亂,一些大臣認為,這麼多盜寇,當地可能會失控,打算放棄麟州。范仲淹卻主動請求前去解決。

  范仲淹先把城牆修好,然後開始推行一些好的政策,把流亡出去的人都召集回來,再減輕當地的租稅、賦稅,減輕老百姓的負擔,這個地區就逐漸安定下來了。

  范仲淹非常樂善好施,遇到親戚家中比較貧窮的,或是賢德之人,范仲淹都會資助他們。他開始做官的時候就發願,一定要資助整個家族。他發願的二十年之後,才真正有這個能力。這讓我們學習到「君子立長志」,立了志就不改變,努力去達到。

  范仲淹買來千畝義田,用作救濟族人!還提供吃穿用度,體恤備至。婚嫁凶喪這一些特別需要資助的時候,范仲淹都會主動幫助,並選擇家族裡面最有德行的長者,來負責辦理這些事的財務安排。

  後來,范仲淹買了一個錢氏南園,正要搬過去,有個會看風水的人說,這一塊地是風水寶地,住在這裡的人家會接連出王公大臣。可范仲淹說:「怎麼可以我一家富貴呢?假如讓這個地方的人都能夠在這裡接受教育,在這裡成長,統統顯貴,豈不是更好嗎?」最終用這塊地辦學校。

  這個學校考上進士的有幾百人,狀元有幾十人,至今,這所學校的升學率還特別高。所以范仲淹的陰德太厚了。

  後來,范仲淹與富弼先生一起負責國家大事。有一次,他們共同閱覽官員名冊,上面記錄了各個官員的考核成績。范仲淹發現有做得不好的官員,就把他的名字圈起來劃掉,從此不能再為官了。

  富弼先生在一旁說:「你把他圈起來劃掉很容易,如果他被免職了,他們家裡的人就要流眼淚了。」

  范仲淹說:「如果當官的人不夠稱職,讓百姓遭受苦難,到時候就是這整片地方的人在哭了!」所以考慮事情,要看整體,要真正為老百姓著想。要把國家治理好,一定要選賢與能,不能濫竽充數。

  范仲淹去世後,被追封為文正公,次子范純仁也官至宰相,「純佑、純禮、純粹,都在朝廷擔任要職。

  

  好了,今天就和您分享到這裡,我們下期再會。

  

  ——整理自蔡老師《承傳千年不衰的家道》

  

  

  原文:

  范仲淹,字希文。少孤甚貧,日食虀(jī)粥一角,勤苦讀書,便以天下為己任。每自誦曰:「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。」嘗謁相士問云:「能作宰相否?」相士云:「不可。」再問:「能作名醫否?」相士訝之曰:「何前問之高,而今問之卑也?」曰:「惟宰相、名醫,可以救人。」相士贊曰:「君仁心如此,真宰相也。」舉進士第,為秘閣校理,博通六經。學者多從質問,為講解不倦。推其俸以食四方遊士。諸子至易衣而出,仲淹宴如也。尋為右司諫,歲大旱蝗,奏遣使循行,因請問曰:「宮掖中半日不食,當何如?」仁宗惻然,命仲淹安撫江淮。所至開倉賑之,奏蠲(jūan)除弊政十餘事。後參知政事,邊陲有警,自請行邊。麟州罹大寇,言者多請棄之。仲淹為修築故砦(zhài),招還流亡,蠲其租,罷榷酤予民,河外遂安。性好施與,其親而貧、疏而賢者,鹹施之。方顯時,志欲贍族,力未逮者二十年。既而自西帥至參大政,於其裡中買常稔(rěn)之田千畝,號曰義田,以贍族人。日有食,歲有衣,婚娶凶喪有助。擇族之長而賢者一人,主其計而時其出納焉。得錢氏南園,將徙居之。陰陽家謂當踵出仲淹卿,乃曰:「一家獨貴,孰若吳中之士,鹹教育於此,貴將無已焉。」以其地為學宮。與富鄭仲淹當國,閱監司簿之不才者,一筆勾之。富曰:「一筆勾之甚易,但恐一家哭矣!」曰:「一家哭,何如一路哭耶?」此又最得治體,不以煦煦為仁者。卒諡文正,贈魏國仲淹。子純仁,複為相;純佑、純禮、純粹,俱名卿侍。

  《德育古鑒·救濟類(上)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