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: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
請看《大經科註》第八百九十六頁,請看第二行,從當中看起,從第二句看起好了:
「據疏意」,根據《會疏》的說法,「首句是所證之理體,即如如」,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。今天我們接著看下面,「次句是能照之佛智」。如如的理體怎麼會知道的?知道如如理體那個智慧,就叫「如如智」,這是佛給它起了個名字,叫如如智。所謂的理體就是「自然之根本」,所謂的佛智乃是洞達此根本,流出自然相的智慧。洞,達是通達,洞是徹底通達,對於這樁事情完全明白了,沒有錯誤、沒有懷疑。一切法都從根本流出,前面所說的自然相,「自然中自然相」,這是大乘教裡常講的諸法實相,一切法的真相。這個智慧現前,大乘佛法常說,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見到自然之根本就是徹悟,就是大徹大悟,自然中自然相就在你眼前。這是現象,科學家把這個現象分為三類,物質現象、心理現象(心理現象是念頭,起心動念)、自然現象,這三大類全都包括了,包括整個宇宙。這個相就是這段經文所說的自然中自然相。
自然這個味道很深,它在我們面前,我們沒見到。不是沒有見到,我們是不自然。什麼不自然?妄心不自然,真心自然,妄心不自然。為什麼?起心動念了,不自然,分別不自然,執著不自然。自然是什麼樣子?眼見色、耳聞聲,乃至於意知法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沒有起心動念,是自然,沒有分別執著是自然。像我們鏡子,我們用一面鏡子照外頭的境界,鏡子沒有起心動念、沒有分別執著,照得清清楚楚,那是自然。我們用個照相機不自然,為什麼?照一張,裡頭存底了,那就不自然。再換句話說,只要有造作就不自然,沒有造作就是自然的。它本來是自然的,但是我們用一個造作的念頭,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把它變成不自然,自然沒有變動。
六祖惠能大師開悟了,怎麼開悟的?自然開悟的,這要知道。我們為什麼不開悟?不自然。這個「自」裡頭的意思很深。開悟的人的心像鏡子,對外面照得清清楚楚,那是智慧;如如不動,那是自性。你看能大師說自性,見性了,性什麼樣子?第一個「本自清淨」,自然的,染污不自然了,清淨是自然的。「本不生滅」,不生不滅是自然的,生滅就不自然。你看我們,前念滅後念生,是什麼現象?相似相續相,這就不自然,自然是如如不動,沒有生滅。第三個現象,「本自具足」,自然的。具足什麼?智慧、德、能、相好,全是自然的。
我們現在智慧沒有了,實際上把智慧扭曲了,因為不自然,把智慧扭曲了,把智慧變成了煩惱。什麼是煩惱?妄想、分別、執著就是煩惱。它本來是智慧,在自然當中它是智慧,在不自然裡面它就變成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錯就錯在這裡。佛慈悲,把它講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智慧,無量的智慧,無量的德能、相好是自性本有的,本有的就是自然的,不是從外頭得來的。佛陀慈悲,我們對他非常非常感恩,要是沒有他,我們生生世世都蒙在鼓裡頭,不知道事實真相。都向外面攀緣,都向外面求,外頭哪裡有?沒有。
今天世界這麼亂,地球上許許多多現象都讓我們感到反常,頭一個就是氣候變化不正常。不像過去,春夏秋冬四季那麼清楚,春生夏長、秋收冬藏,它一定的規律,現在規律亂了。這個亂象,知識不能解決。人心也反常了,一百年前的人心是什麼心?是仁義禮智信。老祖宗教我們的四個科目,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,一百年以前人心都有這個,但是未必做到。他做不到,他有,現在人沒有,概念沒有了,倫常道德的概念沒有了。認為這個東西是什麼?是封建時代的,是迷信時代的,是從前一些帝王愚民政策,讓老百姓聽話,搞出這些把戲,都是騙人的。這個把戲在中國玩了五千年,社會沒出亂子;現在這把戲不要,亂子出來了。怎麼解決?沒有法子解決。
專家、學者、博士不知道有多少,聯合國召開的和平會議,討論什麼問題?就一個主題,消弭衝突,促進社會安定和平,是全世界的,就這麼一個主題。一直開到現在,四十多年了,開了四十多年,參與的人都是學者、專家、博士、教授。我也被找去參加這個會議,這十年當中先後參加了十幾次。現在年歲大了,體力不夠,不再參加了。效果怎麼樣?衝突的頻率年年上升,衝突的傷害次次加重,搞得這些參加會議的人信心都喪失掉了。大家在一塊,都在那裡感嘆: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?這個語氣,對於世界恢復和平的信心喪失了,不相信這世界還會有和平。
古人為什麼能叫這個世界和平,現在人做不到?而且我們瞧不起古人,認為古人不懂科學,現在的科學發達。古人的東西全部要淘汰,現在社會這個亂象怎麼辦?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知道,英國人湯恩比博士,他知道。他在一九七0年代的時候就提出來,「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」,那個時候距離二十一世紀還有三十多年,我們現在是二十一世紀,他說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」。孔孟學說是中國的,大乘佛法也是中國的,印度沒有了。就他知道!我跟他沒見過面,我看過他的書,他的書上這樣寫著。我看了之後非常驚訝,他怎麼會知道?進一步的想了解他,才知道他一生專門研究歷史,而且研究的是文化史,全世界各個族群的文化史,他得到的結論。這是證實我們中國人把老祖宗丟掉了不要了,外國人知道那是寶,確確實實能化解衝突,能恢復安定和平。
九一一事件發生之後,我在澳洲,澳洲昆士蘭大學的校長派了兩個教授,我住在山上,到山上來找我。邀請我跟他們和平學院的教授們舉行一個座談會,為的是真正找出一個方法,有效的方法,能化解衝突,能給社會恢復安定和平。這是樁好事,不是壞事,大乘教裡頭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,我答應他了。這個會議將近三個小時,一開頭我聽他們給我做報告,這個報告差不多將近一個小時,讓我了解狀況。我才知道世界上只有八個大學有和平學院,我們沒聽說過哪個學校有和平學院的。而且這個和平學院是有學位的,有博士學位、有碩士學位,畢業之後多半在聯合國服務;換句話說,為聯合國培養專才,就是調解糾紛的專才。全世界八個學校,昆士蘭是其中之一。我聽到這個感到很稀奇。聽完報告之後才知道,他們這麼多年來研究的理論跟方法,用中國傳統來說不能解決問題,只能把問題搞得更複雜。他用什麼方法?這個理念跟方法就是用鎮壓、用報復。這不能解決問題,鎮壓、報復加深仇恨,不能化解,沒完沒了,這嚴重。
所以當時,我就把我們中國古聖先賢化解衝突的方法,給他們做報告。我提出來,衝突,根在什麼地方,你要把根源找出來,源頭找出來。根源是什麼?他們講兩個國家衝突了,兩個宗教衝突了,兩個族群衝突了。我說不是的。我就提出一個事實向他們請教,我說現在社會的離婚率是不是年年在上升?是,年年在上升。我說這是什麼現象?衝突,夫妻衝突。中國人自古講五倫,五倫從什麼地方建立的?從家庭。家是社會的細胞,基本的細胞,如果家沒有問題,衝突就不會發生。社會好像一個人身,家好像身上一個細胞。沒有人想到。離婚是夫妻衝突,五倫裡頭夫妻是根。雖然說的是「父子有親」,父子這個親愛,父母對兒女這個親愛,那是五倫的根。但這根從哪裡來?根從夫婦來的。
「夫婦有別」,這個別是什麼?別是不同的任務。夫妻結合建立一個家庭,家庭裡面最重要的兩樁大事,第一樁大事就是培養下一代,第一樁大事,第二樁大事才是家庭生活。所以夫婦兩個要分開,第一樁大事交給婦女,第二樁大事交給她先生。男的主管家庭經濟生活,出外謀生;傳宗接代,培養下一代,是婦女的責任,婦女的責任比男的大。所以在遠古時代,小孩生下來跟媽媽姓,不跟爸爸,有道理。妳把小孩生下來,妳要養他,人人都是聖人,像我們這段經文講的,人人都是佛,問題就是妳怎麼教的。他將來變成凡夫,是妳不懂得教導,妳把他教壞了。人人都是聖賢,妳怎麼把他變成凡夫?所以婦女懷孕,從懷孕這一天就開始教小孩,小孩還沒出生,叫胎教。全世界沒有,只有中國人懂得,所以中國確實世世代代都有聖賢人出來。這個國家、這個族群長治久安,傳了千萬年還在,還沒有被毀滅,什麼道理?它會教。
媽媽起心動念,嬰兒知道,他雖然還沒出生,在肚子裡頭,妳起心動念他有感應,妳言語造作他也都受影響。所以這十個月,心要清淨、要和睦,念念都是純淨純善,這個胎兒好,他稟受的是正氣。母親一舉一動都合乎規矩禮義,小孩的身體好,小孩的心情好,這小孩出生好養,真正聽話。生下來之後一千天,就是從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,做媽媽的人要把小孩看管好。所有一切不善的、負面的東西不能讓他看見,不能讓他聽到,不能讓他接觸到;他看到的、聽到的、接觸到的全是正面,全是倫常道德,孝悌忠信、仁愛和平,他看到這些,接觸全是這個,這叫紮根教育。這個根三年紮得好,一生不會改變,古人有句諺語說,「三歲看八十」,母親辛辛苦苦這三年,小孩一輩子不會改變。
六、七歲上學了,交給老師,這個使命就老師接替了。老師除了像媽媽一樣要把學生看好,學生還不懂事,也不必讓他懂事,繼續不斷的培養他的善根,幫助他的心定下來,保持他的純善純淨的心。老師有善巧方便,老師有慈悲心,老師有智慧,能觀察學生因材施教。他有天分,有這分聰明才智,能夠成聖成賢,將來能夠利益國家民族,要培養他成聖賢,讀書志在聖賢。不像現在,現在讀書是什麼?學知識,將來可以出去賺錢,目的在此地。跟古人目標完全不一樣,古人教學的目標是做聖人、做賢人,為國家民族服務,帶給整個人民的幸福。像毛主席所說的,要培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。他有智慧、有德行、有善巧方便,能讓社會安定和諧,能讓每個人過得幸福美滿,這個功德多大!你要問他的根源,他媽媽,他媽媽教出來的。什麼人最偉大?媽媽最偉大。
今天在中國,丈夫稱妻子為太太,太太什麼意思?太太是最偉大的。太太是從周朝來的,周朝開國聖人文王、武王、周公,全是大聖大賢。文王的祖母太姜,他的媽媽叫太任,他自己的夫人叫太姒,這三個女人,三個女聖人都是太,太太從這來的。這三個女人紮根,周朝在中國歷史上最長,八百年。希望婦女統統學三太,是這麼個意思。現在還有叫太太的,但是太太什麼意思不知道了,完全不懂。真的太太一定家和萬事興,太太有智慧,太太有德行,德行裡面特別是忍耐。一家和睦,鄰里鄉黨和睦,社會哪有不和諧的?國家哪有不太平的?
現在我們把它否定了,說老祖宗愚痴,不懂科學。老祖宗留下來這個東西,唐太宗把它編成《群書治要》,現在印出來流通,翻成外國文,一些外國國家領導人看到了,沒有不歡喜、沒有不讚歎,幾千年這些老的東西現在還管用。說出這句話了不起,這句話幾乎跟湯恩比平等,到湯恩比的境界了。管用!管什麼用?真正能化解衝突,真正能恢復社會安定和諧,真正能帶給國家興旺,出現盛世。禮義之邦、太平盛世,要靠古人的智慧,現在人沒有智慧,現在人有常識,常識解決不了問題,智慧才能解決問題。
還是要用古老的教育理念跟教育方法,智慧才能現前。古老的教育理念,實在都寫在《三字經》開頭八句,那是教育的理念。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這個善就是聖賢,這個善就是佛菩薩,他本來是佛菩薩,本來是聖賢。「性相近,習相遠」,本性大家是一樣的,就是相近,但是習慣慢慢叫你自己跟本性愈來愈遠。所以教育重要了,「苟不教,性乃遷」,你要是不好好教他,慢慢就變壞了,統統被外面境界轉移。這就教重要,中國人最懂得教育。「教之道,貴以專」,這句話重要。現在這個教育的哲學沒有了,教育的智慧、教育的理念沒有了,現在是什麼?廣學多聞,學的東西愈多愈好,變成大雜燴,樣樣通,樣樣不通,人糟蹋掉了。中國教學的理念是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教學的方法是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。自見是什麼?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。現在沒人懂!一百年前還有人懂,沒有幹,沒照做;兩百年前照做的人不少,所以社會上聖賢君子很多,他們是社會的楷模,是社會的榜樣,帶動社會安定和諧,帶動人民幸福美滿。自然之有根本,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。
現在中國人可憐,中國人不認識中國字,這文字一改,祖宗留下的東西看不懂。過去在兩百年前,韓國人完全用中國文字,日本人文字裡頭,日文裡頭大部分都是中國文字。現在是狹義民族意識,總是自己高,不要別人的。韓國把文字改了,中國古聖先賢的東西沒人懂,只有少數專家學者他們研究,日本亦如是。中國沒有人壓迫我們,自己改了。所以漢字、文言文,湯恩比重視,還有一個英國人,比湯恩比早一輩的,羅素,清朝末年到中國來,在中國住了一段很長時期,在北京大學教書。他對於中國文字非常讚歎,為什麼?中國文字超越時空,不受時間、空間影響,用文言文寫的,你懂得文言文,就跟古人面對面交談一樣。這是全世界沒有第二家。全世界使用拼音文字,這個文字二、三百年就變了,看不懂了,話也聽不懂了,它會隨著時代去變,中國的文字、文言文永遠不變。所以,要把自己的思想、理念世世代代傳下去,只有用中國文字辦得到,其他任何文字都辦不到。我們有這樣的寶,怎能不把它發揚光大?
有許多人問我,你現在這麼大年歲,你還有什麼想法?我什麼想法都沒有,只有一樁事情不能放下,中國的道統什麼人來承傳?如何來發揚光大?我就這麼一個念頭。所以現在非常想有一個緣分,我不想帶多,帶四、五個學生,帶多了精力不夠,把這個道統承傳下來,讓後人去發揚光大。我一生能成就四個人,四個人每個人又能成就四個人,就十六個人,傳個四代、五代就行了。我們自己這一代看不到效果,下一代也看不到效果,再下一代效果出現了,要有耐心。達摩到中國來傳禪宗,到第六代成績才出現,到惠能,惠能會下成就四十多個人,禪宗一下興旺起來,第六代。這個事情急不得!
從哪裡下手?從漢字下手,先要認識漢字,為什麼這麼寫法,為什麼讀這個音,它裡頭什麼意思,形、音、義。認識漢字,熟悉文言文,文言文怎麼學?就是多讀,讀書千遍,文言文自然學會了,為什麼?其義自見。要不要人教?不需要,自通了,智慧現前。智慧現前樣樣通了,一經通一切經通,一個法門通一切法門都通。有許多人去念,沒有說是個個通的,只有少數。沒錯,少數一個通了,教育就成功,就沒有失敗。什麼樣的條件才能通?基本的就是自然之有根本,這它是相同的,完全相同。這就是大乘經上說的,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這個佛性就是根本。自然兩個字就是包括整個宇宙一切眾生,根本就是本性,就是性本善,根本就是性本善。
我們要把根本找回來,中國自古以來做學問就這樁事情,我要把本性找回來。真正找回來,你是大聖人,在印度叫成佛。這門功課必須要具備的條件就是真心,不能用妄心,關鍵就在此地。你用妄心,妄跟真是相對的,真永遠不會現前。妄是什麼?你有念頭,你有妄想,你有雜念,你就不能成功。所以他用的方法,讀書千遍,什麼意思?而且就讀一本書。一本書是沒有念頭,天天念它,念了幾百遍、幾千遍。要換一本,這本裡頭什麼東西我想一想。天天念,想都不要想,好好念就是了。目的只要你念,不要你想,用念書的方法把妄想、雜念打掉,目的在此地。這個方法對誰的?對知識分子,因為知識分子喜歡讀書,就用這個方法,就是你的愛好。不要想經上什麼意思,沒意思,到你豁然開悟的時候,意思出來了。那個意思是真的,真實智慧,一點都不假,一點都不錯,開悟了。
在中國有個好的例子,惠能大師,不認識字,沒念過書,到黃梅去參學八個月,他是真正參學,他是五祖最得意的一個學生。跟五祖幾十年的,都是白跟了,只有這麼一個人,他是真的。五祖教他怎麼個學法?沒有人能知道,惠能自己知道。黃梅的講堂在哪裡,惠能不知道,禪堂在哪裡他也不知道。他沒有在禪堂裡坐過五分鐘,沒有,講堂裡頭一次沒去過,沒聽過經。他在那裡住八個月,每天舂米破柴,在碓坊裡面跟大家在一起做雜活,他在修行。他修什麼行?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他修這個。修成功了,效果是什麼?我們經題上「清淨平等覺」出現了,他心清淨、他心平等。清淨沒有執著,平等沒有分別,他修這個。眼見色、耳聞聲、鼻嗅香、舌嘗味,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修清淨平等覺,修成了就覺了。覺是什麼?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。他在那裡用功,五祖知道,除五祖之外沒有一個人知道,真修!懂得《華嚴》的,我就可以告訴他,他修什麼?他修五十三參。一般人完全沒有覺察到,他什麼人都見,什麼人都接觸,碓坊裡面工作人員,現在講義工,有的是道場住,僱他的,長工,有些是義務來幫忙的,接觸這麼多不同的心性。看得清楚、聽得清楚,智慧,心裡如如不動,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、沒有起心、沒有動念,真修行人,八個月成功了。
老和尚知道他成就了,可以傳法給他。他要沒有成就的話,再多住幾個月,多住一、二年,成功了馬上傳給他。所以召集大眾開傳法的大會,老和尚叫大家作一首偈來給我看看,真的明心見性了,衣缽傳給他為第六代祖。公開的,每個人都可以作偈子送來看看。三天,沒有一個人寫偈子,因為大家都知道五祖有個上首弟子神秀和尚,神秀經常代五祖接待參學的人,可見得神秀的德行、道行算是不錯的。大家心目當中,他決定是第六代祖,所以寫偈子也沒用,算了,別寫了。神秀自己知道,大家不寫是為了他,他要不寫對不起老和尚,等於老和尚出題考他。這才想了好幾天想出一首偈,不敢送給老和尚,怕老和尚批評,給貼在外頭牆上。老和尚看到中意就承認,不中意就不說了,抱著這麼個心態,沒有自信心。這些故事記在《壇經》裡頭。
能大師聽到別人念這首偈子,就找人:貼在什麼地方,帶我去看看,我也去拜拜,種種善根。大家帶他去了,到貼偈子的地方拜了三拜,起來之後告訴他,他有首偈子,他不會寫字,有沒有人幫他忙代寫一寫。他把神秀的偈子改掉了,神秀是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,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」。惠能把它改掉,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。這一傳誦老和尚聽到了,這可不得了,馬上趕回來,脫下自己的草鞋把這個字擦掉,告訴大家沒見性。為什麼?怕人家害他。平復了,沒開悟、沒見性。
下午巡寮,巡寮就是整個寺廟每個地方都去看一遍,藉巡寮看惠能。到碓坊看他在舂米,問他:米熟了沒有?這都是禪機。表面上看,問他米熟了沒有,實際上就問他,是不是徹悟了。他說米早就熟了,「猶欠篩在」,還沒有篩,就是他已經悟入,沒有人給他做證明,這就是要求五祖給他證明。五祖用枴杖在他碓上敲了三下,走了,沒人曉得,他自己心裡有數,三更去方丈室見他。果然到三更他就推門,裡頭門沒有拴,一推就開,進去了。五祖給他講《金剛經》,講大意,講到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就徹悟了,說出一首偈,五祖給他做證明。
見性,性是什麼樣子?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自性是清淨的,從來沒有染污過,何期是沒有想到,沒有想到自性本自清淨。第二句「何期自性,本不生滅」,不生不滅。第三句「本自具足」。第四句「本無動搖」。這四句都是講的本性,末後一句是講它的作用,「能生萬法」。五祖說行了,不必再說,衣缽就給他,打發他趕快走路。唐朝是盛世,佛法最興旺的時候,還有這麼嚴重的嫉妒、障礙,何況現在!我們受一點災難、受一點委屈算什麼?古聖先賢榜樣擺在面前。他逃在獵人隊裡頭,用假名字,替獵人當伙夫,給他們燒飯,十五年,不是短時期。十五年之後,大概反對的、不滿意的那些人應該也大多數都走了,不在了,對這個事情就淡了,他出現了。
他這五句話二十個字就是自然之根本,他能夠說出來,這就是如如智,就是佛智,他所說的這五句話就是如如理,能說能見到的這個,這是如如智。「體用一如,理智無二,能所雙泯,絕待圓融,言思莫及」。我們用六祖惠能大師這個例子這就清清楚楚,前面四句是體,末後一句能生萬法是用,一如。能知所知,所知的是理,能知的是智慧。智慧從哪來的?智慧從定來的。所以要曉得,讀書千遍是什麼意思?是修定,用讀書的方法修定。所以,讀書不能問這個字什麼意思,這一句什麼意思,這一段怎麼講法,錯了,你把定全破壞掉了,變成知識。你要根本就不理會它,念得一個字沒有念錯、一字沒有念漏,一遍一遍念下去,心裡頭什麼都沒有,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、沒有起心、沒有動念。這樣念下去這是什麼?這是修定,修自性本定。定功達到自性本定就開悟了,像惠能一樣。沒有到那個地方悟不了,到那個地方豁然大悟,真見性了。他這五句話一說出來,五祖衣缽趕快就給他,告訴他,你是禪宗第六代祖,你現在有災難,趕快躲起來,不要讓人知道,緣成熟了再出來。這一待待了十五年。
這個方法妙極了,惠能大師沒人教他,為什麼部部經都會講?還有個好例子,釋迦牟尼佛,釋迦牟尼佛講《華嚴經》誰教他的?沒有老師。釋迦牟尼佛講《華嚴經》誰教他的?講《楞嚴經》誰教他的?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,他從哪裡學來的?沒有,是菩提樹下入定,定中徹悟。惠能大師是聽五祖講經,言下徹悟。每個人的緣不一樣,千差萬別,但是悟是一樣的,不管是怎麼樣開悟的,開悟之後境界完全相同。釋迦牟尼佛在定中開悟了,說出開悟的境界,是一部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《華嚴經》是定中講的。聽眾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不是法身大士你沒有辦法入世尊禪定的境界當中,你沒這個能力。證得法身,就是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的人,跟佛同一個境界,可以入佛的定中聽佛講經。能大師二十個字,這二十個字就是全部《華嚴經》,沒有兩樣。也就是說,把《華嚴經》濃縮,就這二十個字,二十個字。這二十個字展開就是一部《大方廣佛華嚴》,不增不減。所以,絕待圓融,言思莫及,說不出來,思是你想不到,無法想像,無法說清楚說明白,沒有辦法,必須要你親證你才知道。
經文上說的『無上下』,無上下是平等,「指所證理體本來平等」。「經云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」,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沒有高下。但是我們一般說,出世間法比世間法高,這是什麼?對初學,方便說。說真的,真的沒有。為什麼?世法是假的,佛法也是假的。所以《金剛經》佛說,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。佛法從哪裡建立的?從世法建立的。世法是病,佛法是藥,這個藥治病,病治好,藥就沒有了;病治好了藥還在,你還有病。世出世法平等,沒有高下,這是給你講真話。但這個不是對初學講的,對初學講引起他貢高我慢,恭敬心沒有了。所以對初學的人講那個高,我們卑,佛尊,我們對他要禮拜、尊敬,把恭敬心引出來,是這個意思,不是真有高下。將來自己你一定成佛,你成佛跟阿彌陀佛一樣、跟釋迦一樣,無二無別。
佛說法沒有定法可說,為什麼沒有定法可說?根性是不定的。就是同一個人,你今年的根性跟去年就不一樣,有些地方你有長進,有些地方你有退步。換句話,給你說同樣的經,去年給你講、今年給你講不一樣。去年是那個境界講的,今年境界不一樣了,說法也不相同。經文還是這麼多,說法不一樣,淺深不一樣,廣狹不一樣。活的,無有定法可說,一部經都是活的。
又說,「心佛眾生,三無差別,皆顯平等之義。平等故無上下」。我們在這個世間,真正發菩提心,幫助一切苦難眾生,要懂得演、說,演是表演,身教,做出來給他看,讓他有所感動。長時間的薰修,絕不是一次就會感動的,那是上上根人。要長時間,幾個星期、幾個月、幾年,他明白了,再言教,身行言教,幫助他開悟。開悟,什麼時候不一定,完全是學人的根性,也就是他的煩惱輕重,煩惱輕容易開悟,煩惱重比較困難。煩惱是什麼?放不下。只要有放不下的,無論是佛法世法,只要有放不下的都麻煩。
所以章嘉大師教我一定要看破、放下,看破了解真相,真相是什麼?空無所得。這個事實就在眼前,昨天過去了,不可得。能把昨天控制住,不讓它過去嗎?做不到。昨天不可得,再告訴你,今天前一個小時不可得;再告訴你真話,前一秒鐘不可得,然後你曉得原來念念不可得。念念不可得,那就把這個念頭捨掉,我不執著、我不分別了,甚至於我不起心不動念,就成功了。到不起心不動念,肯定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什麼問題全解決了。
這是凡夫修行成佛、成菩薩的關鍵,真的與認識字不認識字,讀經多少、聽經多少沒關係。讀經、聽經是個增上緣,你真能放下,一聽他會悟;你不能放下,愈聽,還去研究它的意思,你所得的佛法的知識,不是智慧。你要什麼都不想,什麼都不問,什麼都不懷疑,一直念,這智慧。這是什麼?這是你走戒定慧的路子,因戒得定。我讀經是得定,不是背誦,念遍數多自然會背,那是自然現象。所以自然中自然相,沒有絲毫勉強,我並不想背誦,自然會背。到那個時候,一開悟自然通達,全宇宙過去、現在、未來全通達了。這法子妙絕了!現在儒釋道沒傳人了,沒好老師,怎麼辦?有這個方法,這個方法能出高人、能出聖賢;用現在的話,能出世界第一流的專家學者。
我們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建漢學院,我跟首相談了三個小時,他問我將來漢學院裡面的教授有多少個博士學位的、多少碩士學位的,他對這個很關心。我告訴他,我漢學院裡頭沒有博士,也沒有學士、碩士。他很驚訝,那你怎麼辦?我說,博士我認識很多,我們參加聯合國和平會議,會友都是博士、都是教授,他教不了我的學生。我怎麼教法?我前面十年,沒有教授、沒有學生,我招收研究員,招收這些。所以他問我,你為什麼選擇在馬來西亞?我說馬來西亞有這個條件,什麼條件?這是其他地方沒有的,馬來西亞有一千多個華校,就是華人、華僑辦的小學,一千多個,有六十二個中學,我就看中了這一點。
我要的是什麼?要的是中學老師、小學校長,他們退下來,才不過五十歲的樣子,讓他在我這個地方讀十年書,十年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哪些書?就是《群書治要》裡面所說的六十五種。每個人專攻一種,十年之後他就是這一部的專家,學《易經》的,《易經》專家,學《尚書》的,《尚書》專家,都是專家學者。然後大概他們第二年,我就要求他們講學,一個星期講兩個小時,就是你所研究的這個東西提出兩個小時報告。這兩個小時要寫講義,講義是你的著作,你講演的這個光碟是你的成績。我們把光碟、把講義送到教育部去審查,馬來西亞教育部審查。如果能夠達到博士的水平,請政府授予我們漢學博士學位。十年之後,我這個地方就會有一百多個博士,這一百多個博士,我就可以正式招生,我有這麼多老師。同時這些人拿到博士學位之後,他有資格在全世界大學裡面去教中文。這些老師、校長聽得歡喜,他們本來是小學老師、中學老師,現在我把他提升到大學教授。十年研究員,生活我照顧,他們都發的有工資,也幫助他養家,我們做這個工作。這個,首相搞清楚了,同意我的想法。
我說沒有老師,能出得出來,為什麼?到時候他自己真的就通了。我給他講這個道理,自見其義,讀書千遍自見其義,特別強調自見,他真的會開悟、真的會明瞭。最後我突然想到,他是回教徒,《古蘭經》從哪裡來的?穆罕默德口說的,旁邊人給他做記錄。穆罕默德跟六祖一樣,不認識字,沒念過書,他能說一部《古蘭經》,真的不是假的。我一說他相信了,我說這是什麼?人類的本能。大乘佛法、中國傳統的學術是開發人的本能,真實智慧,這種教學法要傳下去,它太好了。它不是知識,知識是小事,有智慧的人決定有知識,有知識的人沒智慧。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,智慧真正能做到家和萬事興,能幫助政治家締造太平盛世,能幫助一切眾生達到一切圓滿。
所以佛法,明白這個道理,一門深入,我們今天選的《無量壽經》。學校建造的是屬於你們國家的,不是我的,漢學院前面冠上馬來西亞的漢學院。你們要請我做院長,我不能做,我說我會來,我是漢學院的一個教授。我說我會到這裡來開一門課,因為漢學裡頭有儒、釋、道,我開《無量壽經》,我開一門課,來做個樣子,做個榜樣。斯里蘭卡龍喜佛教大學亦如是,學校建成之後,贈送給國家。我們這麼大年歲了,什麼事都不能管,給我什麼名義我都不要。我說我也擔任一個教授,我專教《無量壽經》,就一門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而且我的學生不要多,不超過五個人,超過五個人,我的精力照顧不到,最理想的三、四個人。
學習期間一年,每天八個小時上課,四個小時聽我講經,四個小時我聽學生的複講。你們聽我講了四個小時,把四個小時所講的東西濃縮成一個小時。四個學生,一個學生講一個小時,就是一天八個小時課。我要來聽學生複講。複講的時候,實際上你只講五十分鐘,下面十分鐘我來給你做講評,我們的課是這個上法。但是,一定要寫講記,為什麼?寫講記就不會打妄想;要打妄想,講記寫不出來。每天講一個小時,一個小時的講記大概要三、四千字,每天要寫三、四千字的文章,不能胡思亂想了。用這個方法把你的妄想、雜念全部給你掃乾淨,叫你專心在一部經上。這不是我的新辦法,釋迦牟尼佛的方法,在中國,古聖先賢的方法。釋迦牟尼佛戒定慧三學傳到中國之後,儒接受了,道也接受了,這個方法真好,真能把人訓練成,訓練成聖賢、訓練成佛菩薩。這個方法不能失掉,要是失掉了,永遠沒有人見性;只要這個方法在,就有明心見性的人,就有成聖成賢的人。
所以,「無上下」這個概念我們要有,無上下,我們的心就平等了。沒有染著就清淨,沒有上下就平等,經題上顯示修行的標準,覺就成佛了。覺一定是在清淨、平等這個境界裡頭發生的,也是自然的,沒有絲毫勉強。「著者顯著、昭著」,顯露的意思。「故《會疏》曰:著者,明也」,明白了,這個明字下得好!「蓋此即明心見性之明」。所以這個著裡頭,《會疏》說得好,著,顯著,什麼顯著?就是明心見性。「所明者即無上下之平等理體,即是心」。惠能大師講本來無一物,心裡頭本來無一物,雖然現相,能生萬法,還是本來無一物。為什麼?萬法,任何一法都是剎那生滅,剎那生滅就不是真的。所以《金剛經》上一首偈子說得好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。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的法,有生有滅就像夢幻泡影一樣,雖有,不是真的。所以,不能說它有,不能說它沒有,說它沒有,它真有相;說它有,剎那生滅,根本不可得,這是事實真相。所以佛教我們放下,於一切法都不要執著,為什麼?剎那生滅,不可得。也是六祖所說的,「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,本來無一物這一句好!
『洞達』,洞是洞然明白,洞是徹底的意思,這叫徹底明白;達是通達,「識心達本」,真正認識自性,認識了本性,通達根本,自然之根本。一切法是自然中自然相,根本就是自性,識心達本。「窮盡心源」,窮是窮究根本,我們講追根到柢,諺語有所謂打破砂鍋問到底,就這個意思,「故曰洞達」。「《會疏》以證入釋洞達」,就這個意思,洞達就是徹底證入了。『無邊際』,這是自性,自性沒有邊際。「豎窮上下,橫裹八方」,豎通常講時間,橫講的是空間,空間跟時間沒有邊際,「不可窮盡」。
「佛智所照,亦復如是」,自性本有的智慧,能照見,無邊際、不可窮盡的統統能照見;換句話說,這就是宗教裡面讚美神全知全能。世間人不承認的,人不可能有這個智慧。佛告訴我們,我們本來確實有這個能力、有這個智慧,是全知全能。這個話不是讚歎、不是誇張,是事實真相,而是我們自己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把本能障礙住了。本能並沒有失掉,就在現前,沒失掉。什麼原因?我們現在染污,染污是障礙。什麼是染污?自私自利是染污,名聞利養是染污,七情五欲是染污,貪瞋痴慢是染污。我們有沒有?有。這些雜念、妄念一個接著一個,前念滅後念生,全是它。所以我們的佛智不能現前,這第一種障礙。
第二種障礙,分別。這個人張三,那個是李四,這是男人,那是女人,都是分別;這是樹,那是花,那是草,統統分別。眼一見就分別,耳一聽也分別,分別把我們的智慧也障礙了。我們的智慧叫清淨,我們的智慧叫無分別,不但無分別,究竟圓滿的智慧是不起心不動念。起心動念我們沒辦法,為什麼?自己不知道,它太微細了。彌勒菩薩告訴我們,微細到什麼程度?起心動念,念頭全是假的,一絲毫真實性都沒有,全是假的。他說一彈指,這一彈指的時間很短,一彈指裡面有三十二億百千念。一百個千,十萬,三十二億乘十萬,乘出來是三百二十兆。這一彈指裡頭有三百二十兆個念頭,我們怎麼會知道?這起心動念。現代的科學對於時間是用秒做單位,一秒鐘能彈多少次?彈得快的應該可以五次,五次乘五,一千六百兆。一秒鐘裡頭有一千六百兆個微細念頭,你怎麼會知道?
佛經上說的一念,就是一秒鐘裡面一千六百兆個念頭裡頭的一念。大乘經上告訴我們誰知道?八地以上。普通這個定沒辦法,我們世間禪定四禪八定,完全不知道。阿羅漢的定,菩薩,菩薩的禪定,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,定功淺深有五十一等,八地是最上面四個等級。你看,八地、九地、十地、等覺四個,再上面,成佛了叫妙覺,包括佛,一共最上面五個等級那樣的定功,他才能看到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個念頭,他能看得出來。七地以下,知道有這回事情,自己還沒有證得,八地才證得。佛這個話說得好,不是我一個人專利,不是我一個人知道,八地以上全知道。八地以上這些菩薩可以給佛做證明,佛說的他們見到了。
所以佛智所照,要知道什麼?經上講的,佛所有的是我們的本能,跟我們有關係。我們沒有關係可以不必理它,他講的就是我們自己。我們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?我們上了大當,這個大當就是什麼?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上這個當。我們在一生當中,要學到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,難,太難了!真正能沾一點邊的都不是普通人,過去生中多生多劫的修行,他才有這一點效果。我們怎麼辦?我們今天最大最大一樁幸運事情,就是遇到阿彌陀佛,不遇到阿彌陀佛確實無可奈何。讀這些經嚮往,知道自己有,我們也承認自己有,可是不能證得,無法恢復。遇到阿彌陀佛好,不證得也沒有關係,先到極樂世界。
前天我看到一個信息,我讓他們去查,這小朋友的姓名,住在哪裡。十歲女孩自在往生,沒有生病,說走就走了,念佛三年。她七歲的時候看到爸爸念經、念阿彌陀佛,她好奇,問他念這個幹什麼?爸爸就把極樂世界講給她聽,聽了之後她很羨慕,說爸爸你帶我去玩好不好?爸爸說,我現在沒辦法帶妳,阿彌陀佛可以帶妳。她說,那你帶我去見阿彌陀佛。他就告訴她,妳想見阿彌陀佛,妳念阿彌陀佛、妳想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會帶妳去。她就真的天天想、天天念,念了三年。這一天告訴她爸爸,說她明天上午幾點鐘她要回家去了。他說這不是妳的家?阿彌陀佛帶我到極樂世界。要求她爸爸找一些朋友來送她往生,看她往生,她沒有生病。時間一到,說走就走了,而且大家看到她站在蓮花上,轉變成男相,女轉男相,讓這麼多人看到,十歲小孩。這麼好的地方為什麼不去?到那個地方,經上講的這些東西全部兌現,我們智慧現前,德、能、相好統統都現前,為什麼不去?小朋友聽爸爸講極樂世界非常羨慕,感覺這個地方太好了,喜歡,想去,真成功了。我們這一生遇到阿彌陀佛,遇到淨宗法門,要不能去,那叫冤枉,比這小孩不如。小孩七歲聽到消息,十歲就回去了。
「故《會疏》曰:是則佛智所照也。」怎麼能說得這麼清楚、說得這麼明白?說這些話的,釋迦牟尼佛,佛智所照,親眼所見、親耳所聞,一點不假。「至於《嘉祥疏》曰:證果,無有形色上下好醜之異」。什麼叫證果?古人有個比喻,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。我們用黃金造個佛像,造個菩薩像,造個阿羅漢的像,造天人像,造阿修羅像、人像、畜生像、鬼像、地獄像,這十法界,統統是黃金做的。擺在面前,這十尊像,重量相等,價值也平等,十個像代表十法界。你要是看到金,形色、上下、好醜之異沒有了,原來一切像是一個像,黃金造的像,這就真正清淨平等。佛看十法界就這個看法,完全平等,沒有絲毫差別。凡夫看到有差別,凡夫著了相:這是佛,我給他磕頭;那個是羅剎,趕緊遠離他。他心不平,他著相了。
離一切相,即一切法,不著相了,全是純金,純金就是自性,純金就是真心,統統是真心所現的,哪有差別!佛菩薩看十法界,依正莊嚴都是清淨平等覺,他所看到的果是大乘無量壽莊嚴。十法界依正莊嚴,用這個字用得好!莊嚴就是無高下,莊嚴就是沒有染淨、沒有大小、沒有勝劣,完全平等,這叫做莊嚴。故《會疏》曰:是則佛智所照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