諸位同學,請看「四聖諦品」第二大段裡面的第二段南方最勝世界。我們把經文念一段:
【諸佛子,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,彼最勝世界中,或名恐怖,或名分段,或名可厭惡,或名須承事,或名變異,或名招引冤,或名能欺奪,或名難共事,或名妄分別,或名有勢力。】
到這個地方是一段。這是南方最勝世界,佛在此地也將苦諦、苦果的名相為我們做簡略的介紹,也是舉十個名稱。第一個名稱,『或名恐怖』。這不僅是形容,也是事實真相。尤其是我們生在現在這個社會,整個世界動亂不安,災難頻繁,確確實實我們是生活在「恐怖」當中。恐怖之由來,有人為的,人為的總不外冤冤相報。我們無量劫來生生世世,跟一切眾生結下許許多多的冤仇,這有有意的、有無意的,諺語常說,所謂是「言者無意,聽者有心」,這都是言語、行事上面的疏忽。為什麼會有這些疏忽?實在說是缺乏了解事實真相。要想了解事實真相,當然不是一樁容易事情,這是大學問,但是只要有心肯學,總會有進步。要是長年累劫不斷的薰修,我們的智慧、德能肯定是向上提升;如果學習不善的,與性德相違背的,那是快速的墮落。到底是提升、是墮落?總在遇緣不同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這一生當中如果是遇到善緣,自自然然就知道珍惜。知道善緣不是容易遇到的,正因為不容易遇到,遇到之後就會特別珍惜。懂得這個道理、這個事實,往往他在一生當中就有成就了。
最殊勝的成就是念佛求生淨土。這樁事情必須要有真實正確的認知,人生只要有目標,只要有方向,只要肯努力精進,恐怖就遠離了,不驚不怖。尤其是淨宗這個法門,經上給我們講的「若一日,若二日,若三日」,皆能成就。在往昔我們看到的例子,《往生傳》裡面記載的,宋朝瑩珂法師三天成就的。在近代,這是十幾年前,我在美國D.C.,周廣大居士也是三天成就的。一生沒有接觸過佛法,在病重的時候,醫生放棄治療了,最後的三天,他的太太找到淨宗學會,問問有沒有辦法幫助他?當時我們淨宗學會的同學去看他,給他開導,說明人世間很苦,極樂世界好,這個地方不值得留戀,應當發心求生淨土。周先生有善根,聽了之後很歡喜,他就接受了,叫他家裡人(他的太太、他的兒女)統統念佛幫助他往生,他的病苦忽然就減輕了。他是癌症很痛苦,這個痛苦馬上就減輕,情緒就定下來,三天果然往生。
這是事實給我們證明《彌陀經》上講的是真話不是假話,「若一日到若七日」,一日、二日、三日、四日、五日、六日,那真的是給你算日子的,七不是的;七不是數字,七代表圓滿,就是你的功夫成熟了,往生的緣分到了,阿彌陀佛來接引,不管是哪一天都叫做七,七是圓滿日,表這個意思。真的有一天圓滿的、兩天圓滿的,三天圓滿,我們見到了。
在這個地方,就是所謂是凡夫有苦無諦,我們今天明白了,有苦有諦。諦是什麼?很清楚的認知。這個世間是個恐怖的世間,是個恐怖的世界,對我們學佛的人來說,有沒有壞處?沒有,決定沒有壞處。難道有好處嗎?是,是有好處。好處是什麼?警策我們,讓我們下定決心,早一天求生淨土。如果這個世界是太平盛世,安和樂利,我們把往生的意願就減輕了,不想往生了,「這世界不錯,日子過得很好」。沒有這麼高的警覺心,這一生能不能往生,真的是有問題了。
天天生活在恐怖當中,對於這個世間沒有一絲毫留戀,對於西方極樂世界有懇切的嚮往,這怎麼不是好事?這在佛法裡面說,這叫逆增上緣。每一天、每一個小時、每一分鐘,我們都不放鬆!我們還有家親眷屬,還有許許多多的親人,他們未必有這個緣分,未必感覺到這個「恐怖」就迫切在我們的眼前,他沒有這個感觸。我們在現在,實在講對他幫不上忙,這個時候怎麼辦?先成就自己。自己成就了,真正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那個事情就好 辦了。往生淨土縱然是下下品往生,他的智慧、能力都跟阿惟越致菩薩相同,這還得了!所以你的家親眷屬無論在哪一道,你都能看到。他在那個地方過的什麼日子,他是個怎麼個想法,怎麼個看法,你沒有一樣不清楚!到緣分成熟的時候,就去幫他了。什麼叫緣分成熟?你跟他講,他能接受、他能聽,這就是緣成熟。如果你跟他講,他不接受,他聽不進去,緣沒熟。緣沒有熟的時候,在旁邊等待,緣一成熟立刻就幫助他。所以「恐怖」對修行人來講沒有好壞,真正有智慧,順境是增上緣,逆境還是增上緣。順境,抓住機會勇猛精進,順境的增上緣;逆境,提高警覺,放下萬緣,也是勇猛精進,都是好事。所以修行人是有苦有諦,世間人是有苦沒有諦,這個道理在前面說過。
第二句『或名分段』。這個「分段」是講生死,佛在經上常常給我們說,生死有兩種:一種是分段、一種是變易。我們可以說,我們的肉體是分段,我們的神識是變易。神識就是現在東西方都是這個說法,叫靈魂,靈魂沒有分段生死,它有變易生死。東西方確實有不少人知道靈魂不生不滅,它跟肉體合而為一,我們用人來比喻,這就是個活人,它要是離開肉體這人就死了,它離開肉體之後,它很快又找一個身體。找一個身體,不定找什麼身體,它自己不能做主。有很多人以為這個靈魂可以找父母,可以自己找個身體,這個說法是錯誤的。佛告訴我們,靈魂再去找一個身體,誰做主?業力做主,這個說法說得好。今年一月二十八號,紐約那邊有一個新聞報導,一個猶太人死了一年多,投胎變成一條鯉魚,在被殺之前牠說話了。這個猶太人一年前他是人身,一年後他變成個魚身。他自己願意去變作魚嗎?我相信決定不可能。什麼力量叫他去變成魚身?業力。前一生喜歡吃魚,這一生要還債,因果循環,因果相續,佛經裡頭常講。
所以六道輪迴,那個六道分段的身是有壽量的,就是有壽命的,壽命長短也是業力在支配,自己完全做不了主。那個變易生死,他確實沒有生死,不像我們這個肉身這種生死的現象,他沒有這個相,那何以叫變易?這就是說,他生生世世造的業,業有善有惡、有染有淨,他要造的是淨業、是善業,他就往上提升;如果他造的是染業、惡業,他就往下墮落。上升下墮這是變易。佛告訴我們,修學,見思煩惱如果斷了,超越六道輪迴,證得阿羅漢果,這個時候分段生死沒有了,他有變易生死,他不斷的向上提升。就正如同我們在學校念書一樣,今年念一年級,一年級的課程學完了,明年升二年級,好比是一年級死了,二年級生了,這叫變易。其實並沒有生死,一年級裡頭沒有你的名字,二年級有了,二年級升三年級,就是二年級好比死了,三年級生了,這種叫做變易。
我們凡夫兩種生死都有,「變易」我們不太容易感覺到,「分段」是非常明顯的感觸到。分段生死,心思敏銳的人,我們講聰明人,他知道人到這個世間來,來幹什麼的?佛說得好,「人生酬業」。這句話,我們換句話講大家好懂,是來受果報的,就這個意思,你是來受報應的。你前世造的是善業,你這一生得的是善報,善果善報;你前生造的是不善業,你這一生所受的是苦報,不善的果報,真的人生酬業。美國這個預言家也是一個醫生,凱西,他的報告裡面肯定這個認知,確確實實是來受報應的。你要是真正明瞭這個事實真相,我們在這一生當中,遠離諸惡,勤修眾善,我們的來生後世果報就殊勝。我們還要不要幹這個事情?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是應該要做的,還要不要到這個地方來搞輪迴?不要了,這傻事情。人天福報是假的,不是真的,不是永恆的。你享福,你造不造業?你迷不迷惑?不要說凡夫,菩薩都有隔陰之迷,一轉世,前世的事情忘掉了,馬上就迷了,忘掉就迷了,迷了不知不覺的他就造惡業,這個事情麻煩了。
所以聰明人,真正有智慧的人求生淨土,為什麼?永遠不迷了。還來不來這個世間?來,肯定來。來幹什麼?來提升自己的境界,來教化眾生。教化眾生,教學相長,到這個世間來鍛鍊戒定慧,把我們這個戒定慧的等級不斷向上提升。菩薩應化在九法界,說老實話,是自利利他,利他就是自利。自利在哪裡?自利是把自己戒定慧向上提升,這是自利。利他呢?給一切眾生,無論是根熟的、未熟的,無論是有緣、無緣,都示現最好的榜樣,示現一個覺悟的榜樣。
人與人之間,人與萬物之間,沒有偶發的事情。這個連凱西他都肯定,決定有前因後果,沒有偶發的。你討厭一個人,你歡喜一個人,與你前世有關係,所以說穿了就是因緣果報,說得不好聽,冤冤相報。你討厭這個人,過去你們兩個就處不好,這一世又碰到了,前世餘習還在,如果處理不好,怨愈結愈深;如果你真的有智慧,遇到佛菩薩的教誨,一筆勾銷,算了,不要再計較,這個帳就沒了。
所以真正覺悟的人、真正有智慧的人,肯定是放下身心世界,一向專念阿彌陀佛。這是真的超越了,不需要費很多的力氣,也不需要費很長的時間。這個信心可不是容易建立的,這是什麼人?大善根、大福德、大因緣。在世間這樣的人不是沒有,很少!大善根、大福德、大因緣,不見得他是很聰明的人,不見得他是個很伶俐的人,有的時候真的,他不認識字、他沒有念過書,非常笨拙;那個笨拙與真實的智慧相應,他真能相信,他真幹。在我們自己這一生當中,我們親眼見到過,親耳所聞的那更多,那是真實智慧。對這個世間永遠不攀緣,隨緣自在,不再依靠別人,一心投靠阿彌陀佛。還要靠別人,還要依賴別人、靠別人,這什麼原因?信心還不足!信心真足的話,你的思想、心態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過來了,哪裡要靠別人。
大乘經教裡頭,釋迦牟尼佛無數次的讚歎阿彌陀佛是大醫王,一切眾生八萬四千的病苦,要知道生病是從煩惱生的,無量無邊的病苦,阿彌陀佛這一句六字洪名總治了。今天用科學的方法都能夠解釋,為什麼?心清淨,妄想、雜念沒有了,這個境隨心轉。最貼近的境就是身體,你身體每一個器官、每一個細胞都恢復到正常,正常是健康的;有的出了毛病,出了毛病是反常。
凱西給人治病,美國人都相信那是真的不是假的,他在一生當中給人治病總共有一萬四千多個案例。最難得的,他每一份治病的經歷、報告都完整的保存到現在,所以他有一個圖書館收藏他的這些資料。一直到現在,他過世大概有半個世紀了,還有許許多多人在他圖書館裡研究。他的治病方式是他在深度催眠之下,實在講他不是自己,是有一個靈附在他身上,藉著他身體來說話。這個靈治病是走到人身體裡面去觀察,你每一個器官什麼都很正常,健康的;哪個地方出了問題他就說出來,你什麼地方出了問題,你這個問題是怎麼出的,應該怎樣治療,他統統說出來,就是說到你身體內部裡面去檢查,很不可思議。這就是給我們做最好的證明,依報隨著正報轉,境隨心轉,這佛在經上講的。大家從江本勝博士這個水結晶的實驗,你也就能夠體會得到。
所以要身體健康,要永遠離開病苦,永遠不生病,凱西也給我們提供這個意見:你的心理健康,你的心真誠、清淨,心裡面沒有惡念,充滿了愛心,為一切眾生服務的心,歡喜心,你就能夠得到永遠健康的身體。說得好!我看了之後,我完全肯定,他跟經上講的一樣。身體健康最重要的是要你保護你身心的清淨,注意飲食、穿著;穿著不是華麗,穿著就是寒暑,這是衛生。飲食,實在講許許多多的疾病都是飲食不正常所造成的心理不正常。這些地方我們要多想想。經典稱之為法寶,幾個人認識?幾個人能夠體會到法寶的真實義?所謂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,你要真正知道法寶這兩個字的真實義,你就會死心塌地依照這個去學習,再也不會懷疑了,再也不會有別的念頭了。
第三個名稱叫『可厭惡』。「惡」也是討厭。世間苦,佛給我們講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愛別離、怨憎會、求不得、五陰熾盛,還再加上一個壞苦、行苦。所以淨宗法門,對於絕大多數的學人提出欣厭二門,厭就是「厭惡」,什麼時候你能對這個娑婆世界、六道輪迴、十法界感到厭惡了,這是個好事情。因為厭惡之後你才肯勤求出離,勤是勤奮,勇猛精進求出離,對西方極樂世界生起歡喜心、嚮往心、希求心,我要早一點去,我決定要去。
縱然在這個世界裡面,苦難眾生很多,你有慈悲心,不忍心看到這些人受苦受難,行!咱們自己先把極樂世界拿到,這話什麼意思?至少我在淨土的修學,我要真正得到功夫成片,無論在什麼狀況之下,無論在什麼時候,我想到極樂世界去就能去。這個時候有這個條件了,我再留下來為一切苦難眾生服務,行,不礙事!如果沒有這個條件,祖師大德也教導我們先辦自己的事。佛在經論上講了許許多多遍,「自己未度,而能度人,無有是處」,這個話我們要記住。自己沒有度,你想去度人,度不了,不但人度不了,自己也受連累,自己也度不了,這錯了。所以要成就別人先成就自己,要度別人先度自己。
我們今天自度的方法,就是認真努力去念佛,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真能成就!自己成就之後,不願意趕快往生,願意在這個世界上再多住幾年,這就是乘願再來,不必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再回來、再去投胎得一個身體,不必,就利用這個身體就行。這個時候,我們住在這個世間不是業力了,業力那個事情已經告一段落,一筆勾銷了,現在在這個世間是願力,不是業力。業力不自在,願力自在,這個自在是生死自在、來去自在,為什麼不學這個本事?
這一樁事情,從理上講,一切眾生人人都學得到。為什麼學不到?是因為你放不下。你放不下自私自利,你放不下名聞利養,你放不下五欲六塵的享受,你放不下貪瞋痴慢,這麼一個原因。果然能夠放下,你能放下你就能看破,看破就是明瞭,世出世間一切法,性相、理事、因果統統明瞭,你就得自在了。生死自在,住在這個世間生活自在、工作自在、度生自在,沒有一樣不自在。這是真實學問,真實的利益,統統在大乘經教裡頭。你遇到大乘經教,寶,法寶!這三寶具足,你統統都遇到了,這是要智慧才能夠認知;沒有智慧,擺在你面前不識貨。你還認為它是迷信,認為這個東西廢紙,可以丟到垃圾桶裡去了。實在講那是罪過,不僅僅是誤會,罪過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諸位同學,請接著看苦聖諦第四句:
【或名須承事。】
這是逼不得已,不願意做也得要做,諺語所謂「既來之,則安之」。你既然來到這個世間,這個世間所有一切你要承受,你必須要順著這個世間一切人情事故,你才能夠活得下去。究竟為的是什麼,知道的人確實不多,所以人大多數迷迷糊糊來到這個世間,也是糊裡糊塗走了。除了釋迦牟尼佛講的「人生酬業」,我們想想還有什麼言語能夠把這個事實真相說出來?找不到更好的言詞。
真的覺悟、明白了,『須承事』就是隨緣。佛門裡面常說「隨緣消舊業,莫更造新殃」,這兩句話說得好。隨緣消舊業,是我們接受這個果報,接受這個事實,這個事實是往昔造的業因,現在不能不承受果報。承受果報的時候,要有高度的智慧,離妄想分別執著,也就是說決定沒有怨恨,當然沒有怨言;決定沒有報復的念頭,最好能生感恩之心,為什麼感恩?受報就是消業障,過去造的業,現在受報就是消業。
受報的形式太多太多了,有輕有重、有大有小,在時間上有長有短。身心的病苦是業障,精神上的痛苦也是業障。業障要怎樣才真正能夠心平氣和來對待,讓這個業障真正的消除,智慧福德就在這裡頭增長?除了聖賢教誨之外,我想不出第二個辦法。每天接受聖賢教誨,確確實實要遠離世間五欲六塵。所以古時候修行人,為什麼選擇在深山建一個茅蓬,搭三間草屋,與世隔絕,為什麼?避免染污。古人講的話說「知事多時煩惱多」,這煩惱是染污,怎麼來的?你知道的事情太多了,你煩惱就多;「識人多處是非多」,你認識的人多了,是非就多,這是古人兩句名言。所以真正修行人要想得身心清淨,回歸自然,反璞歸真,最好的方法,你要懂得遠離染污。遠離染污,你是遠離跟人接觸,遠離是非。
所以我們這麼多年來,住山,那是福報!我們沒有這個福報,還是要跟都市大眾混在一起,那怎麼辦?唯一的辦法,就是絕對不要去看電視、廣播,包括現在的網路、新聞雜誌,遠離,這就跟住山差不多了。這個世間每天發生什麼事情,不知道,沒事。天天天下太平,天天世間無事,這是一個方法。第二個方法,不是必須要接觸的人,不接觸,少是非。少煩惱少是非,煩惱少智慧就增長,這是修行的祕訣。所以古德常常教我們,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少一事不如無事」。每天我們的生活除了三餐粗茶淡飯之外,我們的生活起居有規律,每天親近佛菩薩。佛菩薩在哪裡?我們家裡有個小佛堂,供養佛菩薩形像,我們每天禮拜佛菩薩,聽佛菩薩的教誨,佛菩薩的教誨就是經典,每天讀誦、思惟,把經論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、言語行為,這是生活在世間第一等有福報的人。
生活簡單,需求少,這樣才能夠不求人。尤其我們有這個緣分能夠住在澳洲,這個地方地大人少,每一家前後都有庭院,別人的庭院裡面種花,我們的庭院種菜,至少蔬菜的供應不求人。住眾不要多,生活簡單,身心安穩,佛家常講「身安則道隆」,你身心不安,修道就成了障礙。修道唯一的條件,用現在的話說,就是生活環境安定。這個緣我們現在有了,現在唯一的就是要把善根福德加速度的補足,為什麼知道我們現在不足?現在功夫不得力就是不足。如果善根福德足,哪有功夫不得力的道理。怎麼補法?要好學,要勇猛精進,要捨棄自己的成見,隨順經論的教誨。在這樣好的環境條件之下,我們快速的彌補我們善根福德之不足,是決定可以達到的。善根福德具足,道業就成就了,這個道業就是我前面所講的往生淨土就拿到,應當要預知時至,自在往生,應該要這樣的。
做不到,還有病苦,那是什麼?你的業障沒消掉。怎麼辦?現在努力把業障消掉,我們就做到了。消業障就是歡歡喜喜接受種種折磨,我願意接受,無論是肉體上的、精神上的、物質上的,一切折磨都歡喜接受,知道是消業障。這個業障消除,將來臨走的時候自在了;不要把業障留到臨走的時候受,那個麻煩就大了,嚴重可能不能往生,我們這一生真的叫白過了,那才叫真可惜。你在世間建立再大的事業、再大的功德,都是假的,心理上痕跡都不著,捨得乾乾淨淨。但是臨終業障現前,那叫無可奈何,那個麻煩就大了,所以這個祕訣就是捨,就是放下。所以我一生感激章嘉大師,第一天見面,他就教我看破放下,把菩薩修行最重要的原理、原則、綱領傳授給我,沒有別的,真正功夫放下而已。你要真正能放得下,不要跟任何人去計較,你還有計較的念頭,你沒有放下。念頭都沒有,哪裡還會有行為?念頭是迷惑,行為是造業。我不迷惑、不造業了,所以一切事逆來順受,這就是「須承事」。
「須承事」裡頭最重要的是逆來順受,惡來善受,要懂得;所謂世間不如意事常八九,你要能順受。「承事」還包含真正發心,發真誠心,為一切眾生服務。這一切眾生包括冤親債主,他對我不善,我對他要善;他對我毀謗,我對他讚歎,決定要解冤、要釋結,把這個結要解開。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沒有白來,把自己的靈性大幅度的提升,許許多多恩怨化解了,諸位想想,好事!這要不是聖賢的教誨,我們怎麼會知道?真的是作夢也想不到,這個叫這一生沒有白來,來的有意義、有價值。真正達到究竟圓滿,就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。人果然真的要往生極樂世界,這個世間的一切人事物,你自然放下了。為什麼你會放下?因為你看出來因果相續,你看出來了。你放不下,你對於因果相續、因果循環,你不懂;你真懂,不要人勸,自然放下。
早年我在台灣初出家的時候,有一位老和尚,住在基隆十方大覺寺的老方丈靈源老和尚,他能畫佛像,每天在方丈房間裡就畫佛像。他那個道場住眾大概有五、六十個人,全是男眾,而且裡頭大多數是退役軍人出家,習氣都很重,是非很多,吵吵鬧鬧。老和尚裝聾作啞,無論什麼人、什麼事情去找他,「都好,都好」,沒二話說的,他還是畫他的佛像。這種示現就是教我們如何處這種紛擾的人事,他這個方法高明,沒有一個人不尊敬他。雖然他老人家說的話,別人未必能夠依教奉行,但是都肯定老和尚是個好人。絕不捲入是非,遠離紛爭,這是在現代道場裡面真正修行的典範,這樣修行你能成就。
在大陸上,我也聽說有人專門研教的,一心都用在經典上;有人拜佛,一天拜三千拜,每天功課都不缺,拜幾十年;有人念佛,日夜都不間斷。這些都是給我們現身說法,做出樣子來教導我們,他統統放下了。我們看到、我們聽到了,有沒有感觸(我們一般人說有沒有感動)?如果說是聽了之後笑笑,完全沒有在意,就得要知道我們自己的病很重了,重到什麼?重到麻木不仁。好像身體這個局部麻木了,手去摸它的時候沒有知覺,這嚴重!如果聽到、看到了,有所感動,說明你還有良知。換句話說,你有救!只要你常常能夠保持這個良知,不讓這個良知喪失,讓它增長,你就開智慧了。總而言之一句話,要好學。
我常常想《論語》裡頭孔老夫子講的一段話,「吾嘗終日不食,終夜不寢,以思,無益,不如學也」,這句話是真理。學,好學,不只是一生,生生世世,誰做到了?諸佛如來做到了,法身菩薩做到了,沒有一天不在學,沒有一分鐘是空過的,統統都在學習,從凡夫修成無上道。成就無上道之後,學習並不終止,他還學什麼?他還從頭學,一遍又一遍永遠不休息,為什麼?為度一切眾生,給一切眾生做榜樣,這叫教學。
教學是自己要做學的樣子給學生看。諸佛菩薩示現在九法界做出學習的樣子,大家在《無量壽經》上看過,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,如果是以佛的身分教化眾生,你看看他表演的是「八相成道」。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,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八相成道。他早都成佛了,成佛已經無量劫了,現在再表演一下。《梵網經》上告訴我們,他到我們世間來做這種表演已經八千次,常常在這表演,教我們應該怎樣學習。我們學佛就要學他的樣子,學他那樣的修學方法,一生當中永遠沒有休息。
示現成道之後開始教學,四十九年如一日,天天教人,身教、言教、意教,身語意三輪教化,這是我們應該學的,尤其是發心出家,續佛慧命。這續佛慧命就是繼承釋迦牟尼佛的事業,釋迦牟尼佛事業就是教化眾生。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要給一切眾生做好樣子,什麼是好樣子?沒有標準,真的沒有標準,善巧方便。依據,好樣子的依據,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跟眾生感應道交。你看看現在這個社會這些大眾,他們什麼地方想錯了,什麼地方說錯了,什麼地方做錯了,我們隨著他這個錯誤把他糾正過來,這就叫善巧方便,這就是最好的示現。這是我常常說的,常常提醒我們同學,我們今天在這個社會上要做的,現在的社會大家疏忽了聖賢教誨,我們怎麼做?我們尊重聖賢教誨,我們做出尊重的樣子給他看。現在世間人不懂得孝順父母,不懂得尊敬師長,我們要做出孝親尊師,做出樣子給大家看。現在的人忘恩負義,貪小便宜,造作無量無邊罪業,我們的表現恰恰反其道而行之,你們處處貪小便宜,我處處大方,大大方方的布施,內財布施、外財布施。
世尊在《梵網經》、《瓔珞經》上講的四句重戒,這是早年我追隨李老師的時候,老師常常講,常常提示我們,現在這個社會上普遍都違犯了。第一個「不作國賊」,這一句話的含義非常廣泛,賊,賊是偷竊、傷害國家社會,那叫國賊。凡是做不利於國家社會的這些事,都包括在這一條裡頭,你說範圍多大。第二條「不謗國主」,國主我跟大家講得很詳細,各個階層的領導人,國主!不是只講國家領導人,省的領導人,縣市的領導人,鄉鎮的領導人,乃至於公司行號的領導人,你這個小團體的領導人,只要他居在領導的地位都是國主的身分。這個說法我們在《華嚴經》「世主妙嚴品」裡面看到了,不是我在這裡造謠生事,「世主妙嚴品」裡面就講得很清楚。家庭裡面的家長,那是一家之主,決定不能毀謗,他有過失可以勸導,他不聽也不能說,為什麼?人人都遵守,社會安定,世界和平,大家有好日子過。如果互相毀謗,社會動亂,這個世界上災難就多了,大家都要受苦受難,你要知道這個影響多大。
《瓔珞經》裡面告訴我們「不漏國稅」。現在多少人想盡方法漏稅,這個漏稅是犯盜戒,盜取國家的財物資源,供給自己享受,那個果報不可思議,萬萬做不得。「不犯國制」,國制是國家法律。這個法律對我有很多不方便,我也要遵守,為什麼?做一個守法的榜樣。人人都守法,這個世界是安定和平。我決定不能夠做出不守法,人人都不守法的話,這個社會大亂。所以這個「承事」裡頭範圍包含的很廣很廣。接受果報,消除業障,在這裡頭修福修慧,那是覺悟的人。覺悟人的學生,佛是覺悟的人,我們是佛門弟子,我們跟佛學什麼?學覺悟。所以在恆順眾生裡面學隨喜功德,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,這是聖學,這是真實利益。第五句:
【或名變異。】
這個『變異』不只說變易生死,「變異」在此地苦聖諦裡面講是無常!世間無常,滄海桑田。前幾年,我回到安徽的老家看了一看,跟我離開老家那個時候的狀況完全變了;我離開家鄉的時候,我們家鄉那個城市有城牆。城牆沒有了,護城河也沒有了,一些舊的建築也沒有了,回去之後感到非常陌生,從前那個印象都看不出來了。小時候我們住在鄉下,靠近白湖邊上,老的地圖上還有個白湖,現在白湖沒有了,水乾了,變成農田,變成村莊,滄海桑田,感慨萬千。小時候還有些玩伴,一個都沒有了,觸景傷情,我有這個感觸。我相信像我這樣年齡的人,在外面漂流的時間太長了,超過半個世紀,再回到家鄉去看看都有這樣的感觸。環境變了,人心變化更大,古書裡頭所說的,現在在這個世間找不到了,沒有法子對證。所以我聽說楊老師在此地講德育故事,許許多多人聽到之後當場都流眼淚,這什麼原因?古今人心變化太大了,不是往好的那一邊變,往不善這邊變。我們讀這些故事,對於往昔的社會,往昔人的生活,無限的嚮往。
回過頭來看看現前的狀況,家不像家,倫常沒有了,人與人之間道德仁義完全沒有了,根本就不懂得什麼叫道德仁義,也不懂得什麼叫孝敬;甚至於在日常生活當中,禮貌都不懂了,完全沒有禮貌,為所欲為。社會怎麼會變成這種地步,令人傷心到極處,什麼原因?這才使我們想到古人為什麼那麼樣重視教育,確確實實基本的理念,《三字經》上前面幾句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習相遠。苟不教,性乃遷」,這幾句話就是告訴你教育重要。
教育從哪裡開始?從胎教開始,這母親懷孕的時候,就教還沒有出生的胎兒,從前人那麼樣的重視。中國人重視教育有幾千年的歷史,可以能夠追溯到至少四千五百年,非常重視教育,一直到滿清、民國初年還是相當重視。我們這個年齡接觸到一點邊緣,能夠接受到聖賢教育的薰陶,在這個變動的環境裡面,我們還能夠保持一點良心,還能保持一點善心,還知道回頭,沒有被同流合污,靠什麼?教育。今天在變化多端的社會,要想使它恢復到正常,還是靠教育。現在家庭教育沒有了,學校教育、社會教育都是負面的,只有靠聖賢宗教教學,只有靠這一條了,這一條如果再要失掉,這個世人的苦難不堪想像。現在時間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