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
三字經-第10集

  尊敬的各位老師,尊敬的各位同學們,大家好!請掀開《聖學根之根》第一冊,《三字經》第三十五頁。我們從第四行開始看起:

  【曰南北。曰西東。此四方。應乎中。】

 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到這句經文,這是強調由於有了中央做為參照,所以才有了東西南北相對而成四方。這段經文主要是讓我們認識方位。東南西北不同的方向都是和中相對應,『此四方,應乎中』,所以東西南北是隨著中心點來做定位的。東西南北方位的確定,是在人類生產、生活的過程當中,根據實際的需要確定出來。特別是像航空、航海這些行業,他們在航行的過程當中,都需要準確的確定方向。

  在古時候就已經發明了測定方向的工具,像中國的司南、指南針,還有羅盤。這些儀器的發明,給人類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。而這種發明,是在很久遠的古代就已經發明出來。譬如在黃帝的時期所發明的指南車,就是根據指南針指向永遠是向著南方的道理,當確定了一個固定的方位,確定了南方,其他的東西北不同的方向也隨之而確定。在地圖上,我們習慣上北下南、左西右東,用這種基本的觀念來看地圖的方位。在黃帝的時代,他用指南車,使得他在大霧當中也不會迷失方向,從而戰勝了蚩尤。

  黃帝是中華民族在古時候的一位古聖先王,也稱軒轅黃帝。每一次祭拜中華民族萬姓先祖,就會看到在正中央的大牌位當中,供奉著三皇五帝的神位,這是我們非常尊敬的古聖先王。軒轅黃帝本來姓公孫,後來改為姬姓;他建都在有熊這個地方,所以又稱為有熊氏;相傳是少典和附寶之子。黃帝是上古的時代華夏民族部落聯盟的首領,是華夏民族的共主。我們常常說三皇五帝,在五帝當中排在首位的是黃帝。上古的先王包括黃帝、炎帝、顓頊、帝嚳,都是中華民族的祖先。特別是軒轅黃帝,被後人尊為人文初祖,或者說是人文始祖。三皇五帝當中,三皇就是伏羲、神農、黃帝。

  軒轅黃帝發明了指南車。在那個時代,因為另外一位酋長蚩尤,他非常的暴虐,就像我們昨天所分享的商紂王一樣,他統治非常殘暴。蚩尤用武力兼併諸侯,於是黃帝和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,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涿野之戰。黃帝使用他所發明的指南車,有了指南車,在戰爭中就不會迷失方向,即使當時的天氣狀況不是特別好,他仍然可以清晰的辨別方向,於是他戰勝了蚩尤,結束了他的殘暴統治。後來諸侯就把軒轅黃帝尊為天子。因為他有土德之瑞,所以稱為黃帝。我們之後會學到金木水火土五行,黃帝是土德之瑞。

  為什麼中國把軒轅黃帝尊為「人文初祖」?我們要了解一下黃帝一生的貢獻。首先,他在統一天下之後就設立了史官。我們知道倉頡造字,倉頡就是黃帝的史官,任命為左史,制定了六書文字。後來包括「甲子」,作甲子為曆書,我們後面會學到,「十干者,甲至癸」,作甲子為曆書,也是黃帝讓大撓做的一件事情。有了曆書、甲子計算時間的方法,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,農民在耕種的過程當中,就有很好的時間依據。包括制定陣法,任命風后為相,制定了陣法。同時還包括度量衡的確定,讓隸首定算術跟度量衡,由此對於整個國家的政治秩序就奠定了基礎。同時包括音樂,因為古時候聖人用道、德、仁、義、禮來統治天下,禮樂的教化也是非常的重要,黃帝讓樂師伶倫定律呂而和五音。因為古人非常重視德音雅樂,音樂也是要符合思無邪的標準,這對於人心的教化,以及社會風俗的純正,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黃帝還諮詢岐伯作了《黃帝內經》,對於醫藥的發展、中醫的確立,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,這是在醫學方面的貢獻。黃帝的妃子嫘祖養蠶治絲,做衣服。我們可以想像到,從文字、從醫學、從曆書,還有從政治制度的各個方面,都有了很好的發展,所以黃帝的時期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。

  其他方面就更不用說了,他統一了華夏部族,在我們中國歷史上的貢獻是非常之大的。黃帝種種施政的舉措,包括在衣冠文物、在音樂、在醫學、五倫五常秩序的確定,主持教育的官員確定了教育重要的綱領,包括倫常的秩序、夫婦之禮,在對於人民百姓的教化,這是屬於倫理道德的部分,是非常重要的原理原則,這些政績也都是在軒轅黃帝的時期奠定下來的。

  我們常常說三皇五帝、古聖先王,但是古代的明君聖主到底做哪些貢獻?中華民族的後世子孫都需要了解,這樣我們對於祖先的恭敬心、崇敬的心才會真正生發起來,知道中華民族老祖先,德確實是積得太深厚了。

  這句經文,東西南北,『曰南北,曰東西;此四方,應乎中』,在黃帝的時期就已經發明了指南車,而方向的定立,特別是到了後期,中國航海的方面有了非常卓越的發展,明朝鄭和下西洋,他確定方位的方式就更加精準,設備更加完善。

  我們上節課說過,周公的時期就有指南車,我們日後會學到《幼學瓊林》,就有一句經文:「周公作指南車,羅盤是其遺制」。羅盤就是一種利用磁針來確定方位的儀器,所以在飛機、輪船航行的過程當中,可以觀測到方位,把方位定得非常精準。鄭和下西洋,他的船隊所使用的指南針,是一種改良過的「水羅盤」。這種裝置是把磁針貫穿燈芯草,讓磁針浮在水面上,它可以非常穩定,在遇到很大震動的時候也不會脫針,下面再配一個刻有二十四個方位的羅盤,這樣它在辨別方向的時候就會非常的精準。

 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歷史上航海方面的壯舉,在世界的航海史上,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也算是傑出的先驅。在明朝的永樂三年到宣德八年,中間經歷了二十八年的時間,鄭和和他的副使王景弘等人,因為在那個時代,中國航海的技術是非常的發達,他七次下西洋,把中國古時候航海的事業推向了頂峰。

  鄭和曾經寫過這樣的一首詩:「雲帆高張,晝夜星馳,涉波狂瀾,若履通衢。」七次下西洋,他從蘇州出發,然後泛海到福建、廣州,並且到了東南亞的各國。一直到現在,我們到馬六甲去參觀,還能夠看到很多的鄭和廟,以及鄭和那個時代的船。東南亞的人民對於鄭和還是非常的懷念,因為他所到之處並不是去侵略別人,而是向世界各國傳達和平友好的訊息,也把很多中國的技術帶到各國,把從中國運來的禮品送到世界各國。這是和平的旅程,友好的舉措,而不是去侵略不同的國家。所以他走過的國家,一直到現在,人民百姓還是非常的懷念他,造鄭和廟來感念他的恩德。

  七次下西洋,所到的國家是非常多的,包括印度、斯里蘭卡,一直到非洲的東海岸;從印度的古里還橫越阿拉伯灣,包括到紅海的口岸阿丹,這個航線是橫越了印度洋,跨越了許許多多的國家。在他航行的過程當中,他如何確定船前行的方向,如何確定方位,這就是非常重要的條件。所以這個航線在當時使用羅盤導航,包括牽星術。當然,前提條件是在明朝的時期,整個航海業、航海的技術非常的高,造船的技術也是高度發展,都是在這些前提之下,鄭和下西洋的壯舉才得以實現。

  這兩則故事,說明「曰南北,曰西東,此四方,應乎中」,東西南北對人類的生活和生產,都是起著很重要的作用。我們生活在世界上,時時處處都需要確定方向,跟方向打交道。特別是出國的時候,我們走的路線,並不是平常非常熟悉的村落、城市。在國外,我們要確定方向的時候,方向感也是特別重要,因為人生地不熟,加上語言又不通。在海外的生活,很多方面都是要靠自己。不像我們在東方很方便,親戚朋友非常多,很多事情同學還是朋友,都可以幫得上忙;在國外就不是這樣,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要靠自己。譬如工作的需要,或者是生活上的需要,我們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,要確定方向、確定位置,這也是我們在生活當中常常要遇到的問題,如果方向感很差,路也記不住,就會帶來很多麻煩。

  接著看下面的這句經文:

  【曰水火。木金土。此五行。本乎數。】

  這句經文是講五行。中國古人是以木火土金水做為構成物質的五種基本特性,這就是五行。中國的老祖先很有智慧,把五行的變化用數術的原理進行歸納,這就發現了在五行之間存在相生相剋的關係。什麼是相生的關係?水生木、木生火、火生土、土生金,這是相生。什麼是相剋?金剋木、木剋土、土剋水、水剋火、火剋金,這就是相剋。所以相生相剋的關係,是我們在學習五行的過程當中需要特別去了解的,這是基本的常識、基本的概念。

  說到這裡,我們也要跟大家再來介紹上古時期的三皇,其中就包括伏羲、神農,還有黃帝。歷史上伏羲畫八卦,八卦和陰陽五行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繫。伏羲氏,我們對於這位上古時期的帝王耳熟能詳,這是一位聖人,他是燧人氏之子,天生具有聖德,古聖先王都是聖賢之人,他被尊為太昊,太昊伏羲氏。他雖然身為君王,但是對於老百姓特別有仁愛之心。他自己本身就是佃漁和畜牧的生產能手,也是發明家,所以在生產勞作的過程當中,他教導老百姓如何捕魚,以及豢養家畜,讓百姓六畜興旺,生活都能過得非常豐足,所以老百姓對於這位君王就非常的感恩。

  伏羲常常盤坐卦台山巔,領悟宇宙人生的大道理。古聖先王他的心境是與道相應的,所以他通過仰觀天文萬象,就能夠洞悉明瞭日月星辰的變化。不像現代,觀測日月星,都是要通過許多科學儀器才能觀測得到。伏羲氏用心的俯察山川風物,辨識鳥獸草木的屬性。他在體悟宇宙之間的奧祕,宇宙人生真相的過程當中,就根據宇宙承序和開濟的理,畫成了八卦書契,根據這個來治理天下。所以上古時期以道治天下,後來才慢慢演變成以德、以仁、以義治天下。因為道是非常精微的道理,在上古時期人心純樸,所以他可以用道來治理天下,老百姓的道德水平、精神境界,以及他的層次都能相應。

  伏羲氏在文化上、在政治上,在各個方面都有重要的舉措,為後世奠定了很好的基礎。包括他所建立的禮儀典範,對於老百姓是很大的恩惠;此外,他還造琴瑟、教嫁娶、作書契等等。伏羲氏在歷史上被尊為三皇之一,古聖先王都為後世子孫,留下了非常寶貴的智慧財產、智慧遺產。伏羲氏建都於陳,他在位的期間有一百一十五年之久。古人都是非常有智慧、有福報,而且又很長壽。陰陽五行和伏羲氏所作的八卦是有非常密切的關係,所以這裡也跟大家簡略的分享伏羲氏的德政。

  這裡所說的五行,『曰水火,木金土;此五行,本乎數』,五行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是根據「數」而產生的。也就是天一生水,地二生火,天三生木,地四生金,天五生土,這就是「此五行,本乎數」。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跟人類,乃至於宇宙之間的萬事萬物,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,五行是很重要的。我們了解五行,如果日後有機緣學習《易經》,像徐醒民老師,除了專攻《論語》之外,也專攻《周易》。這裡面所顯現的都是宇宙人生非常深奧的大道理,要進一步的學習,日後我們有興趣的話可以再去深入的研究。

  若是知道五行的變化,可以預知未來,特別是對於整個社會的動向、世事的變化,都是可以通過五行來了知的。一個人一生的命運,乃至一個國家的國運,或者世界的世運,都是離不開因果的關係,所謂種善因得善果、種惡因得惡報,我們只有在這一生當中做到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,才真正能改變自己的命運。像聖賢之人,他們已經是超脫出三界之外,不在五行中,所以不會被「數」所拘束、所束縛。我們做為普通人,既然了解了命運的真相,也不要被「數」所拘,而是能積極的改變自己的命運。

  五行當中相生相剋的道理,PPT上有一張圖,是「五行相生相剋圖」,通過這張圖我們就能明瞭它相生相剋的關係。這是基本的常識,不能搞錯。黑色的箭頭代表相生,白色的箭頭代表相剋。相生,我們看水生木,水可以滋養樹木;木生火,木燃燒的時候就會產生火,所以中國古人在原始社會當中有鑽木取火,它們之間就有相生的關係;火生土,火熄滅之後剩下的是一堆灰土。我們掌握了這些自然的特性,五行當中相生相剋關係就不會搞錯。土生金,有許多的金屬都是埋在土裡,是從土裡挖掘出來再進行提煉的;金生水,譬如水渠堵塞了,那就可以用鐵鋤頭、鐵杵來疏通。

  當我們知道五行當中相生的道理,做事情才能掌握綱領和次第,不至於做了這個事情,最後卻徒勞無功。其實做事和大自然本身的規律都是有關係的,譬如說金,它是由什麼生出來的?土生金,這是自然的特性。如果想讓木來生金,那是辦不到的,金剋木,木和金之間沒有相生的關係,金剋木,它有相剋的關係。我們做事也要遵循自然的特性、自然的規律來辦事情,才不會最後徒勞無功,甚至於適得其反。

  相剋的關係,在這個圖表裡面是用白色箭頭表示。像水剋火,發生火災的時候,通常都是用水來滅火,水跟火存在相剋的關係,是運用這個特性來解決生活當中實際遇到的問題。火剋金,火的溫度很高,火本身就可以用來消鎔、鍛鍊金屬,火和金之間就存在相剋的關係。再來是金剋木,譬如金屬製成的工具,像鐵斧,它是可以用來砍伐樹木的,這也是運用了金和木之間存在著相剋的關係。木剋土,你看木,它會把土中的養分都吸收掉了。一棵樹木在成長的過程當中,或者一棵植物、一棵小草,它在成長的過程當中,要從土壤裡面吸收許多的水分、養料,所以它們之間也是存在著相剋的關係。當木長成的時候,土壤裡面的養分、水分等等也被它吸收盡了,所以是木剋土。土剋水,老百姓有一句俗話說:「兵來將擋,水來土掩」,這是說土和水之間,也是存在相剋的關係。這是「五行相生相剋圖」。

  五行是中國的老祖先所提出來的一種學說,所謂陰陽五行學說。它是有非常深奧的道理存在,要是能深入的學習,對於宇宙人生的許多道理也都能通達明瞭,我們剛剛所說的只是用大自然的特性來詮釋五行的關係。實際上五行陰陽學說這種運用,可以關係到很大的格局,不僅是我們個人,包括國家、社會、整個地球、整個宇宙之間的規律,可以從裡面探尋。這是很高深的哲學,也算是很高深的數學。

  金木水火土,因緣生老師為我們闡釋了五行之用、五行之位,以及五方正色等等的概念,還有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,說得就比較全面了。像金有甲兵財貨之資;木有棟梁器物之材,木頭可以做成房子的頂梁柱,也可以做成很多家具、木製的產品。這是談到五行之用,就是金木水火土有什麼特性和作用。水可以滋潤萬物、可以澆灌;火可以照耀,給我們帶來光明,火在冶煉金屬的時候,就具有特別的作用;土有生植陶淑之利,從土裡面就看到,萬物都是在土中生長起來的。五行有不同的作用。

  從方位的角度來講,金木水火土,也是代表著不同的方位。水是居北,火是居南,木是居東,金是居西,而土是居在中央。鄭玄把五行和五色並舉,代表不同的顏色。皇侃在註解當中談到:「五方正色:青赤白黑黃。」也有五方間色,他在註解裡面都講得很清楚。

  下面講到它的顏色,還有另外一個註解,如果從圖表的顏色來看,就更加一目了然。我們看「五行相生相剋圖」,金木水火土都有不同的顏色。東方木,木的顏色是青色,我們看木,在五行圖的最上方,它是青色;木剋土,土色黃,土的顏色是黃色,這個圖裡面,土是在東南方向,它的顏色是黃;南方火,顏色火色赤,它是紅色,這在圖的東北方向,右上角,火的顏色是赤,也就是紅;火剋金,金的顏色是什麼?金的顏色是白,西方金,金的顏色是白;金剋木,木的顏色是青。顏色還有所謂的五方間色,五方間色是在正色之間的顏色。白加青是碧,碧就是西方的間色,是這樣依次的解釋。北方水,水的顏色是什麼?水的顏色是黑;水剋火,火的顏色是赤,火的顏色是紅色的;黑加赤就是紫色,所以紫色就是北方的間色。從這裡我們就看到五行有五色,這是五方的正色,同時也有五方的間色。中央土,土的顏色是什麼?土的顏色是黃;土剋水,水的顏色是黑;用黃加黑,所以是緇黃,緇黃是中央的間色。

  五行還可以跟仁義禮智信相對應,水是代表智,火是代表禮,木是代表仁,金是代表義,土是代表信,這是五行之德。日後在看史書的時候,我們了解五行之德,有些史書的記載,大家就比較能看得懂。譬如剛剛介紹的軒轅黃帝,軒轅黃帝是有土德之瑞,所以稱為黃帝,這就是從五行之德角度來闡釋的。因為土德,土是代表信,仁義禮智信當中的信,土的顏色是黃色,黃帝有土德之瑞,所以才稱為黃帝,是這麼來的。這都是五行的常識。

  木是旺於春,火是旺於夏,這是金木水火土跟春夏秋冬四季的關係。木旺於春,火是旺於夏,金則是旺於秋,水是旺於冬,土旺於四季,這是「五行之利」。

  我們對五行,即使沒有很深入的研究,但是對於其中的常識也需要略懂一點,這樣我們學習一些文言文的典籍,無論是經史子集,遇到一些名詞,漢字文言文的一些特別的用詞、用語,我們才不會搞不懂。因為在古人的觀念當中,人的一生,包括宇宙萬物的運行,都是跟五行息息相關的,所以我們對於基本的常識要有所領悟,不要覺得好像看起來很難,其實真正深入了解,發現它也是非常有趣的。

  相生相剋,用圖表來看就會比較清楚,光是看文字,還會搞得比較亂,用一張圖畫出來,包括五行的顏色,還有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,就能夠一目了然。五行的相生,我們從圖裡面,從金開始看起,黑色箭頭表示相生,金生水,水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這樣來看就一目了然。相剋就是白色箭頭的,金剋木,木剋土,土剋水,水剋火,火剋金,這是五行的相剋。再來五行相合,五行相合是金見金,木見木,水見水,火見火,土見土,這是五行的相合。

  金木水火土五行,它是五種元素,這五種元素就構成了所有的物質。在宇宙萬物形成的過程當中,金木水火土是最為基本的元素。

  剛剛有提到五行之德,金木水火土,是和仁義禮智信相關聯的。如果仁義禮智信都能落實,五臟六腑當中的心肝脾肺腎,也都能得到很好的養生利益。隨順性德對我們的五臟六腑是很有好處的。當然五臟六腑也是跟五行有關係的,因此我們隨順性德,這是最好的養生,也就是說,從改變自己的心態,培養自己的德行。很多人都很重視養生,一定要吃什麼,要怎麼鍛練等等,但是他沒有細心體會到,中國古人所講的養生之道有更深奧的道理存在,這就是符合佛法所說的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「相由心生,境隨心轉」。

  我們的身體也可以說是一個環境,它的好壞和我們的心念有直接的關係,是息息相關的。當我們所作所為,身口意都是隨順著性德、隨順著仁義禮智信,我們對應的身體的五臟六腑,心肝脾肺腎,就能得到滋養,這是最好的一種養生。

  譬如仁慈養肝。五行之德裡面,「木」代表的就是仁、仁慈。當然,心肝脾肺腎跟金木水火土之間也是有一個對應的關係。肝本身就是木,當我們用仁慈之心來處事待人接物,肝臟就會滋養得非常好。義養肺,正義的義,養肺。五行之德裡面,金就是和義相對應的,它有義之德。再來,禮樂養心,對我們心臟非常好。智,智慧是養腎。如果腎氣足,他的智力生,腎跟我們的智是直接相關的。誠信是養脾胃。這是最好的養生之道。

  反過來,如果我們違逆性德,用怨恨惱怒煩來處事待人接物,同時就會傷害到五臟六腑。所以病是怎麼來的?其實跟我們心念是相關的。一個人常常心存著仁義禮智信,符合性德的,他所作所為都符合五倫五常、四維八德,自然他就能夠延年益壽、身體康健。

  如果反過來,內心當中總是充斥怨恨惱怒煩,怒傷肝,肝在五行裡面對應的是木,木之德是什麼?木之德是仁。反過來,如果沒有仁愛之心,常常發脾氣,傷害眾生、殺害眾生,怒是傷肝。悲惱傷肺,這和正義養肺就相對應。因為義對應的是金,五行之德,金是具有義之德,所以正義,有浩然正氣、正義凜然,他的肺氣就會非常的旺。反過來,如果經常悲傷惱怒,這就會傷到肺氣。像在《紅樓夢》裡面,林黛玉一生都很憂愁、很悲傷,是這樣的性格,所以她最後身體就特別的弱,特別是肺,這都跟人的情緒、人的性格有關係的。

  再來恨傷心。煩恐傷腎,恐傷腎,如果一個人常常恐懼、煩惱,對於腎氣是很大的虧損。生活在煩惱當中、生活在恐懼當中,當然他的智慧就不會增長,腎水虧虛,就會對於腎帶來傷害。如果是怨天尤人,就傷脾胃,這也可以說是疑所造成的。

  這些不良的情緒,就像佛門說的貪瞋痴慢疑,也跟外在大自然的災害是相對應的,日後有機會我們可以慢慢的再學習。人的心念跟陰陽五行、跟我們的五臟六腑,乃至於跟自然界的變化,它們之間都是有對應的關係。所以天地人,為什麼宇宙的萬事萬物是一體不二的關係,都是息息相關、休戚與共的,都是唇亡齒寒的關係,現在最常聽到的「命運共同體」,都是一體的。我們深入學習儒釋道的聖賢智慧,就可以深刻的體會到這個道理。

  五行我們就簡單的介紹到這裡,大家如果想要深入的學習,日後要是扎完了《聖學根之根》,有志於學習傳統文化的老師、同學們,想要在中國的經典當中一門深入,就可以更進一步的探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,從四書五經、從儒釋道的經典裡面都可以學到更深的宇宙人生的真相。我們在這裡,畢竟《三字經》是蒙書,所以只是做一個常識性的介紹。

  請接著看下面的這句經文:

  【十干者。甲至癸。十二支。子至亥。】

  這是《三字經》下一句的經文。我們現在所學到的東南西北、五行的道理,包括像天干地支這些基本的常識,在中國上古的時代,古聖先王就已經幫我們確定好了。這是黃帝一生為中華民族,乃至為人類所帶來的貢獻,包括伏羲氏、黃帝,我們現在學的五行、四方,還有天干地支,有許多都是在三皇五帝的時代就已經確定下來。

  先來看天干跟地支。天干有十個,是指的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,這是十個;地支有十二個,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這是古人計算時間的符號。無論是年、月、日、時,時間的計算古人不是像我們用二十四小時這種方法,二十四小時的計算方法是後來才傳進來,在中國歷史上漫長的歲月當中都是用天干地支來記錄。這個常識也是日後學習經史子集典籍的時候需要用到的。

  地支可以用來計算每日的時間,譬如子時,是指凌晨十一點到一點,丑時是指凌晨一點到三點,午時是中午十一點到十三點。天干跟地支相互配合,也可以用來計算年,甲子年、丁丑年,在古時候是可以用來計算時間。當然天干跟地支在運用上不只是計算時間,它還有很多方面的作用。

  『十干者,甲至癸;十二支,子至亥。』這句經文在原來的《三字經》經文當中是沒有的,後來是章太炎先生把它增補進去的,這也體現出了它的重要性。剛剛有提到,黃帝的時代就曾經讓大撓作甲子,這樣就有了曆書。農民在二十四節氣當中,什麼時候播種,什麼時候收穫,他可以按照天時這個曆書來進行農業的生產。所以時間是非常重要的,而且在黃帝的時代,就已經有作甲子為曆書的記載,說明非常久遠之前,中國的老祖先就已經把它制定出來。

  太炎先生增補在這裡,也是強調了它的重要性。因為做為古人來講,天干地支是一個常識性的概念,人人都曉得。但是到了我們這個時代,沿用西方的曆法、西方的算法比較普遍,慢慢的對於十干、十二支都已經比較陌生了。所以太炎先生在這裡把它增補進來,也是有他深刻用意的,因為這對於了解中國的歷史、典章、文物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,是一個基本概念。

  天干是十個,所以說「十干」,「甲至癸」,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,它有十個。我們要掌握它,把它背下來。以前我們上小學、上國小,學校編班級就是按照天干來編的,甲班、乙班、丙班、丁班,所以我們在小學對於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,不用背就記住了,編排得很巧妙。我們上幼稚園的時候,都是編的仁愛班,或者是信義班,都是用忠孝、仁愛、信義、和平,忠班、孝班,都是用這個方法來編排幼稚園的班級。這種方式非常好,讓孩子從小對於四維八德、對於天干地支,叫著名字他就記住了。這是十干,天干。

  地支是十二個,對應了十二生肖的屬相,所以大家可能比較熟。這裡面的字,有的也是比較生僻的字,要特別記下來它的寫法跟讀音。地支十二個是: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在後面有一張圖,它和十二生肖也是對應的。十二生肖是中國人紀年的一個非常特別的文化現象,也是有它很深的道理。根據動物不同的特性,讓牠來代表不同的年分,譬如子鼠。我們看這張圖:子鼠、丑牛,寅就是虎,寅虎、卯兔,辰是對應的龍,巳是蛇,午是對應的馬,未是對應的羊,申猴、酉雞、戌狗、亥豬,這十二支跟十二生肖之間有一個對應的關係。

  現代人在講年的時候,會說這是猴年、這是豬年,像今年是鼠年。對應地支的十二個,如果是鼠年,它對應的就是子。我們看到「六十年甲子干支表」,如果這一年是鼠年,六十甲子當中,干支表一定就會有一個「子」。譬如像今年,今年是庚子,「子」就可以看出今年是鼠年,所以十二支跟十二生肖是對應的,而「庚」則是天干它排在庚。由天干和地支相對應,呈現了六十年甲子紀年的方法。

  在傳說當中,干支的發明比文字還要早,都是在古聖先王三皇五帝的時期,天干跟地支就已經開始用來指導農業的生產,制定曆書,並且用於人類的生產生活當中。用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之間相互搭配,形成六十對之間的對應關係。天干是排在前面,在紀年的時候,地支是排在後面。

  PPT裡面有一個「天干對照表」和「地支對照表」,它排的方式:首先是天干「甲」,然後對於一個地支「子」,這就是甲子年。第二年是用天干中的「乙」,再和地支中的「丑」相對應,就變成乙丑年。順次下來,丙寅年、丁卯年、戊辰年、己巳年、庚午年,就這樣依次下來。這樣排下來一個循環,就是六十甲子。六十為一甲子,古人用甲子來紀年,用它記錄年、月、日。

  我們要是用習慣了,在很多方面都是可以使用到甲子的用法。譬如在寫文言文的序文、跋文的時候,因為文體本身就是有點文言文的味道,在落款的時候寫年月,通常會用六十甲子的紀法。譬如今年是庚子年,落款的時候,你在日後有機緣寫個文言文的序文,別人出一本書,你幫他寫序,這時候落款,像今年是庚子年,落款就說「歲次庚子某某某」,落上你的名字;「謹識於某地」,這樣就是比較標準的落款。

  對於六十甲子,大家要是用習慣了,不會覺得它很陌生。譬如我們前幾年,從二O一三年到二O一九年舉辦祭祖大典,每次祭祖,最初那幾年都會出一本《祭祖專刊》,《祭祖專刊》就會用六十甲子的紀年法題在封面上。譬如是甲午年、乙未年、丙申年,我們最初開始在香港,還有在世界各地,師父上人提倡祭祖,我們都慢慢習慣了用六十甲子來紀年。每本《祭祖專刊》,它是哪一年的清明、中元,還是冬至,時間就記得特別清楚。是從甲午一直到現在庚子,我們在「六十年甲子表」裡面就看到,從三十一到三十七這個過程,我們都有進行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的祭祖大典,這就一目了然。用習慣的話,也覺得不會很陌生的,跟我們用阿拉伯數字,其實甲子的算法用起來更親切。

  我們掌握了干支紀年法,要推算哪一年哪一天是什麼日子,就很容易算出來。特別是看古人的記載,無論是經典也好,還是史書《二十四史》所記的年月日,古人會用帝王的年號來紀年,有的時候寫的年會用六十甲子,這都是我們要掌握的常識。

  用子丑寅卯地支來計算每天的時間,這更是常用。譬如像中國的孩子,他出生之後,父母親都會把他的八字記下來。他是什麼時候出生的?他是子時出生的,還是午時出生的?都是跟地支計算時間的方法有關。又譬如中醫強調要睡好子午覺,這對於我們養生很有幫助。也就是說,我們的睡眠要跟整個大自然的時間和規律相適應,強調子午覺的重要性。到底什麼是子午覺?「子」就是子時,「午」就是午時。子時,是指的凌晨十一點到一點,這個時段的睡眠非常重要。

  很多人喜歡熬夜,通宵達旦的看電腦、用電腦,這對於身體是很大的傷害。所以我們常常也會勸人,即使工作再忙,晚上最晚最晚在十一點之前都要睡覺。特別是半夜十一點到凌晨一點的時段,我們五臟六腑都是需要休息,這是很關鍵的時期,如果你每天晚上這個時候都耗在電視、耗在電腦、手機上,長時間對於臟腑是很大的損傷,可能到時候氣血都會不足。

  還有午時,午時跟子時剛好是相對的,我們要看這張圖就能看得很清楚。午時是中午十一點到下午十三點(下午一點),這個時期的睡眠也很重要。午睡建議可以在午時的時段進行休息,吃完飯之後趕快去睡個子午覺,再起來學習或者工作。

  天干跟地支,直接關係到我們生產生活、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,它是很重要的概念,紀年、紀月,還有紀日、紀時,都離不開干支的紀法。干支的紀法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比較悠久的,延續到現在都沒有間斷。有一種說法認為是從東漢建成年間開始,但是我們看歷史的記載,實際上更早,在三皇五帝的時代就開始用天干跟地支,使用干支紀年。

  六十甲子紀年的方法,剛剛跟大家介紹過了。特別是讀史書,像在《史記.曆書》當中,對於干支的計法(計算時間的方法),也有比較詳細的記載,包括年、月、日、時,都跟天干、地支是有關係的。我們日後有興趣也可以再進一步的學習。紀日也是如此。

  干支的紀時法,對於中國人的生活影響非常的深遠,所以我們學習這個常識,對於基本概念要掌握。這樣我們日後讀古書,乃至於探討儒釋道的聖賢智慧、學問,不至於一聽到五行、天干、地支就會覺得很陌生。我們學蒙學經典,對中國文化的常識已經有了基本的概念,對於我們日後進一步的鑽研、學習,是有很大幫助的。

  接著再往下看下面的這句經文,我們今天所學的都是非常有趣的概念。

  【曰黃道。日所躔。曰赤道。當中權。】

  在這句經文當中,就有幾個跟天文學有關係的概念。首先我們來看『黃道』,這裡講到黃道和赤道,黃道是地球和太陽在宇宙中運行旋轉的相對關係所形成的軌跡,而『赤道』是地球的中線,把地球分成南半球和北半球。

  黃道是指的地球繞著太陽轉一周。在地球公轉的過程當中,人站在地球上來看,好像是太陽在天空當中轉了一周,所以黃道是太陽在空中移動的路線。『日所躔』,「躔」是指它運行的軌道,這是天體運行的軌道。

  這個概念我們就不能混淆,因為在民間常常聽到所謂「黃道吉日」,這跟天文學當中黃道的概念是不同的。在民間,婚喪嫁娶、生意開張、破土動工,有很多人就習慣看一看農民曆,選擇一個黃道吉日來做這件事情。這裡所說的黃道吉日和《三字經》經文所講的「曰黃道」的黃道不是一個概念,我們要把它分清楚。黃道吉日中的「黃道」,是道家把黃曆當中的十二神煞裡面的「青龍、天德、玉堂、司命、明堂、金匱」稱為六黃道,就是六個善神值日的時候,這一天諸事皆宜、不避凶忌,所以是「黃道吉日」,譬如適合婚喪嫁娶、破土動工,或者是開業大吉,選擇黃道吉日,和天文學的黃道是不同的意思。

  『曰赤道,當中權。』赤道也有天球赤道和地球赤道的差別,在這個地方指的是地球赤道。地球赤道是環繞在地球表面,距離南北極相等的圓周線,它把地球分成了南半球和北半球。「當中權」的「權」,就是平分的意思。

  所以南半球和北半球季節是不同的,這也是一個基本的概念。譬如北半球正是冬天的時候,我們在中國,現在正值寒冬臘月,而在南半球的澳洲,它正好是夏天。南北半球的季節是相反的,這和一個基本的天文常識是有關的,我們來看一下PPT上的圖,就能看得更加清楚。

  我們看黃道平面,黃色的部分就是地球公轉的軌道面。因為地球是繞著太陽公轉的,它公轉的軌道、平面叫黃道平面。地球繞著太陽公轉,大約是一年的時間。地球本身有赤道平面,赤道是沿著地球的表面,它是跟地軸垂直的一個大圓圈。但這個圓圈其實是假想的,並不是說在地球上就有一個圈,而是在天文學當中要闡釋這個概念,把它劃分南北半球的時候,就有一個赤道的平面,赤道的緯度是零。

  地球在公轉的時候,整個地球並不是一個正向的,而是稍微有點傾斜的角度在圍著太陽公轉。所以黃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間就產生了黃赤交角,我們看圖就會很清楚,它們之間有一個交角,大約是二十三點五度。地球公轉的軌道面,我們稱黃道面,和地球赤道面的夾角就是黃赤交角,是二十三點五度。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個角度的存在,所以在地球公轉和自轉的過程當中,太陽的直射點,就是太陽直射地球表面的直射點,它在一年四季的不同時段就會產生變化。

  除了赤道這個圈之外,還有南回歸線跟北回歸線,這都是基本的天文概念。北回歸線也是在地球上一個假想的緯線,北回歸線大約是在北緯二十三度半,跟黃赤交角夾角的度數是相同的。而在北半球,當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的時候,北半球就是夏至,夏天就正式到來了。南回歸線也是在地球上一個假想的緯線,大概是在南緯二十三度半,這也是跟黃赤交角的度數相同。當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的時候,北半球就是冬至。所以夏至跟冬至,這跟太陽在四季當中什麼時候直射在地球的表面是有直接關係的。同樣的,像春分和秋分也是如此,當太陽是直射在赤道上的時候,分別就是春分和秋分。

  所以二十四節氣,這和我們剛剛所講的天文常識就有關係。它和地球的自轉、公轉,以及在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之間有一個夾角,就導致了太陽陽光到達地球的直射點在一年當中會產生變化,它有時候是直射在北回歸線上,有時候直射在赤道,有時候是直射在南回歸線。隨著循環往復,就產生了像冬至、夏至、春分、秋分的節氣。

  中國人也是非常重視二十四節氣,在不同的節氣要做什麼事情,也都是順應著宇宙跟自然的規律,順應著人倫的秩序,因此就產生了許多民俗,這也是非常有趣的一個課題。我們以前上大學,也選修過一門民俗學,學術上的民俗學,是會研究人類在不同國家、不同文化當中的一些文化現象、民俗現象。中國傳統的民俗本身就非常的豐富多彩,這是跟中國的歷史、文化以及教育理念、人文精神都是息息相關的。因此,師父上人有一次見到一些熱心於推廣漢學的長輩,師父上人曾經跟他們說,要把二十四節氣搞清楚,每個節氣都應該做什麼,它的節俗都要恢復起來,因為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,特別在一些節俗當中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,是很值得恢復和提倡的。

  我們在海外,反而更能體會到身在海外的華人,對於自己的文化和傳統的重視以及保存。有一句俗話講,不出國都不知道怎麼愛國。遠在異國他鄉的時候,有一些身在祖國習以為常的事情,到國外要保持這種傳統就更加的難得、更加的珍貴,所以很多海外華人對自己的文化、傳統特別珍惜。

  我們到馬來西亞,看到華人過年過節,還保存著許多優良的傳統和習俗。譬如到大年初一的這一天,要帶著兒子、女兒還有孫子、孫女一起給長輩拜年,小孫子、小孫女身上穿的都是紅色的衣服,頭髮上別的花也都是紅色的花,中國娃娃打扮起來特別的可愛。在大年初一的時候,一起給長輩們拜年,要磕頭,有的時候小朋友還會供養紅包,爺爺奶奶也會把紅包提前包好,用來給小朋友。特別是海外的華人,對自己的文化跟傳統真的是倍加珍惜。

  我們對於二十四節氣要充分的認識它、了解它,也希望這些美好良善的風俗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恢復起來。因為小朋友總是會記得,小時候過年或者過節,奶奶都會包什麼好吃的給我們,有壓歲錢,或者不同的時候會有不同的習俗,到現在依然是記憶猶新。所以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都有不同的特點、不同的文化現象,以及所呈現的孝親尊師的傳統美德,都是很值得提倡的。

  我們比較熟悉的是冬至,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當中非常重要的節氣,甚至可以說是最重要的,因為在古時候冬至基本上就跟過年是一樣的。在《尚書.堯典》當中稱冬至是「日短」,因為這天太陽的直射點是直射在南回歸線上,所以在北半球,這天白天是最短,黑夜是最長的,《尚書.堯典》稱冬至叫日短。過了冬至之後,太陽的照射慢慢的往北移動,白天愈來愈長,夜晚就愈來愈短。所以古人說「冬至一陽生」,所指的就是什麼?所指的就是陰氣到冬至的時候由盛轉衰,相反的,陽氣就從冬至的這一天開始萌發。冬至除了在氣候當中做為寒暑交替的轉折點之外,因為冬至這個日子容易被測定,所以也常常用來做為推算曆法節氣的依據。

  像周代建子就是用冬至所在的十一月為正月的。從周代到漢代,冬至都是國家非常重要的節日,這一天文武百官都可以放假。在《後漢書》當中記載:「冬至前後,加子安身靜體,百官絕事」,百官都可以放假,這天就不用工作了,「擇吉辰而後省事」。在古時候是把冬至當作過年,可見得這個節氣很重要。因為這一年當中,當陰氣到最衰微的時候,陽氣就開始生發,可以說是一年的開始,所以它的重要性從古到今從各個方面都可以體現出來。民間老百姓說「冬至大如年」,對它很重視。

  在周朝,天子就是在冬至這一天舉行郊祀,這是祭祀。為什麼選擇這一天?這就和冬至陰陽交替有關係。剛剛說過,冬至一陽生,從冬至開始,陽氣就開始萌芽、開始生發了,所以天子也是在這一天舉行隆重的郊祀典禮。《禮祀.郊特牲》說:「郊之祭也,迎長日之至也。」因為日是屬陽,夜是陰,冬至之後白天就愈來愈長,陽氣生發出來,夜晚愈來愈短,陰氣到了最衰微的時候,這個時候來祭天是最佳的時節。同時也是因為陽氣剛剛生發出來,所以是需要安息和靜養的。因此冬至這一天,中國的老百姓都有這個習俗,都是待在家裡,不會到處跑,這天也有許多重要的祭祀活動要進行。再來,像這樣的時節點就不適合在外面跑來跑去,就好像我們過年都是待在家裡。中國人過年,一般按照傳統的習俗不會到處去玩、到處去跑,一直到破五,正月初五之後才可以出門。像這些習俗都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的。這是冬至這一天。

  冬至之後雖然陽氣開始生發了,可是氣候依然很寒冷,特別是在北方,在北半球的北方,酷寒的氣候還會持續一段時間,敬老愛幼的節俗就體現在中國人的生活當中,這時候就要準備為年老的長輩禦冬。因為冬天雖然在冬至這一天開始陰陽交替,可是還會冷一段時間,所以就要幫長輩把保暖的衣服、物資準備好。

  在漢朝時期就有一個習俗,這個習俗也非常好,很值得提倡,在冬至的這一天要給長輩獻襪子。因為年紀大的老人,腳一定要保暖、保護好,所以漢朝冬至就有這個節俗,要給老人、給尊長進獻襪子。

  在民間冬至的時候也是要祭拜祖先,之前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的祭祖大典,冬至的祭祖是非常重要的日子,老百姓在家裡要祭拜自己的祖先。祭拜中華民族乃至世界各民族萬姓先祖的祭祖活動,也是一年三次,就是清明、中元和冬至,在這樣特別的日子裡面,要體現出中華民族孝親尊師、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。

  好,今天的時間已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這裡,謝謝大家!